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天地之間,流淌著浩蕩不息的時間長河。

萬物在時間的長河中滌蕩,人生在歲月的浪花中經受洗禮。

而這一切的存在,都固守著千古不易的法則,不論是以怎樣的姿態面對。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地正道,包容萬物。萬物生存,為我所用。人之所思所為,只是在于“時中”,就是說,是否在適當的時間做出了合適的行為。其實,萬事皆然,有句成語“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就是絕妙的描述。沒有永恒不變的哲理,唯有世界的存在。

“中庸”就是一種存在,是一種天地間人與萬物生存所依附的關系,是時間和空間的完美;是包容,也是利用。借天地間的一切,為“我”所用。

因為“用”,所以就有了方向的不同、效果的差異、初衷的善惡,于是就有了占有與平衡,自然就產生了世間的紛爭,也就有了所謂的君子與小人:君子就在于“時中”,而小人失于“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君子與小人互為依存。這世間需要精英,也同樣要有平民的生存。在高高的尖塔下面,是深厚的泥土這一基礎。

對于人的行為,“我”與“非我”的共處,無論“中”與“不中”,天地都以其博大的胸懷給予包容。重要的在于修養,在于修養是否純正,是否出于“誠”。“誠”就是“成”,努力成全他人,最終成就自己。子曰:“己欲達而達人。”“天地至誠”,至誠則無欺。

真理是理所當然的存在,而謬誤也必然有其立足之地。然而說到底,處在這里和位于那里,正面和背面,正確或是錯誤,“我”與“非我”,都是天地間的存在,都是包容在天地間的存在。

《中庸》鄭玄注:“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孫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中庸》作為儒家經典之一,是關于人生哲學的大書,是修己用世的最高道德標準,是指導人們進行人生實踐的理論教科書。

《中庸》是《禮記》中的一篇,舊時的學者認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所作,因此而尊稱子思為“述圣”。但是根據歷代學者考證,則認為現存的《中庸》是秦漢時期儒家修訂整理的作品。特別是經宋代大儒朱熹注解,《中庸》成為獨立的儒學經典,與《大學》《論語》《孟子》并列,合稱“四書”。宋、元以后,《中庸》成了后世讀書人求取功名的必讀書,對后世產生極大的影響。

朱熹認為《中庸》“憂深言切,慮遠說詳”,“歷選前圣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中庸章句·序》)朱熹還引用程頤的話,強調《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中庸》作為平民的哲學,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謂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它是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發揮,在處理人與人交往的社會關系上要求符合“中庸之道”,其行為準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從而達到“中庸”的和諧境界。這種境界的修養,來源于內心的“誠”。就是要懷著“誠敬”之心,不懈地進行主觀心性的修養。在修養的方法上,強調“擇善而固執之”的鍥而不舍的勤奮精神,從而達到“至誠”的境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乌拉特前旗| 资讯 | 汶上县| 奉贤区| 瓮安县| 集贤县| 宜昌市| 洱源县| 行唐县| 微山县| 宝清县| 鸡东县| 芷江| 凉城县| 曲周县| 江山市| 南昌市| 馆陶县| 苍梧县| 陆丰市| 鸡东县| 贵阳市| 清水河县| 鲁甸县| 梁平县| 台东县| 思南县| 昔阳县| 新邵县| 张家口市| 稻城县| 交城县| 甘谷县| 高碑店市| 永安市| 元阳县| 永康市| 仁化县| 西贡区|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