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生活用品篇

電梯的由來

現在的樓房越來越高,如果沒有電梯,那真是不可想象。你知道電梯的由來嗎?

世界上第一臺電梯

1887年,美國奧的斯電梯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電梯,這是一臺以直流電動機為動力的電梯。它被安裝在紐約的一棟大廈內。這座古老的電梯,每分鐘只能走10米左右。

電梯的發展

1900年,以交流電動機傳動的電梯問世。1902年,瑞士的一家公司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按鈕式自動電梯,采用全自動的控制方式。隨著超高層建筑的出現,電梯的設計、制造工藝不斷得到提高,電梯的品種也逐漸增多。

趣味小知識

觀光電梯

安裝在高層建筑外面的觀光電梯,使乘客能在電梯運行中清楚地眺望四周的景色。

圖書館的由來

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可是,誰能說出來它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呢?

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

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出現在希臘,是希臘神廟的藏書之所和希臘哲學書院(公元前4世紀)的藏書之所。

中國的圖書館

我國的圖書館歷史悠久。不過,起初它并不叫做“圖書館”,而是被賦予“館”“閣”“樓”“堂”等稱呼。在我國,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圖書館出現于20世紀初。我國現在最大的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于1910年開始籌建,1912年正式開放。

趣味小知識

早期圖書館的名字

西周的盟府,兩漢的石渠閣、東觀和蘭臺,隋朝的觀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文淵閣等七閣,等等。

火柴的由來

在我國,人們以前稱火柴為“洋火”,這是為什么呢?

火柴與“洋火”

火柴起源于外國,后來才被引入中國,因此,它又被老百姓稱為“洋火”。

火柴的起源

早在古羅馬時期,就有小販在街上販賣用硫黃浸泡過的木柴。這種木柴本身并不起火,卻能用來引火。中世紀時期,蘆葦取代木柴成為引火材料。18世紀初,意大利出現了一種取火產品。它的形狀如同捶衣棒,頂端涂滿氯酸鉀,接觸盆子里盛的硫酸時便起火,這是最早的火柴?,F在我們常見的火柴是采用易燃的木材做成小棒,在其一端蘸有藥料。使用時,將火柴頭在磷面上擦劃,即能引燃。

趣味小知識

安全火柴的成分

火柴頭主要由氧化劑、易燃物(如硫等)和黏合劑等組成。

打火機的由來

對于打火機的由來,人們眾說紛紜。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關于打火機由來的兩種說法

版本一:1823年,德國化學家備貝萊納發現,氫氣沖到鉑棉上就會起火。他利用這個原理,試制出第一只由玻璃殼體和頂蓋結構(噴頭、鉑棉、開關、內管和鋅片)組成的打火機。

版本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士兵們趴在戰壕里經受風吹雨打,想抽口煙都辦不到。英國人阿爾弗雷德·丹希爾在倫敦經營煙草商店,聽說此消息后,決心研制出一種打火機。他利用空盒等物作試驗,終于在1917年發明了打火機。1924年,打火機開始大量生產。

打火機后來的發展

后來的打火機是利用打火石與轉輪的摩擦產生火花,點燃汽油燈芯而起火的,使用起來很方便。

趣味小知識

電子打火機

電子打火機主要用石油液化氣取代汽油作為燃料,用電子陶瓷取代火石作為引燃物,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廁所的由來

廁所是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廁所到底起源于什么時候?

中國早期的廁所

在我國,廁所的由來可有一番歷史。它古稱“涸藩”或稱“圊”“軒”,又因古時農家廁所只用茅草遮蔽,故稱為“茅廁”。古人稱上廁所為“如廁”,又叫“出恭”。

據《晉書·王敦傳》中記載:“石崇以奢系于物,廁上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石崇家里的廁所確實非常豪華。無獨有偶,1903年,慈禧太后以謁見西陵為名,試行新造的蘆漢鐵路。蘆漢督辦盛宣懷是個馬屁精,特地為她準備一輛花車,車內床側有一門,門內有一被稱做“如意桶”的馬桶。桶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水銀中,無跡無味。外施宮飾絨緞,成一繡墩,可謂奢華之極。

抽水馬桶

1596年,抽水馬桶由英國人哈林頓發明。從此以后,廁所開始逐漸推廣。

趣味小知識

沒有廁所前的歐洲

16世紀前后的歐洲似乎還未普遍設廁所,莫里哀喜劇里描寫的巴黎人便拿起便壺隨便往外倒,毫不顧及路上的行人。

肥皂的由來

我們每天都使用肥皂,但你知道肥皂是怎么來的嗎?

肥皂的雛形

5000多年前,古埃及的一個廚師給法老做飯時不小心把一盆油打翻在炭灰里,當他扔掉炭灰后回來洗手時,發現手竟然特別干凈。他又抓來一些請別的廚師試用,效果也一樣。國王知道后就叫人仿制,這就是肥皂的雛形。

塊狀肥皂

公元70年,羅馬帝國學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草木灰制成塊狀肥皂。后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下令建廠,用煮化的羊脂、燒堿等原料生產肥皂。

味趣小知識

肥皂何時走進日常生活

直到法國化學家盧布蘭首次用電解食鹽的方法制取出燒堿,才使得肥皂的成本大大降低,從此,肥皂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牙刷的由來

2000多年前人們就懂得用牙粉清潔牙齒,那么牙刷是怎么產生的呢?

牙刷的起源

關于牙刷的起源有著一個有趣的傳說:大約在1780年,皮匠威廉·艾利斯因煽動騷亂被關押在英國監獄里。一天早晨,他洗過臉后,用一小塊布擦牙,可是這個方法不太管用。于是,他便想出一個主意:先在一塊骨頭上鉆上一些小孔,然后將硬豬鬃切斷綁成小簇,一頭涂上膠,嵌到骨頭上的小孔中去。就這樣,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把牙刷誕生了。雖然傳說并不一定是真的,但牙刷確實是誕生了。

現代牙刷的材料

后來,人們發明了塑料和橡膠,就改用它們來制造牙刷。牙刷從此更加衛生、耐用,外觀也變得比較漂亮。

趣味小知識

牙刷的種類

保健牙刷的適合人群一般分為幼兒、少兒及成人三種。

牙膏的由來

很久以前,古人就開始懂得保護自己的牙齒了。那么,牙膏又是從什么時候發展起來的呢?

古代的牙膏

2000多年前,古羅馬人用含有碳酸鈣的浮石粉刷牙。19世紀中葉,在當時的市場上,普遍出現了以白堊土為主要成分的牙粉。19世紀末,市場上出現了管裝牙膏。這種牙膏使用方便,但不爽口。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牙膏

二戰結束后,牙膏廠商制成用碳酸氫鈣代替白堊土,以十二烷基硫酸鈉取代肥皂的牙膏。在味道、香氣兩方面取得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后來,牙膏不斷得到更新,功效也越來越齊全。

趣味小知識

現代牙膏的功效

現在的牙膏不僅能去除齒垢,還可達到清潔口腔、防治多種牙病、美白牙齒的目的。

保溫瓶的由來

保溫瓶是家居生活中最常見的用具,它是什么時候發明的呢?

保溫瓶的構造

保溫瓶有內壁和外壁,兩壁之間呈真空狀,熱不能穿過真空進行傳遞,所以,凡是倒入瓶里的液體都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它原有的溫度。

保溫瓶的起源

1892年,為了儲存實驗室的液化氣體,英國物理學家杜瓦用兩層中間為真空的薄玻璃制成容器。他在瓶壁上鍍上一層銀,這就是杜瓦瓶。1904年,柏林吹制玻璃器皿的工人伯格和另一個玻璃工匠發現,這種瓶還可用于日常生活。他經過研究,給杜瓦瓶添加了護熱套。從此各式各樣的保溫瓶也就陸續問世了。

趣味小知識

一瓶多用

當液體需要保持恒溫時可用保溫瓶,牛痘苗、血清和其他液體也經常用保溫瓶來運送。

鐘表的由來

在世界鐘表發展史上,中國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中國漢代的天文鐘是世界鐘表的鼻祖

在中國,鐘表的制造可以追溯到漢代。漢代張衡結合天文觀測而制造的天文鐘,稱得上是世界鐘表的鼻祖。到了唐代,我國的制表技術有了新的發展,《新唐書·天文志》中記載了一行和尚與天文儀器制造家梁令瓚創制“水運渾象儀”的實例。這種以水為動力帶動輪軸使木人自動報時的機械比歐洲機械鐘的發明至少要早600年。

歐洲表的發展

歐洲機械鐘的發明可追溯到13世紀。后來,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應用兩個新穎的零件—彈簧片和齒輪—配制出世界上第一只掛表。那時,歐洲的表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打簧報時表按時發出動人的音樂旋律。18世紀,俄羅斯的一個精通機械技術的商人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一只“天文掛表”,表面上綴滿了天上的星辰。

趣味小知識

送給中國皇帝的禮物

1600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傳教,送給明王朝兩只時鐘,大鐘鳴時,小鐘鳴刻。因為這兩只鐘是按時自動擊打,人們就稱它們為“自鳴鐘”。

地圖的由來

很久以前,地圖就出現了,它是人類探索地球的重要工具。

人類原始社會時期地圖的發展

早在原始社會后期,人類就開始用簡單的線條在地上或墻上標記出狩獵、播種、危險、友鄰的位置等內容,這就是原始地圖的雛形。現存最古老的地圖是公元前27世紀蘇美爾人刻制的泥板地圖。

我國的地圖

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平面地圖產生于2300多年前,是在周朝中山國都遺址附近出土的銅版地圖。圖中,古代制圖的某些要素,如分率、準望(即比例、方位)等都已出現。唐德宗貞元年間,賈耽設計、監制了巨幅的《海內華夷圖》,開始以不同顏色繪制不同地域。明朝末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廣東刻印成《坤輿萬國全圖》。1718年,官方監制而成的《康熙皇輿全覽圖》是當時中國最權威的地圖。

趣味小知識

我國古代地圖的特點

我國古代地圖的特點是起源久遠、繪制技術高超、理論系統完整、種類多樣。

針的由來

針雖小,但是作用很大。你知道針的來歷嗎?

最早的針

最早的針有骨針、木針、象牙針和銅針。目前,我們發現的針,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時代。

針的發展歷程

古埃及的廢墟中曾發現過石針,羅馬時代用的是鐵針和銅針。我們現在所用的鋼針,大家認為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中古時期傳入歐洲。造針術相繼傳入英國、法國,從而使英國、法國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產針國家。

趣味小知識

鐵杵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貪玩,遇見了一位老婆婆要將大鐵棒磨成繡花針,大為震撼,從此才發憤圖強,最終取得大成就。

鑰匙的由來

沒有鑰匙就開不了門。鑰匙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

世界上最早使用鑰匙的人

古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鑰匙的。不過,這種鎖只能用在有門栓的那一面,不利于靈活地開與關。于是,希臘人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一種可以從另一面打開的鎖。但希臘人所制的鑰匙,有一些甚至長達3尺,必須扛在肩上才能搬動,相當沉重。后來,羅馬人創造出一種可以套在手指上的較小的鎖,攜帶方便,我們稱之為掛鎖。

現代的鑰匙

現代的鑰匙是金屬制的帶鋸齒的小條,重量和體積都比較小,攜帶和使用都非常方便。

趣味小知識

為鑰匙而生的鑰匙鏈

現代的鑰匙十分輕巧、易攜帶,但也容易丟失,因此人們制作了各式各樣的鑰匙鏈,把它穿在鑰匙上,既美觀又能防止鑰匙丟失。

機械手表的由來

你知道,手表的出現源于一件有趣的事嗎?

一戰期間的一件趣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軍官為了看表方便,把表綁扎固定在手腕上,舉起手腕便可看見時間,這樣可以很方便地掌握時間。

機械手表的起源

后來,瑞士的一位鐘表匠聽了那個把表綁在手腕上的故事,從中受到啟發。經過仔細研究之后,他開始制造一種體積較小的表,并在表的兩邊設計有耳孔,安裝皮表帶或金屬表帶,使表可以固定在手腕上。這樣,機械手表就誕生了。

趣味小知識

電子手表是否代替了機械手表?

電子手表由于其不用上發條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機械手表現在的銷售量遠遠沒有電子手表多,但它作為一種手表品種仍然還在出售。

眼鏡的由來

你知道眼鏡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嗎?

中國的眼鏡

眼鏡最早出現于中國。馬可·波羅曾記載過:“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中國的眼鏡鏡片很大,呈橢圓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制成,鏡片鑲嵌在烏龜殼做的鏡框里。有的眼鏡帶有銅質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有的眼鏡用細繩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最初人們配戴眼鏡是為了表示吉祥或顯示身份高貴,而不是為了改善視力。

外國的眼鏡

眼鏡在13世紀由兩位意大利醫生傳入歐洲,直到14世紀中葉才被廣泛使用。

味趣小知識

令人苦惱的眼鏡

最初,眼鏡是夾在鼻子上的,造成了使用者呼吸困難。后來引用了眼鏡架,或用皮條把眼鏡系在頭上,這才解決了呼吸困難問題。

隱形眼鏡的由來

很多人都愿意戴隱形眼鏡,那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隱形眼鏡的誕生

世界上第一副隱形眼鏡誕生于1887年,是由科學家F.E.穆勒和阿道夫·費克研制成功的。

他們最初用一種具有介電性質的有機玻璃材料進行試驗,沒有成功。但他們并沒有就此放棄,終于在1887年成功研制出一種硬質微型接觸眼鏡。隨后,他又發明了更加適應人體的軟質隱形眼鏡。

現代的隱形眼鏡

現在,隱形眼鏡又有了很大的改進。它由新的高分子材料——甲基丙烯酸羥乙酯聚合后加工制成,是一種直接貼附在角膜上的軟質隱形眼鏡。這種鏡片使用起來既舒適又方便,受到近視患者的青睞。

趣味小知識

神奇的隱形眼鏡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時下年輕人中又流行起了能改變瞳孔顏色和使瞳孔變大的隱形眼鏡。

沙發的由來

每家的客廳中都會擺放著沙發,那又有誰知道沙發是哪國發明的呢?

沙發的發明

沙發,為英文sofa的音譯,是指一種內有彈簧襯墊的靠椅。這種家具,據說是印度發明的。傳說,從前印度有個貴族,因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一個木匠別出心裁,在木架椅上釘上布料,內以棉花之類做軟墊,使病人坐臥得非常舒服。久而久之,這種舒適耐用的沙發就風行全世界了。

中國的沙發

在我國,這種沙發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的上海,當時,廣州也有人仿制。不過,當時上海制造的沙發專供汽車、輪船做坐墊用,而廣州制造的沙發,卻是供家庭使用的。

趣味小知識

真舒服

解放后,隨著現代工業的蓬勃發展,沙發的花樣日益增多,并成為尋常百姓之家的普通家具。

橡膠的由來

橡膠樹有一個悲傷的名字:流淚的樹。

“流淚的樹”與天然橡膠

最早使用橡膠的是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的印第安人。橡膠樹一詞即來源于印第安語,被當地人稱為“流淚的樹”。天然橡膠主要來源于三葉橡膠樹,當這種樹的表皮被割開時,就會流出乳白色的膠乳,膠乳經凝聚、洗滌、成型、干燥后即可獲得天然橡膠。

合成橡膠

橡膠分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合成橡膠是由人工合成方法制得的,采用不同的原料(單體)可以合成不同種類的橡膠。

趣味小知識

龐大的橡膠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研究出合成橡膠—甲基橡膠。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合成橡膠的類型已達幾百種。

圓珠筆的由來

圓珠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一種書寫工具,你知道它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嗎?

油溶筆

二戰初期,記者們進行戰地采訪時往往為書寫工具不理想而煩惱。匈牙利的一個記者根據油性滲透的原理,采用油溶性顏料,制造出第一支圓珠筆的雛形,稱為“油溶筆”。

圓珠筆的專利權之爭

英國皇家空軍飛機制造廠秘密地生產了世界上第一批商品油溶筆。1938年,一個名叫拉斯洛·拜羅的人發明了第一支真正的圓珠筆。他在芝加哥設廠秘密生產油溶筆,起名“原子筆”,并且在各地的百貨商店出售,“原子筆”在五大洲廣為流行。曠日持久的專利權官司結束后,獲得專利權的愛弗釋公司已無法改變“原子筆”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只能根據筆的某些特征,取了一個相近的音,就是現在人們說的“圓珠筆”。

趣味小知識

關于“原子筆”的一個謊言

二戰結束后,曾有人帶著大量的油溶筆周游各國。他謊稱這種筆是用原子能制造的,永遠寫不完,因而叫做“原子筆”。

鉛筆的由來

鉛筆也是一種重要的書畫工具,它起源于一場暴風雨。

鉛筆的起源

1564年,英國坎伯蘭郡的一棵大樹被一場暴風雨吹倒,一片像煤一樣的黑色東西在樹根處顯露出來。原來,這里有一個石墨礦。暴風雨過后,幾個精明的城里人把石墨切成條狀,取名“打號棒”,用它來給貨物做記號。這種長20厘米左右的石墨,每支能連續畫出5000米的墨線,至少可以書寫4萬多字。這就是鉛筆的起源。

法伯研制鉛筆

18世紀中葉,德國業余化學家法伯不斷地研究卡斯貝爾礦山的石墨,嘗試研制鉛筆芯,終于取得了成功。但鉛筆芯易折斷,最后,法伯把石墨筆芯緊緊夾在兩條木片中間的槽里,外部再進行適當的加工,這就是現在常見的鉛筆了。

趣味小知識

真環保

后來,聰明的人類又發明了自動鉛筆,木制的外殼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塑料外殼,使用完了只要換根筆芯就可以了。

掛歷的由來

你知道掛歷是怎么來的嗎?

“討債本”

在古羅馬時代,當時社會上專門從事放債的人按月去向債戶收取利息,他們將何月何日某人該還的債和該付的息都記在一個本子上,這就是“討債本”。它以月為單位,按日期排列,附有記事欄,其記事方法簡便明了,所以流傳很廣。

“月份牌”

香港太古洋行買辦莫藻泉上任后創辦了一家糖廠。1884年,他推出一種類似海報廣告式的“月份牌”,用來宣傳太古糖廠的產品:凡購買太古糖者,贈送“月份牌”一幀。商人們覺得這個辦法好,于是爭相印制“月份牌”免費贈送給顧客。

隨著歲月的流逝,“討債本”和“月份牌”逐漸演變成當今的掛歷。

趣味小知識

作用變了

現在的掛歷不再是人們用來記日、記事的唯一選擇了,因此它的實用功能逐漸衰弱,而裝飾作用卻加強了。

電燈的由來

今天的世界,如果沒有電燈將會是不可想象的!

世界上第一只電燈泡

人們一般認為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1879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將一截碳化的棉紗線置于抽成真空的玻璃管里,接通電源后足足燃燒了45小時,并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只電燈泡。但是事實上,另一個美國人比愛迪生早數十年發明了使用相同原理、而且可靠的電燈泡。

電燈的發展

到了20世紀,人們開始用鎢絲充當燈絲,大大提高了電燈的亮度并延長了其使用壽命。接著又相繼出現鎢絲氮氣燈泡和氬氣燈泡。后來人們將燈泡中的普通鎢絲改為旋形鎢絲,這就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白熾燈泡。

趣味小知識

LED節能電燈泡

LED節能電燈泡用高亮度白色發光二極管做發光源,具有光效高、耗電少的特點。

筷子的由來

我們總是疑惑:用筷子吃飯那么簡單,為什么外國人就是不會呢?不過,你是否知道筷子的來歷呢?

中國的筷子

約在3000多年以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筷子了。使用筷子夾食物充分利用了杠桿原理,在人類文明史上,這是值得驕傲的一項科學發明。

為什么“箸”改稱“筷”

“筷子”早先稱為“箸”(筋)。《史記·宋微子世家》有“紂始為象箸”的記載,這說明早在商紂王時就開始用象牙制作筷子。為什么“箸”又改稱“筷”呢?據《菽園雜記》中記載,古代江浙一帶,坐船時不能說出“住”字。因為“箸”與停住的“住”同音,這對希望一帆風順的航行來說是個忌諱,所以,有人就反其義改“箸”為“筷”。

趣味小知識

真有意思

兩根小木棒就能夾住食物,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技巧令西方人嘖嘖稱奇。

扇子的由來

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了,你可知它的起源?

歷史悠久的中國扇

傳說原始社會末期,舜為了請來賢人,曾親自制扇作為禮物。最早的扇子有羽制和竹制的兩種。至殷周時有了雞尾扇。不過這種長柄大扇不是用來扇風解暑的,而是由侍者手執,為帝王貴族障風蔽日,是權勢的標志。到了漢代,作為搖風用的扇子就較為普遍了。

外來的折扇

自宋朝起,除平民愛用的蒲扇及閨閣常備的團扇外,又出現了從朝鮮傳入的折扇。當時的書中記載:“折疊扇亦如聚頭扇……貢于朝鮮,明永樂間始盛行中國?!?

趣味小知識

不錯的美譽

我國的扇子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因此我國有“扇子王國”的美稱。

鏡子的由來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鏡子,會變成什么樣呢?還是來看看鏡子是怎樣出現的吧!

金屬鏡

2002年北京延慶縣發掘出十三座漢代墓葬,墓中有很多銅鏡,鏡上刻有“位至三公”的銘文。這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中國就已經有金屬鏡了。古時候,金屬鏡除銅鏡外,還有銀鏡和鋼鏡。

玻璃鏡

300多年前,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出現了玻璃鏡,并很快風靡歐洲。當時,只有威尼斯會制造玻璃鏡。為了破解制鏡的秘密,法國綁架了幾個制鏡技師。后來,法國的諾曼底出現了一家鏡子工廠。自此,玻璃鏡制造技術開始外傳。大約在晚清時候,玻璃鏡開始傳入我國。

趣味小知識

味小知識

一個傳說傳說,女媧補天時收集到一種黑曜石,經打磨后制成石鏡。這面石鏡就是鏡子的祖先。

趣味小知識

枕頭的由來

對于每天晚上睡覺時都要用到的枕頭,你知道它的具體作用嗎?

中國古代的枕頭

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用石頭或草捆等將頭部墊高來睡覺,這是比較原始的枕頭。到戰國時期,枕頭就已經相當講究了,出現了竹枕。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用一個圓木做枕頭,名為“警枕”。

“藥枕”

為了強身健體,古人還在枕內放藥以治病,叫做“藥枕”。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苦蕎皮、黑豆皮、綠豆皮、決明子……作枕頭,至老明目?!泵耖g有多種多樣的藥枕,大多以“清火”“去熱”為目的?,F代,枕頭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醫療保健,如“磁療枕”,能夠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頭痛、耳鳴等疾病。

趣味小知識

神奇的枕頭

美國和香港流行一種“頸椎枕”,睡這種枕頭能使頸、肩和顱底的肌肉完全放松,消除疲勞。

書簽的由來

讀書讀累了,隨手看看美麗的書簽,可以幫助讀書人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那么小小的書簽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特別的“牙簽”

書簽起源于我國春秋戰國時代。那時,書簽被稱做“牙簽”,是用竹片制成的。讀書人每當看到卷軸中非常重要的地方,便在它的一端插上“牙簽”,便于以后查考。讀書人把平時很少翻閱的書籍叫做“未觸牙簽”。

從“牙簽”到“書簽”的發展

卷軸書發展成折裝以后,“牙簽”的用途就更廣了。它的取材有用牛骨薄片的,也有用厚紙板的??季恳稽c的,還在紙板上貼上一層有花紋的綾絹。宋朝以后,讀書人對“牙簽”越來越講究,喜歡手寫一些座右銘或詩句在“牙簽”上。自此,“牙簽”才變成了“書簽”。

趣味小知識

小小書簽功能多

現在,書簽上有的印著裝飾圖案,有的印著詩詞警句,有的印著名人格言,皆源于此。

傘的由來

雨傘、太陽傘……你知道傘的起源嗎?

關于傘的傳聞

傘是由我國首創的,據傳是魯班的妻子云氏發明的。

傘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孔子家語》中說:“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傾蓋而語。”這里的“蓋”指的就是“傘”?!妒酚洝の宓郾炯o》中記載有與傘同類的雨具,可見傘在我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李延壽修的《南史》和《北史》中正式為傘定名,傘在這時傳入日本,16世紀才傳入歐洲。1957年,北京師范大學老焱若教授設計出折疊傘,由北京中孚工廠承制并銷售。折疊傘因其攜帶方便而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在全國各地流行開來。

趣味小知識

權力的象征

在中國,古時的傘是達官顯貴的裝飾品和士大夫權勢的標志。帝王將相出巡時,長柄扇、“萬民傘”左簇右擁,乘坐的車輿上張著傘,表示“蔭庇百姓”。官位、職務不同,“羅傘”的大小、顏色都有嚴格的區分。

剪刀的由來

剪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用品,而它的歷史你可知道?

“交刀”

古代的剪刀中間沒有軸眼,沒有支軸,只是將一根鐵條的兩端錘打成薄刀狀,其支點在尾部,像個“U”字形,所以又稱“交刀”。現在的紡織女工和織地毯的工人用的剪刀還保留著這種樣子。

剪刀的改進與發展

在出土的北宋文物中就有類似現在的剪刀的物件,在刀與把的中間打了軸眼,裝上支軸,將支點移在刀和把之間。這種剪刀利用了杠桿原理,使用起來方便又省勁。清朝的張思家采用優質鋼材,把好鋼鑲嵌在剪刀刃口上鍛打,首創了“剪刀鑲鋼”工藝,進一步提高了剪刀的質量。

趣味小知識

剪刀中的名品

張思家的兒子張小泉不斷革新改進工藝,使剪刀式樣、品種、規格、鋒利度“更上一層樓”。如今,以“張小泉”為商標的剪刀風行海內外。

床的由來

床,這一睡眠用具的使用在我國可追溯到商代。

中國古代的床

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生活簡單,睡覺時只是鋪墊植物枝葉或獸皮等,掌握了編織技術后就鋪墊席子。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如同床形的字,說明商代已有床。迄今為止,發現的床的最早實物是信陽楚墓中的床。春秋以來,床往往兼做其他家具,人們寫字、讀書、飲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幾。魏晉南北朝之后,很多建筑物都加高加大,床的高度也有所改變,還出現了一種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為睡臥的專用家具。唐代出現桌椅后,床由一種多功能的家具轉變為僅供睡臥的專門用具。明代,出現了用紗或網狀織物圍起來的床。

西歐的床

此時,西歐出現了同時可睡幾個人的特大床。其背部是一塊鑲板,正面兩邊是雕花的圓柱,上有可以垂掛帳帷的天蓋。這和現在的床已經沒有太大的分別了。

趣味小知識

紛繁多樣的床

19世紀20年代出現了彈簧床。19世紀后期,金屬床開始出現。

紙的由來

紙是文房四寶之一,你能說出它的起源嗎?

中國古代造紙術

紙起源于中國,是西漢時期發明的。到了東漢和帝時,蔡倫又對造紙進行了重大改進。公元3世紀,造紙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并發現植物纖維可用做造紙原料。這種造紙的基本原理和原料應用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中國古代造紙術的影響

早期的紙作為商品先從中國傳到朝鮮和日本,后來又由商人們經過絲綢之路傳到阿拉伯國家,最后傳到了歐洲。公元8世紀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開始有了造紙廠。9世紀時,造紙術傳到了埃及。12世紀時,造紙業在西班牙興起,此后歐洲其他一些國家也先后建起了造紙廠。

趣味小知識

古登堡活字印刷術

15世紀,德國人古登堡開始使用活字印刷術,紙—這一用以記錄文字的工具,開始在歐洲深深扎下了根。

印章的由來

在欣賞中國古代書畫作品時,常見鈐有印信。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印章的起源

印章也叫印信,最早產生于中國?!妒酚洝分性涊d過,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曾佩帶過六國相印。這說明,那時候的官印已形成一種制度。近年來,周印不斷出土,把印章的可考歷史又向前推進了幾百年。秦代,為增加皇帝的威嚴,秦始皇規定了嚴格的印信制度:皇帝的印信稱為國璽,大臣的印信稱為章或印,不能混淆。

印章文物的出土

到了漢朝,印章的制作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為一種藝術創作。王侯將相死后,其印章一般都會隨葬,所以通過出土文物,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很多古代印章。

趣味小知識

書畫上的印章

宋朝以后,印章的應用和書畫聯系起來。人們在書畫上題款蓋印,漸漸成為一種習慣。

電視機的由來

對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視機,你了解它的來歷嗎?

世界上最原始的電視攝影機和接收機

經過10多年的努力研究。蘇格蘭青年貝爾德在1925年利用舊無線電器材、舊糖盒、自行車燈、透鏡和舊電線等廢舊材料,造出了世界上最原始的電視攝影機和接收機。后來,他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斷加以改進,1929年,他在倫敦用無線電波把電視圖像傳送到紐約,紐約人在熒光屏上看到了倫敦。這一事件轟動了全世界。

電視的迅速發展

自被發明以來,電視很快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后來,電視又出現了彩色視頻。隨著音頻的加入,電視機不斷臻于完善,并迅速擴展到全世界。

趣味小知識

第一次公開播放電視的日子

貝爾德在一間屋子里放電視,科學家們在另一間屋子里觀看,熒光屏上出現一個人在抽煙和說話的畫面。后來,這次展示被國際公認為第一次公開播放電視的日子。

電冰箱的由來

現在我們每家每戶都有冰箱,但你想過冰箱是怎么來的嗎?

第一臺冰箱

1834年,美國工程師雅各布·帕金斯制成了第一臺壓縮式制冷技術的冰箱。

1913年,在美國芝加哥,生產出“多美樂”牌電冰箱。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家庭電冰箱。

1918年,美國的一個工程師設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家用自動電冰箱。

冰箱的發展

1926年美國又制成了外殼為鋼板的冰箱,它比木殼冰箱體積小,且延長了其使用壽命。1929年,通用電氣公司又制成了冷藏室和冰凍室分開的組合式冰箱。

1933年美國弗里吉戴爾公司制成了一種密封于鋼板殼體之中的自動潤滑的壓縮機—至此,現代冰箱基本定型。

趣味小知識

中國最早的“冰箱”

據史書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國就已經有了“冰窟”,又稱“凌陰”。冬天人們把冰藏在里面,到夏天再取出使用?!对娊洝分性枋鲞^冰窟。

電風扇的由來

你知道電風扇的起源嗎?

電風扇的前身是機械風扇

機械風扇起源于19世紀。當時有一個美國人,他從鐘表的結構中受到啟發,發明了一種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發條驅動的機械風扇。但是這種風扇得爬上梯子去上發條,所以使用起來并不方便。1872年,法國人約瑟夫研制出一種靠發條渦輪啟動、用齒輪鏈條裝置傳動的機械風扇。這種風扇比拜倫發明的機械風扇更加精致,使用也更加方便。

世界上最早的電風扇

馬達出現后,美國發明家第一次將葉片直接裝在電動機上,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電風扇。

趣味小知識

現在的電風扇

如今,電風扇又有了飛速的發展,設計構思更巧妙,款式花樣更豐富,功能也趨向多樣化、現代化。

電腦的由來

現在,個人電腦和商用電腦都飛速發展。你知道電腦的來歷嗎?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電腦又稱計算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在1946年制造出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名叫“ENIAC”。這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計算機的迅速發展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第二代晶體管電子計算機、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成的第四代計算機相繼面世。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微型化、專業化、智能化,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所以,今天的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趣味小知識

可能嗎?

電腦能代替人腦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電腦是靠程序來運作的,如果沒有人的程序設計及輸入,電腦就是一堆顯像管及廢鐵。

西裝的由來

原來,西裝最初的時候是這些人穿著的……

歐洲的傳統服裝

西裝最初來源于歐洲,它是歐洲人穿的傳統服裝,也是現代社會比較正式、莊重的套裝。

西裝原來是他們的穿著

西裝的上衣,原是漁民的穿著。他們常年在海上捕魚,穿敞領少扣的衣服,感到非常方便。西裝硬領,是由古代軍人防護咽喉中箭的甲胄演變而來的。西裝衣袖袖口上的三顆紐扣,據說與拿破侖有關。西褲原是西歐“水手服”的樣式,它便于水手將褲腿挽起來干活。

這些原始的衣著,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變成現在的西裝。

趣味小知識

車夫的燕尾服

背后開衩的燕尾服,原是中世紀歐洲車夫的裝束,出于駕馭馬匹的考慮,就在上裝的后面開了一條衩。

牛仔褲的由來

如今,牛仔褲已風靡世界各國,然而探本求源,牛仔褲是19世紀才出現的。

牛仔褲的起源

19世紀中期,美國西部出現了淘金熱。去舊金山淘金的德國人李威斯·達斯,在看到那千千萬萬尋找金礦的人們以后,他改變了主意,開設了一家商店,專門銷售日常用品,包括露營用的帳篷和用做馬車篷的帆布。后來,根據一個淘金工人的建議,他用帆布試縫了一批短褲,不久就銷售一空,賺了一大筆錢。

牛仔褲的改進

李威斯·達斯在舊金山開設了一家服裝工廠。他根據礦工們勞動的特點,不斷改進褲子的式樣。后來他又改用法國尼姆出產的嗶嘰布做原料,褲子縫得比較緊身,從而形成了牛仔褲這種獨特的樣式。

趣味小知識

風靡全球的牛仔褲

牛仔褲一出現,便受到美國青年人的歡迎。作為一種時髦的褲子,牛仔褲從美國傳到了歐洲、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

旱冰鞋的由來

溜冰是我們喜歡的一項運動,那么你知道溜旱冰以及旱冰鞋是怎樣來的嗎?

世界上第一雙旱冰鞋

關于旱冰鞋的發明有著一個有趣的傳說:18世紀時,一位住在荷蘭的男子滑冰運動員經常在冰面上溜冰。然而當冰開始融化時,冰面就支撐不住溜冰人的重量了。為解決這個問題,他將四個木軸安裝在一雙舊皮鞋上,試著在地面上滑行,沒想到竟然成功了。這就是世界上第一雙旱冰鞋。

趣味小知識

很有趣!

現在人們所見的四輪花樣旱冰鞋是用皮革制成的,高腰、硬幫、高跟、硬底。男式的為黑色,女式的為白色。鞋底托用金屬制成,鑲有四個小滑輪,前面有制動器,可用以調節與地面的高度。前后小輪均可左右扭轉。輪與托是用膠墊連接,并用螺釘固定在滑輪上的。

戒指的由來

一說戒指,女孩子一般會想到浪漫的婚姻,可是它最初的來歷又是什么呢?

最早的戒指

最早的戒指見于古埃及的墳墓內,上面用象形文字刻上指環主人的姓名與頭銜。

戒指的作用

在古希臘,人們把戒指作為裝飾品。在古羅馬,戒指是社會地位的重要象征。羅馬共和國初期,只有身居高位的人才能佩戴金戒指。到公元前3世紀,戴戒指的特權擴大到騎士階層。羅馬帝國時期,除奴隸外都可以戴金戒指。羅馬天主教會授予教皇的戒指形體巨大,甚至可用做印章。后來,姑娘們成人、出嫁時都要戴上一枚戒指。

趣味小知識

中國最早的戒指是干什么用的?

中國的戒指,最早出現在唐朝。當時,后宮中的妃子們月經來臨時在無名指上戴上戒指,以示不能侍寢??梢?,那時戴戒指是作為一種信號使用。

裙子的由來

裙子是愛美女士的重要服裝,你是否了解它的發展歷程?

人類最早的一種服飾

裙子是人類最早的一種服飾,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穿的裙子是用樹葉或獸皮制成的。我國古代的裙子男女皆可穿著,后來才漸漸變成女性的專用品。裙子的盛行始于漢代,唐代以后,裙子更加流行,婦女穿裙子沒有年齡、貧富、城鄉、身份的限制,而且裙子的色彩、款式多種多樣。

我國現代婦女的裙子

現代,我國婦女的裙子與古代裙子相比,不僅款式新穎,美觀大方,而且品種繁多,風格各異。

趣味小知識

留仙裙

漢代(尤其在宮中)最盛行的要數“留仙裙”。它的盛行與民間流傳的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在金蓮花上跳舞的故事有很大關系。

皮鞋的由來

皮鞋是我們非常喜歡的一種鞋子,那么你知道皮鞋是誰發明的嗎?

“原始皮鞋”

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將獸皮包在腳上,然后用骨針穿皮線縫扎。這就是皮鞋的雛形。但這種“原始皮鞋”還不是真正的皮鞋,因其沒有鞋底與鞋幫之分。

世界上第一雙真正的皮鞋

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被龐涓所害,膝蓋受到臏刑致殘。后來,孫臏在原始皮鞋的基礎上,將較硬的皮革裁成底和幫兩部分,縫成高筒皮靴穿著。世界上第一雙真正的皮鞋就這樣產生了。后來,一些制鞋匠將孫臏的畫像掛在家中,以紀念這一發明。

趣味小知識

上戰場的皮鞋

孫臏穿上自己做的皮靴,依靠靴底和靴幫的支撐力,乘車指揮作戰,戰勝強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义乌市| 永泰县| 沙坪坝区| 瓮安县| 昌都县| 甘南县| 灯塔市| 平陆县| 修文县| 长汀县| 湘潭县| 绵竹市| 成都市| 彩票| 新民市| 宣汉县| 绩溪县| 日照市| 新闻| 柏乡县| 长泰县| 德安县| 和龙市| 东安县| 铅山县| 乡城县| 叙永县| 双峰县| 高唐县| 贵阳市| 武强县| 科尔| 宜兰县| 西贡区| 都匀市| 额济纳旗| 峨山| 旬邑县| 胶南市|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