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代會展活動
一、古代巖壁繪畫
(一)人類的始祖
人類是自然選擇的產物。早在2 000萬~500萬年前,非洲東部、印度北部、歐洲等地就有森林古猿。距今1 400萬~800萬年前,印度等地有臘瑪古猿。[1]
據歷史學家的研究,人類的祖先“原人”最早出現在400多萬年前非洲東部和南部的熱帶草原上。
非洲是一個擁有最多民族的大洲,民族超過200個。2010年5月13日,在上海世博會非洲聯合館埃塞俄比亞展區,人類的祖母——露西(Lucy)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巨幅臉譜《非洲的微笑》(也叫《露西的微笑》)位于世博會非洲聯合館的入口處,很吸引眼球。
人類共同的母親“露西”厚厚的嘴唇特別醒目。環顧四周,海洋般深邃的藍、原始森林里廣袤的綠和太陽直射下沙漠的燦黃,三色顏料繪成的地板頃刻間帶領觀眾返回古老的人類誕生地。
“露西”是1974年11月24日,由美國古人類學家在埃塞俄比亞的阿法爾凹發現的,據考證,距今已有320萬年,她是年代最久且骨骼保存最完整的人類化石。
上海世博會中展出的是“露西”骨骼化石的唯一復制品。露西開啟了人類生生不息的繁衍進程,人類的足跡也從非洲大陸遍布世界各地。她是第一個直立行走的人類,是我們人類共同的祖母。
按照歷史學家的分類,約18萬年前,屬于瑞茲—武姆間冰期和武姆冰期的第一高潮。這個時期前后延續了大約14萬年,“尼安德特人出現了,并產生了勒瓦洛斯文化和莫斯特文化”。[2]
近年來,考古學家對從澳大利亞北部發現的石質工具的研究發現:人類早在17.6萬年前就在該地區有活動。在希臘克里特島,也有考古學家發現“人類在13萬年前已經開始遨游海洋”。
這些考古發現與研究,使得人類的“非洲起源”受到質疑,而全人類的發源地不是唯一的這一聲音也逐漸強烈。
盡管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早在4萬年以前,人類,或者說智人(具有思維能力的人),終于出現了”。[3]
隨著考古學的發展,相信還會不斷有新的發現公之于世。毫無疑問,人類出現以后,人類的歷史也隨即誕生了。由于研究條件所限,今天,我們所能了解到的歷史,也只能依據考古學家的不斷發現以及歷史學家的研究。
(二)最早的巖畫
研究發現,人類的展覽活動最早可溯源到原始的洞窟壁畫(也稱巖畫或崖畫)。這種畫遍布世界許多國家,延續時間大約從3萬年前直到今天,是智慧天成的藝術,也是人類展覽史上蔚為壯觀的常年展、固定展。
國外巖畫的發現最早在17世紀20年代。據說,當時歐洲牧師阿爾弗遜對他在瑞典波哈斯浪省境內發現的巖畫進行了考察與記錄,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約有70個國家、780個地區、數千個地點發現了巖畫。已經記錄下來的巖畫圖像約有2 000萬個。
1879年,是世界展覽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西班牙考古學者馬塞利諾·德桑圖奧拉帶著他的小女兒瑪麗亞發現了一個奇跡:阿爾塔米拉山洞,這里隱藏著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繪畫遺跡——堪稱世界上最早的藝術宮殿,后稱為“馬格德林文化”。該山洞洞頂和洞壁刻有野牛、野馬、野豬、赤鹿、山羊等動物形象,濃墨重彩,千姿百態(圖1-1),這些壁畫距今有兩三萬年的歷史。這一發現將人類的會展歷史大大推前了。

圖1-1 阿爾塔米拉山洞壁畫——野牛圖
(三)巖壁畫的發展
1940年,考古學家又發現了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壁畫,其制作年代大約是公元前15 000年。這個洞窟有主洞、內洞、邊洞以及聯系洞的通道。在長約180米的洞壁和洞頂上,布滿了紅、黑、黃、白各色動物群像。數量最多的是馬,其次是野牛,還有鹿、猛犸、貓、犀牛、山羊等,共100多只(圖1-2)。

圖1-2 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獸群》
拉斯科洞窟壁畫的形象大多用粗壯而老練的黑線勾畫出輪廓,并以紅、黑、褐色渲染形體起伏變化,氣勢雄壯,富有動感。這些畫在山腹之中的內室里,自然光無法照射進去,要進入洞室需艱難地穿過低矮的通道,這也是壁畫能得以長時間留存的原因之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記錄巖畫的國家。早在5世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中,對巖畫的記載就多達20多處。
從時間上來說,中國記錄巖畫的“絕對時間則比國外早約一千年,但真正重視或將古代巖畫藝術列入科學藝術研究范疇則發生在較晚的近代時期。這在絕對時間上比國外又延緩了三百余年”。[4]
目前,全國已在黑龍江、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西藏、四川、貴州、廣西、云南、廣東、臺灣、香港、澳門、福建、江蘇、安徽、山西、河南、浙江20個省(區)、80個以上縣(旗)發現了巖畫,遺址總數數百個,作品多達幾十萬幅。
據碳-14測定,我國最早的巖壁畫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初期,距今有1萬~2萬年。
1976年,考古學家在內蒙古中部的陰山山脈發現了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的巖畫群。這些巖壁畫西起阿拉善左旗,中經磴口縣、潮格旗,東至烏拉特中后旗,綿延300多公里,有上萬幅之多(圖1-3、圖1-4)。其工程之浩大令人難以想象。

圖1-3 內蒙古陰山巖壁畫(一)

圖1-4 內蒙古陰山巖壁畫(二)
內蒙古的陰山巖壁畫題材內容涵蓋動物生息、放牧、狩獵、戰爭、列騎、車輛、舞蹈、昆蟲、天體、神靈以及各種印痕、符號等。有些巖畫壁的內容還帶有信仰崇拜的成分,并非賞玩之作,“有著濃厚的祭祀、崇拜意味”。[5]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所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包括哲學、文學、戲劇、建筑、雕刻、制陶、繪畫等,呈現出空前的活躍,代代流傳。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這些曾經的文明——世界各地的文化遺址,它們已經凝結成為歷史的符號,是人類留下的杰出展品,至今仍彰顯著它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