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小過不懌
- 忍經(國學大書院)
- (元)吳亮 (元)許名奎
- 635字
- 2019-11-15 15:43:17
※原文
宋朝韓億在中書,見諸路職司捃拾官吏小過,不懌曰:“今天下太平,主上之心雖昆蟲草木皆欲得所。士之大而望為公卿,次而望為侍從,職司二千不下,亦望為州郡,奈何錮之于圣世?!?
※譯文
宋朝的韓億,任職于中書省的時候,發現各級官員都對下級官吏犯下的小小的過失非常苛刻,于是不高興地說:“如今天下太平,即使是昆蟲草木,皇上從心底里都想給其安排個位置。位高的官員希望能夠成為公卿,稍次一些的官員也希望能夠擔任侍從,俸祿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也都希望成為州郡長官,為什么將他們監禁在這個太平盛世呢?”
※評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那些時時抓著下級官吏的小小過失不放手的官員是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嗎?否則,他們也不會對下級官吏那樣苛刻了。宋朝的韓億就能做到寬容別人,在下級官吏犯了小錯誤的時候,他能夠寬恕對方,使對方改過自新。
“大羹必有淡味,至寶必有瑕穢;大簡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這是王充《論衡》中的話。意思是,一大鍋湯一定會有淡淡的味道,特別寶貴的東西也一定有瑕疵;過于簡化就會有不周到的地方;靈巧的工匠也會有不擅長的地方。在我們的社會交往中,要做到正確認識和評價他人,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每個人都對他人有過高的要求,如果對方不能在自己期望的范圍內做事,通常便會形成某種偏見,對對方產生錯誤的看法。這樣,不利于我們與對方關系的繼續發展,勢必影響我們正常工作的進行或正常生活的情緒。因此,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既要看到他人的優點,也要正視對方的缺點,從而采取正確的行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