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能力要求

1.3.1 基本能力要求

進入21世紀以來,高等教育步入了多樣化、異質化的發展階段。近年信息安全專業作為我國一個新興的理工科專業,開辦的學校還在不斷增加。在其專業教育過程中,由于這是一個新興的專業,不同學校的教師和專家對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培育模式有不同的理解,這無形中制約了人才的培養。如何科學施教,有效發揮優勢,提高辦學質量,培養有特色的信息安全技術人才,已成為每個有責任感的專業教師必須面對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信息安全專業人才的“專業基本能力”可歸納為4個方面:一是信息安全思維能力;二是算法設計與分析能力;三是程序設計與實現能力;四是信息安全系統的認知、開發及應用能力。其中,科學型人才以第一、第二種能力為主,以第三、第四種能力為輔;工程型和應用型人才則以第三、第四種能力為主,以第一、第二種能力為輔。

1.3.2 創新能力要求

1.創新能力的定義

創新能力是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經濟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

創新能力也稱為創新力。創新能力按主體分,最常提及的有國家創新能力、區域創新能力、企業創新能力等,并且存在多個衡量創新能力的創新指數排名。

2.“科學研究型”人才的專業要求

研究型人才是指具有堅實的基礎知識、系統的研究方法、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社會各個領域從事研究工作和創新工作的人才。

研究型人才要面向信息安全發展前沿,滿足人類不斷認識和進入新的未知領域的要求;能夠預測信息安全發展趨勢并在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科學技術問題的發現和創新上有所突破。

研究型人才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較好的記憶力、高度的注意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嚴謹的思維能力,以及在這些能力之上形成的個人創造力,具備能夠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型人才同樣要具備必要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好奇和敢于懷疑的精神、必須勤奮好學、有恒心和堅強的毅力、不畏艱險、追求真理。

研究型人才必須具備深厚和寬泛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不斷創新的能力,具備寬廣的科學視野,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較高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

研究型人才要勤于探索,不斷創新,堅持真理,勇于承擔時代和社會賦予的責任,積極推動社會重大進步與變革。

1.3.3 工程素質要求

1.工程素質的定義

工程素質是指從事工程實踐的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的一種能力,是面向工程實踐活動時所具有的潛能和適應性。工程素質的特征:一是敏捷的思維、正確的判斷和善于發現問題;二是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融會貫通;三是把構思變為現實的技術能力;四是具有綜合運用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工程建設活動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能達到預期目的。

工程素質實質上是一種以正確的思維為導向的實際操作,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工程素質主要包含以下內容:一是廣博的工程知識素質;二是良好的思維素質;三是工程實踐操作能力;四是靈活運用人文知識的素質;五是扎實的方法論素質;六是工程創新素質。

2.“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專業要求

工程素質的形成并非知識的簡單綜合,而是一個復雜的漸進過程,需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素質要素融合在工程實踐活動中,使素質要素在工程實踐活動中綜合化、整體化和目標化。學生工程素質的培養體現在教育全過程中,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不同工程專業的工程素質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工程環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環境和條件差異進行綜合培養。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信息安全專業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信息安全技術的人才,其具體內涵是隨著高等教育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術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工程應用型”人才的素質應該是有敏捷的反應能力、有學識和修養、身體狀況良好、有團隊精神、有領導才能、高度敬業、創新觀念強、求知欲望高、對人和藹可親、操守把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適應環境和改善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县| 建阳市| 闽侯县| 瑞安市| 香河县| 苍山县| 三台县| 辽源市| 本溪| 峡江县| 武汉市| 清远市| 区。| 吴旗县| 临汾市| 德安县| 宜宾市| 阿荣旗| 景宁| 东海县| 洞口县| 调兵山市| 图们市| 湘乡市| 南昌县| 漯河市| 庆元县| 开原市| 鸡泽县| 泾川县| 文登市| 秭归县| 阿坝| 马尔康县| 新龙县| 新邵县| 贵溪市| 深水埗区| 蒙自县| 朝阳市|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