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第一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價值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涵

2012年11月,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作為彰顯國家價值理念、引領社會意識形態、規范個人行為準則的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表達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在社會層面反映了對理想社會的美好訴求,在個人層面提出了對公民道德規范的基本理論依據,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為中華民族復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障。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脈相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融匯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統一整體,是一個包含豐富內容的多層次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基礎和前提條件。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并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要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和文化滲透的深度和廣度都在拓展和外延,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另一方面,國內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社會思想空前活躍,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織,各種文化相互激蕩,社會意識出現多樣化的趨勢。尤其是當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一個全面推進和深化的階段,各種深層次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種利益的博弈更加激烈。面對全面推進深化改革的艱巨任務,全黨上下以及全社會需要統一思想、同心協力、攻克難關。2012年11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正式提出。胡錦濤在十八大上所做的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脈相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價值指向

中國共產黨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著眼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礎上,對理論邏輯和現實需求有機統一的堅持。

1. 理論邏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眼于豐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價值性

改革開放以來,思想學術界關于馬克思主義價值性等問題的研究日益活躍,比較集中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具有價值性,體現著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作為指導社會發展方向的引領,其價值性的本源在于實現為絕大多數人謀求利益、實現社會的公正與平等、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原則、價值取向、價值目標,同時汲取了現代西方進步文明的價值理念和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思想成果,逐漸構建起了完善的價值觀體系,其本質是從價值層面來構建和豐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立足于中國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也遵循了價值觀念的生成邏輯。

2. 現實需求: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應對西方價值觀的沖擊

隨著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滲透性地向外輸出本國價值觀,試圖在價值觀念層面傳輸自己的價值意志。近年來,比較盛行的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后現代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觀等已經在廣大學生群體中得以傳播。面對西方價值觀帶來的全面沖擊,應該逐步構建起自己的話語體系,用符合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念引領社會思想,傳遞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和社會主義國家價值理念的核心價值觀,從而處理和規范好公民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逐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現實邏輯。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價值

馬克思曾提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可以說,實踐是價值活動以及價值關系產生的最根本基礎,它決定著價值觀的生成、發展與實現,決定著價值觀的基本指向。從物質與意識關系層面講,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對實踐有能動的反作用。作為社會意識的價值觀念并非是先驗地產生于人的頭腦中的,它是基于個體的社會實踐。被大眾認可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根本上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核心價值目標和價值理念,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內涵價值。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彰顯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統一,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個體的認識是與實踐活動密不可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正是基于實踐探索的理論升華,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只有應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才能體現其價值。在高校學生群體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統一,才能糾正錯誤認知,凝聚大學生價值共識。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建立在實踐活動基礎之上的理性反思

“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和認識特征,都不外乎是一種社會實踐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表現出的形式與內容會呈現較大的差異。”(1)因此,人們對于實踐的認識是長期性且無止境的,而由于決定價值認識形成的實踐是不斷變化的,價值觀念也呈現出動態發展的態勢。在實踐中產生并經歷實踐檢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過程,而其價值內涵也會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而吸收新的經驗,繼續得以豐富和完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基于實踐活動的歷史性反思和現實性追求的統一。(2)以“三個倡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在實踐活動基礎上長期探索的理論成果,它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積累之上,更是立足實踐活動的現實反思,其反思的本質是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以及個人層面對社會發展的期許與價值訴求。實踐是決定認識形成的來源,而認識的形成將反作用于主體的實踐活動。因此,融合歷史發展反思和現實發展訴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將通過不斷地更新價值理念,實現時代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深州市| 安西县| 上杭县| 大姚县| 东丽区| 额济纳旗| 浦县| 康乐县| 镇宁| 五峰| 阿图什市| 峨边| 普宁市| 万安县| 茂名市| 无锡市| 疏附县| 安新县| 安塞县| 万年县| 偏关县| 习水县| 辉南县| 庆城县| 遵化市| 沙洋县| 务川| 宁夏| 德阳市| 江阴市| 宣城市| 六枝特区| 高尔夫| 北安市| 南康市| 旺苍县| 湖南省| 湖北省| 延津县|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