- 人體疾病速效自療
-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 3248字
- 2021-03-26 16:38:26
指壓穴位療法
指壓穴位療法之所以廣受大眾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它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簡單易學,經濟實惠,可以迅速緩解癥狀。
1 同身尺寸量法
中醫里有“同身寸”一說,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為穴位的尺度。人有高矮胖瘦,骨節自有長短不同,雖然兩人同時各測得1寸長度,但實際距離卻是不同的。
1寸(手拇指橫寬)

1寸(中指中節長度)

1.5寸(二指尺寸法)

2寸(三指尺寸法)

3寸(四指尺寸法)


2 指壓的基本手法
拇指壓法

二指壓法

中指折疊法

四指壓法

手刀切打法

拳捶打法

拿捏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拿捏穴位。
點穴震顫法

三指合并對準特定穴位,像小雞啄米一樣震動穴位。
3 自療常見病
慢性胃炎
主要癥狀:輕微惡心感、食欲不振,胃部有持續性或陣發性的疼痛。飯后上腹部有微痛感或嘔吐癥狀。
最有療效的穴位:合谷和中脘。
注意事項:孕婦最好改用足三里穴,不用合谷穴,合谷穴容易引發流產。
合谷

【取穴法】拇指和食指合攏時,在肌肉隆起的最高處。
中脘

【取穴法】臍上4寸或胸骨劍突與臍的中間點。
胃潰瘍
主要癥狀:臉色蒼白、唇淺黃,疲倦虛弱。伴有胃脹氣、嘔逆、噯氣或吐酸水。嚴重時會出現胃出血、吐血、胃穿孔和突發性昏迷。
最有療效的穴位:神門和足三里。
注意事項:神門穴不可用力過猛,要輕壓快揉,否則會傷及手腕骨膜,造成骨膜炎。
神門

【取穴法】腕骨與尺骨相交接處,左右兩手,各有一穴。
足三里

【取穴法】膝眼下三寸,脛骨前,向外一橫指處。
便秘
主要癥狀:一周的排便次數少于三次,大便堅硬,不易排出,或糞便量少,排出困難,有時沒有便意,或是解不干凈。
最有療效的穴位:支溝和天樞。
注意事項:支溝穴在手臂背部,指力中度即可,治療兒童和患者應注意力度。
支溝

【取穴法】手背腕橫紋的中點為陽池穴,陽池穴上3寸為支溝穴。
天樞

【取穴法】在臍旁開2寸,左右各一穴。
痔瘡
主要癥狀:大便時看到流血、滴血或者糞便中帶有血液或膿血,多數是由痔瘡引起的;排便時有腫物脫出肛門,伴有肛門潮濕或有黏液,多數是由內痔脫出或直腸黏膜脫出;如果肛門有腫塊,疼痛激烈,腫塊表面色暗,呈圓形,可能是患了血栓性外痔;肛門腫塊伴局部發熱疼痛,是肛周膿腫的癥狀。
最有療效的穴位:二白和承山。
注意事項:二白穴為經外奇穴,兩手共四穴,用指壓棒較方便。承山穴指壓時會有強烈酸、麻、痛、脹感,可用較強刺激。
二白

【取穴法】掌后橫紋中點為大陵穴,大陵穴直上4寸處,一穴在兩筋間,一穴在大筋外,左右兩手共計四穴。
承山

【取穴法】小腿腹肌中點,“人”形凹陷處,左右腳各一穴。
氣喘
主要癥狀:發作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咳嗽冒汗。靜態時,胸部有緊迫感,呼吸困難,出現喘鳴聲。秋冬季節溫差大容易發作。
最有療效的穴位:膻中和天突。
注意事項:膻中穴位于胸骨上,穴位深度淺,指尖用力即可達到。天突穴不宜用力過猛,恐引起劇烈咳嗽,或突發性嘔吐。
膻中

【取穴法】兩乳頭連成一線,取中間點即是。
天突

【取穴法】在左右鎖骨與胸骨交接點的凹陷處即是。
流行性感冒
主要癥狀: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驟,輕重不一。可有急起高熱,全身癥狀較重而呼吸道癥狀并不嚴重,表現為畏寒、發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癥狀可有鼻塞、流涕、干咳、咽痛等。尚可見到惡心、嘔吐、腹瀉為主(胃腸型)的流感患者。體檢病人呈急病容,面頰潮紅,眼結膜輕度充血和眼球壓痛,咽充血,口腔黏膜可有皰疹,發熱癥狀可持續3~5天,體溫可高達40℃,肺部聽診僅有粗糙呼吸音,偶聞胸膜摩擦音。
最有療效的穴位:大椎和風門。
注意事項:大椎穴指壓力道不可過猛,并應注意患者是否有長骨刺,或患有骨質疏松癥。
大椎

【取穴法】頭微向前低,后頸部凸出高點微第七頸椎,其下凹陷處即是。
風門

【取穴法】在大椎穴下,第二胸椎棘突點,旁開1.5寸即是,左右各有一穴。
高血壓
主要癥狀: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癥狀,嚴重時會發生神志不清、抽搐。這就屬于急進型高血壓和高血壓危重癥,多會在短期內發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如中風、心梗、腎衰等。
最有療效的穴位:涌泉和人迎。
注意事項:人迎穴在頸動脈附近,宜仰頭伸頸,用中指食指壓穴往輕推,要輕柔,切忌過猛。
涌泉

【取穴法】彎曲腳趾,腳底三分之一位置,有凹陷處的中間點即是,左右腳各有一穴。
人迎

【取穴法】在喉結外側1.5寸處,左右各一穴。
心肌梗塞
主要癥狀:胸部中央突然產生劇痛,猶如針扎般強烈的刺痛。伴有惡心、嘔吐感、呼吸困難、臉色蒼白、冒冷汗、手足冰冷、指尖或嘴唇呈青紫色、血壓下降、脈搏微細,嚴重時會立即休克或死亡。
最有療效的穴位:內關和靈道。
注意事項:內關穴須指壓按摩一次5分鐘,直到有酸、麻、脹的感覺。
內關

【取穴法】手腕橫紋的中心點,往手臂上2寸的位置,其穴在兩筋中間,左右兩手各有一穴。
靈道

【取穴法】在神門穴往上1.5寸的位置,左右兩手各有一穴。
糖尿病
主要癥狀:初期沒有明顯癥狀。中期先出現口渴,然后容易疲勞,開始消瘦,接著出現多吃、多喝、多尿。晚期出現視網膜病變及周邊神經癥狀如手腳麻木、肌肉萎縮或性功能退化,嚴重者出現尿毒癥、急性心肌梗塞及腦中風。
最有療效的穴位:脾俞和足三里。
注意事項:脾俞位于脊椎中心線旁,不宜過重,應注意患者是否患有骨質疏松癥或脊椎病變。
脾俞

【取穴法】肚臍正后面為命門穴,此穴往上3寸為脊中穴,脊中穴左右旁開1.5寸處即是。
足三里

【取穴法】在膝眼下3寸,脛骨前外側凹陷處即是,左右腳各有一穴。
痛風
主要癥狀: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出現紅腫疼痛,痛時如刀割般或撕裂啃咬般劇痛。因其發病快速如風,常見午夜足痛驚醒,故稱痛風。
最有療效的穴位:腎俞和阿是穴。
注意事項:腎俞穴在背部命門穴旁,指壓力道中度即可,以酸麻感為度。阿是穴即壓痛點穴,取發病部位之上下兩個阿是穴,重力指壓,使其酸麻感傳至病位。
腎俞

【取穴法】脊椎中心線與肚臍環平衡線交匯點即是命門穴,在命門穴左右旁開1.5寸即是,共有兩穴。
阿是穴

【取穴法】壓痛點即是穴,俗稱“天應穴”。
痛經
主要癥狀:月經前中后期,小腹、腰、外陰肛門疼痛。常伴有面色蒼白、手足冰冷、頭面部冷汗淋漓、惡心嘔吐,嚴重者出現昏厥。
最有療效的穴位:承山和合陽。
注意事項:合陽穴在小腿肌肉厚重處,指壓力道宜重方能見效。
承山

【取穴法】腳尖著地,小腿腿腹中間點出現“人”字形的凹陷處即是,左右兩腳各有一穴。
合陽

【取穴法】在委中穴往下2寸處即是,伸足取之,左右兩腳,各有一穴。
孕婦嘔吐
主要癥狀:妊娠初期(約第二個月)出現嘔吐、惡心、厭食,持續數周,至第三四個月會自然消失,是妊娠的正常生理反應。
最有療效的穴位:中脘和公孫。
注意事項:中脘穴深部為胃,宜空腹時指壓,若飽食須防食物逆流食道。
中脘

【取穴法】取胸骨劍突與臍的中間點即是。
公孫

【取穴法】正坐合足,兩足弓相距最遠處即是,左右兩腳各有一穴。
牙痛
主要癥狀:牙齦紅腫、疼痛、有灼熱感、口臭、口渴、喜冷飲,常伴有便秘、暴躁易怒、頭痛、眩暈、疲倦,后期出現持續性牙疼。
最有療效的穴位:液門和下關。
注意事項:液門穴對疼痛感極為敏感,指壓力道適中即可,尤其對婦女、兒童。
液門

【取穴法】在小指和無名指之間的交接處即是,左右兩手各有一穴。
下關

【取穴法】在顴骨弓下線凹陷處,張口有骨隆起,閉口凹陷又出,即是本穴,左右兩側各有一穴。
口腔潰瘍
主要癥狀:唇內側,舌頭,舌腹,頰黏膜,前庭溝,軟腭等部位,初發病時是一個或數個可以看得見的小紅點,略有灼痛感,經過反復發作后轉變成大小深淺不同的潰瘍面,由病灶纖維蛋白和淋巴細胞滲出所形成的假膜覆蓋著,疼痛明顯,特別是吃飯或接觸到刺激性食物時,疼痛會更加劇烈,灼痛難忍,重的口瘡可擴展到整個口腔,表現為復發性口瘡的疾病還有白塞氏病、口腔黏膜損傷性潰瘍、皰疹性口炎、多形性紅斑、結核性潰瘍、接觸性口炎、壞死性齦口炎和惡性潰瘍等,其中惡性潰瘍最為危險。
最有療效的穴位:神闕和承漿。
注意事項:神闕穴指壓時宜空腹進行,孕婦不適宜此穴。承漿穴對痛反應極為敏感,指壓要輕柔。
神闕

【取穴法】肚臍眼即是。
承漿

【取穴法】在下唇中中線與唇溝交叉點,有明顯凹陷處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