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無之為用
- 道德經(國學大書院)
- (春秋)李耳
- 2593字
- 2019-11-14 11:34:08
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三十根輻條湊集到車轂的周圍,正是因為它們拱成一個空殼,才成就了車的用途;糅合黏土制作陶器,正是因為它的中心是空的,才成就了容器的用途;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正是因為它的中間是空的,才成就了房屋的用途。總而言之,“有”可得便利,“無”可為功用。
解析
這一章老子講的是“無”和“有”的辯證關系問題。“無”和“有”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沒有“無”也無所謂“有”,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必須明確指出的是,這里的“無”和“有”和第一章中的“無”和“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范疇。
老子舉了三個例子來說明問題。車輪中間空無,可以用來放車軸,從而發揮車子的功用;陶器中間空無,可以用來盛東西,從而發揮了陶器的功用;房子中間空無,可以用來住人,從而發揮了房子的功用。
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老子通過這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任何一個物體,它有形的地方只是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設置的便利而已,而真正起作用的正是它虛無的地方。把“無”作為“有”的主要對立面來考察,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如果沒有車輪、陶器、房子這些有形物體的存在,中空的“無”在哪里存在呢?它又如何發揮作用呢?所以片面強調“無”的作用是不合理的。
雖然老子把“無”作為“有”的主要對立面是片面的,但就老子對“無”和“有”的辯證關系的整體把握而言,這一思想體系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把“無”當成“有”,為根本不存在的東西煩惱、憂愁,比如有人幻想自己抽獎中了五百萬,原本是窮光蛋的他,不知道該如何利用這筆巨額財產,他躺在床上苦思冥想,太陽升起他毫無知覺,別人都去辛苦開墾荒地掙錢謀生去了,他依然躺在床上,沉浸在自己美麗的幻想里,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他依然像做美夢似的躺在床上不愿起來,最后他餓成了皮包骨頭,一點力氣也都有,直到臨死前他還在幻想:我的烤鴨該上桌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像上面說的“無”中生“有”的幻想家,也有不知道如何正確對待“有”的人,而且這種人不在少數,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對于我們自己擁有的東西,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呢?我們應該始終保持虛無的態度:做到“有功”而不自居;“有才”而不自傲;“有力”而不亂用等。“有”和“無”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我們擁有的東西也會瞬間化為烏有,只有保持虛無的心態和境界對待自己擁有的東西才能真正地擁有它們。
智慧典例
經商之道
彭鴻斌利用“市場空白”賺取財富
被譽為“中國大陸木地板大王”的彭鴻斌先生,就是一位極其善于利用“市場空白”來積累財富的商界英杰。據國家統計局1999年4月發布的統計數字表明,1998年,木地板銷量第一位的品牌是“圣象”,它的生產經營者便是彭鴻斌。
彭鴻斌是怎樣利用“市場空白”來成為商界精英的呢?彭鴻斌原本在外交部供職。1993年4月,他做出了一個讓人驚訝不已的決定:辭職下海經商。1995年5月,他自費去歐洲進行商務旅行,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市場空白”。
在德國,彭鴻斌終于逮住了這樣的機會。德國人素以作風嚴謹而著稱于世,他們生產的“強化木地板”的產品令他眼睛一亮:它取材于天然林木,經過當代最先進的工藝加工制作而成,是當代最新的環保型高科技產品。彭鴻斌一見到這種木地板,馬上被它迷住了,于是,當即決定深入了解它。
經過了解,彭鴻斌發現了其中的許多奧秘,原來,這種強化木地板的剖面像一塊結構緊密的三明治:中間層是高密度纖維做成的基材,它比傳統技術生產的木材更抗沖擊、抗壓力,更不易變形。基材上面是表面層,它由耐磨層、裝飾層組成。裝飾層是現代高科技滾筒印花,可以表現各種名貴原木的紋理和質感,這樣就比傳統的實木地板多了豐富的色彩和款式,而且具有科技突破意義的耐磨層的應用,使其抗磨強度達到了傳統實木地板的30多倍!另外,這種強化耐磨層還具有阻燃、防潮、防蟲蛀等各種功能。基材下面是平衡層,不但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而且能增加木地板的平整性。不僅如此,這種強化木地板與傳統的實木地板相比,無須刨光、上漆、打蠟,能夠始終光潔如新,省卻了許多煩瑣的保養程序。這對于追求現代生活快節奏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愜意的選擇。
彭鴻斌了解產品情況之后,頓時心花怒放,馬上意識到這種強化木地板前景大好,于是更加深入詳細地去了解相關情況。他進一步了解到,強化木地板的生產最符合保護環境和珍惜自然資源的世界潮流,它選用歐洲冷杉、云杉、松樹這些可循環再生的林木做原材料,它們的生長期一般不超過12年。高科技重組木纖維結構保障了木材的高利用率,這一點更是難能可貴。而傳統的實木地板采用的是珍貴樹種,生長期在50~100年,木材利用率低。
經過上述深入細致的了解之后,彭鴻斌的思路更加清晰了。他認為,強化木地板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如今它已成為歐美發達家庭裝飾材料的首選。那么,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強化木地板也必然會為我國消費者所接受。這種商品存在著顯而易見的空間差和時間差,它的“市場空白”是十分誘人的。于是,彭鴻斌當機立斷,把自己的事業定位在全力推廣強化木地板這一點上。
為了順利地將強化木地板引入我國市場,彭鴻斌決定利用一切關系來疏通所有關節。這時候,他的老朋友——漢堡工業大學的杜博士幫了他的大忙。
杜博士的同學是德國最大的木材加工商EGGER的總裁,這家企業既是世界上第一個得到ISO 9001質量認證的木材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木地板制造商,每年它都有1300萬平方米以上的強化木地板被銷往世界各地。
EGGER的總裁與彭鴻斌的心思幾乎不謀而合。原來,這位家族企業的掌門人早已看到了中國的巨大市場潛力,因此他連續3年參加中國的各種國際展覽會,但是,卻連一塊強化木地板也沒有賣出去。
當彭鴻斌用流利的英語向他講述自己的抱負和營銷方案時,這位總裁立刻被打動了,兩人一拍即合,當即擬就了合作協議。接下來,彭鴻斌又做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情:給強化木地板起一個中國名字。反復推敲之后,他終于拿定了主意:就叫“圣象”!之后,彭鴻斌又去做了一件相當聰明的事情:去國家工商局注冊一個屬于自己的“圣象”商標。
于是,一個名叫“圣象”的強化木地板品牌誕生了。從此,彭鴻斌在中國商場站穩了腳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從彭鴻斌的成功中我們可以看出,巧妙地利用“市場空白”,不失為捕捉商機的絕佳方法,聰明的企業家總是不失時機地利用“市場空白”來達到積累財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