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 《中國史綱》

作者:張蔭麟

出版信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張蔭麟是中國史學界一個令人痛惜的名字,他的才華令人贊嘆,他的早逝又讓人扼腕,他本來應該是民國學術群星中最耀眼的恒星,卻因為戰亂和情感的糾葛而流星般隕落,他留下的唯一著作便是《中國史綱》。

張蔭麟出生于廣東東莞的官宦之家,剛進清華大學時便被人矚目,因為他發表同梁啟超商榷的文字,讓《學衡》的老學究以為是某個大學老教授的投稿,誰知竟是十七八歲的大一學生。梁啟超先生在演講時,特意向其致意,稱其有“做學者的潛質”。在清華文學院讀書時,張蔭麟身材瘦小,因為父母雙亡的緣故而性格孤僻,酷愛讀書,為了扶養幼弟,不斷投稿賣文。寫稿時神情關注,不眠不休,日積月累學問精進,但也埋下日后早逝的伏筆。

張蔭麟大學時已有40余篇文章發表,同錢鐘書、吳晗、夏鼐并稱為“文學院四大才子”。國學院另一位導師陳寅恪對張蔭麟的評價更為超拔,在張蔭麟留學美國回來尋找工作時,陳寅恪給傅斯年寫了一封語氣極為推崇的信,稱張蔭麟為“清華近年學生品學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嘗謂‘庚子賠款’之成績,或即在此一人之身也”。

在清華任教兩年后,當時的教育部要編一部高中生閱讀的《中國史綱》,由張蔭麟編寫上古到漢代部分,吳晗、千家駒編后面。他向清華告假,開始撰寫,孰料抗戰軍興,已經寫成的手稿盡數損失。稍微安定下來,才完成部分,當時油印出版,連作者的姓氏都印錯了,但張蔭麟卻不以為意,想進一步做下去,孰料天妒英才,他竟得了和老師梁啟超一樣的病,死在了貴州遵義。他的師友聞之,無不痛惜。錢鐘書在報紙上讀到消息,寫詩紀念:“氣類惜惺惺,量才抑末矣,子學綜以博,出入玄與史?!蓖瞥鐝埵a麟的學問。

錢鐘書詩句中“出入玄與史”,指的是張蔭麟不僅精通中國史學,同時在哲學上也下了極大的功夫,在清華讀書時就同賀麟并稱為“兩麟”,并和賀麟用德文進行哲學上的通信。張蔭麟雖然以史學而著稱,但哲學功底也一樣受人推崇。近代中國哲學巨擘熊十力稱張蔭麟是:“史學家也,亦哲學家也……然其為學,規模宏遠,不守一家言,則時賢之所夙推而共譽也?!?/p>

談及張蔭麟的著作《中國史綱》,則需了解張蔭麟自己的態度,他認為考據的文章好做,只需做沒有思想的讀書蟲,但通史難做,因為通史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專深,二是通博。寫通史者,必要有專深的研究,才能深入而淺出。而通博則指寫史者要有兩通:一通思想,即有沉著、鮮明的思想蘊含在全篇之中,否則通也不通;二是通讀者,通史往往不為專業研究者所著,因此,要以普通讀者為對象,著者須了解其水平,以通達的文字、清楚的敘事和清晰的體系幫助讀者了解歷史,所以通也要下達。今日以通史之名的中國史著作恐怕已經有上千,但若真能達到上述之要求,恐怕張蔭麟也不會一再被人紀念了。

張蔭麟的《中國史綱》,第一是好讀。原書為高中生所編,行文流暢,沒有注釋,不引述古文,而且張蔭麟繼承太史公的筆法,以故事的形式講述歷史,因此不算是很難讀(對張蔭麟時代的讀者而言就算比較通暢了)。第二是有思想。通史難在提要,從浩瀚的史實中擇其要點,在要點里擇其思想,在冷峻的文字下暗含無盡的內勁,如短短一句“周代的社會組織可以說是中國社會史的基礎”就點出作者敏銳的歷史直覺。

現在盡管考古的發掘、古籍的整理、大規模數據庫技術的運用,使得今人在古史研究上有了材料上大的進步,但在“通達”和“精思”上,還是要向張蔭麟學習,不妨看看他的著作。

延伸閱讀:

1. 卜憲群等:《中國通史》,北京,華夏出版社,2016。

2. 張國剛:《?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北京,中華書局,20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北| 富锦市| 上蔡县| 永德县| 伊金霍洛旗| 多伦县| 茂名市| 麦盖提县| 宁南县| 教育| 扎鲁特旗| 铜山县| 临颍县| 雷波县| 夏河县| 洮南市| 伊川县| 武鸣县| 两当县| 辽阳市| 亳州市| 聊城市| 镇沅| 前郭尔| 博野县| 玉门市| 新竹市| 石屏县| 嘉禾县| 双峰县| 启东市| 泽州县| 习水县| 漯河市| 天祝| 海口市| 周口市| 绵竹市| 黄浦区| 遵义市| 台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