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將憤忍過片時,心便清涼
- 忍經(國學大書院)
- (元)吳亮 (元)許名奎
- 1467字
- 2019-11-15 15:43:17
※原文
彭令君曰:“一朝之憤可以亡身及親;錐刀之利可以破家蕩業。故紛爭不可以不戒。大抵憤爭之起,其初甚微,而其禍甚大。所謂涓涓不壅,將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人能于其初而堅忍制伏之,則便無事矣。性尤火也,方發之初,戒之甚易;既已焰熾,則焚山燎原,不可撲滅,豈不甚可畏哉!俗語有云:得忍且忍,得誡且誡,不忍不誡,小事成大。試觀今人憤爭致訟,以致亡身及親,破家蕩產者,其初亦豈有大故哉?被人少有觸擊及必憤,被人少有所侵凌則必爭。不能忍也,則詈人,而人亦罵之;毆人,而人亦毆之;訟人而人亦訟之,相怨相仇,各務相勝,勝心既熾,無緣可遏,此亡身及親,破家蕩業之由也。莫若于將憤之初則便忍之,才過片時,則心必清涼矣。欲其欲爭之初且忍之,果有所侵利害,徐以禮懇問之,不從而后徐訟之于官可也。若蒙官司見直,行之稍峻,亦當委曲以全鄰里之義。如此則不傷財,不勞神,身心安寧,人亦信服。此人世中安樂法也。比之爭斗憤競,喪心費財,伺候公庭,俯仰胥吏,拘系囹圄,荒廢本業,以事亡身及親,破家蕩產者,不亦遠乎?”
※譯文
彭令君說:“一時的憤怒可以葬送自己的性命并且累及家人;錐刀的鋒利可以導致家業破敗,財產盡失。所以不能不避免紛爭。通常情況下,在發生紛爭的開始階段,事情顯得非常微小,但是紛爭所引起的后果卻很嚴重。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如果涓涓細流不堵塞的話,就會形成江河;如果綿綿細絲不斷裂的話,就會形成羅網。人如果能夠在剛剛產生憤怒情緒的時候就制服它,那么就不會有什么事了。人的性情就像火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很容易就能撲滅它;等到火勢已經兇猛,它就會焚燒山林及平原,沒法撲滅了,這不是非常可怕嗎!俗話說:能忍讓的就忍讓,能戒掉的就戒掉,既不忍讓又不戒掉,小事就會變成大事。試看看當今因發生紛爭導致對簿公堂,最后弄得葬送自己的性命并且累及家人,家業破敗,財產盡失的人們,在開始的時候哪里有大的緣故?被別人稍微冒犯了,就一定會發怒,被別人稍微占了點便宜,就一定會爭辯。自己不能忍讓,就罵人,而別人也反過來罵你;打人,而別人也反過來打你;狀告別人,而別人也狀告你,這樣相互怨恨,相互仇視,雙方都力求取勝,求勝的欲望一旦變得熾烈,就沒有辦法使它停下來,這就是葬送自己的性命并且累及家人,家業破敗,財產盡失的原因。不如在即將發怒的時候就將怒氣忍下去,過不了一會兒,心情必然會清涼下來。在紛爭剛開始的時候就采取忍讓的舉動,如果別人真的侵犯到了你的利益,慢慢地用禮貌的態度詢問對方,如果他還不答應,那么再逐級訴訟到官府。如果承蒙官府主持公道,但判決稍微嚴厲一些,也應該自己委屈一些來顧全鄉親的情義。這樣的話就不會傷財,不會勞神,身心安寧,人們也都信服你。這就是人世間的安樂法。比起與別人爭斗交惡,喪失心智浪費錢財,等候對簿公堂,看獄吏的臉色行事,被關進監獄,荒廢了自己的事業,以致葬送自己的性命并且累及家人,家業破敗,財產盡失的人來,豈不是相差很遠嗎?”
※評析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別人冒犯了自己的時候,試著原諒對方,克制自己發怒的沖動,過一會兒自己的怒氣就會消散,心情就能平靜下來。而且,回頭再想想剛才發生的事,或許此刻我們會發現,原來就是這么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啊!我們就會為自己當時能忍住怒氣,沒有發火而感到欣慰了。
我們確實需要培養自己心平氣和的為人處世的態度。遇事不慌張、不沖動、不輕易動怒,這樣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理智地解決問題,并且獲得別人的尊重。如果我們的內心始終處于混亂的狀態中,就不能使自己對事物有清醒的認識,也不會正確地處理與別人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