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基礎研究人才成長的沃土和搖籃

從上面列舉的基金委和科學基金誕生和發展的歷史,不難看出科學基金是我國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自1986年成立以來,基金委一直把培養科研人才視為戰略任務,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科研人員設立了一系列人才項目,包括青年科學基金(1987年至今)、地區科學基金(1989年至今)、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1996—2014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994年至今)、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2000年至今)、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2年至今);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1998年至今)、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2009年至今)。這些不同層次的人才類項目,各具特色,互相補充,為穩定和擴大我國基礎研究隊伍、培養學術帶頭人、推動中國科學全球化等立下汗馬功勞??茖W基金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人才成長的沃土和搖籃[3]。唐靖等人發表在《中國科學基金》上的這篇論文,資料翔實,令人信服。本文引用這篇論文的一些數據和結論。

一、基金委設立人才項目的初衷和簡史

(一)面向基層,吸引和發現基礎研究人才

1.青年科學基金

1987年,為了解決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人才斷層,減少人才流失,基金委正式設立“青年科學基金”(簡稱青年基金)。該基金以吸引年輕人投身科研、發現和培養人才為目的,對業績等要求不高。1987年,青年基金總經費為342.52萬元,資助97項,平均資助強度為3.53萬元/3年;2015年,青年基金總經費已達31.95億元,資助約1.6萬項,平均資助強度為19.77萬元/3年;2017年的平均資助強度,提高到22.84萬元(直接費用)。從1987年設立到2015年,青年基金共投入經費約242.6億元,資助11.3萬余項。在科學基金設立的人才類項目中,青年基金投入經費最多、覆蓋面最廣。

2.地區科學基金

1989年,為緩解地區科技發展不平衡,基金委對邊遠、少數民族和科學基礎薄弱地區采取政策傾斜,設立了“地區科學基金”(簡稱地區基金),當年經費為259.44萬元,資助106項,平均資助強度為2.45萬元/3年,涉及新疆、內蒙古、廣西、海南、寧夏、青海、西藏7個省或自治區。到2015年度,地區基金已覆蓋江西、云南、廣西、新疆、甘肅、貴州、內蒙古、寧夏、海南、吉林、青海、西藏、湖南、湖北、四川共15個省或自治區,經費達10.96億元,資助2829項,平均資助強度為38.74萬元/4年。2017年,地區基金資助3017項,經費達10.95億元(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為36.3萬元/4年(直接費用)。從1989年設立到2015年度,地區基金共投入經費約71億元,約資助1.9萬余項。就經費總額和資助項數而言,在科學基金人才類項目里地區基金僅次于青年基金。

3.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

針對當時我國基礎科學本科教學設施落后、報考理科的優秀考生減少及“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經費嚴重短缺等情況,在盧嘉錫等全國人大代表和蘇步青等科學家呼吁建議下,1996年成立了由基金委負責組織實施的“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資助范圍從科研延伸到教育。到2014年,該基金相關職能轉歸教育部負責。在實施期間,該基金共投入經費約15億元,資助全國幾十所高校近百個理科基地。

(二)激勵優秀科研人員,培養學術帶頭人

1.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20世紀90年代初,全球科技人才爭奪日趨激烈。當時,國內高層科技人才特別是學科帶頭人“青黃不接”;優秀青年科技人員出現了出國潮;許多回國留學人員又因條件所限難于學以致用;雪上加霜,不少科技人員紛紛“下海”經商。在這種形勢下,加快培養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新一代學科帶頭人已成為當務之急。

1994年,經青年學者陳章良(1987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回國,時任北京大學教授)向李鵬總理提議和基金委的積極爭取,“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簡稱杰青基金)正式設立。它是國家為培養青年學術帶頭人、延攬海外優秀學者而設立的專項基金,用以資助已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45周歲以下青年學者自主開展高水平研究。1995年4月14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紫光閣接見了首屆杰出青年(簡稱“杰青”)代表。杰青基金的設立是基金委30年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節點。從1994年設立到2015年度,杰青基金共投入經費約58.7億元,資助3400人。資助規模已從成立之初的49人增長到每年200人左右,資助強度從60萬元/3年增長到350萬元/5年。

2.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參照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基金委在2012年設立了“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簡稱優青基金),支持具備5~10年科研經歷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研人員自主開展研究,申請人年齡上限:男性為38周歲,女性40周歲。該基金當年投入經費4億元,資助400項,平均資助強度為100萬元/3年,2015年資助強度已增長為130萬元/3年。從2012年設立到2015年度,共投入經費17.2億元,資助1599人。

3.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

2000年,基金委設立了“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簡稱創新群體基金),這是我國第一個以基礎研究創新團隊為對象的資助計劃。該基金以培養學術帶頭人為目標,資助強度大。該基金原由基金委各學部、教育部等先推薦,基金委審批,自2014年起,將推薦方式改為自由申請,資助方式由此前的“3+3+3”模式改為“6+3”模式,資助強度由500萬元/3年增為1200萬元/6年。從2000年設立至2015年度,創新群體基金共投入經費約44.6億元,資助了400多個群體自主探索。

(三)多渠道引入海外智力,提升中國科學基金的國際化

1992年,基金委為鼓勵海外華人學者回國服務,設立了“留學人員短期回國工作講學專項基金”,支持獲資助者參加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有關講習班或研討班等。

1998年,基金委又設立了“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和“香港、澳門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原名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B類”),以吸引海外、港澳地區45周歲以下的優秀中國學者每年能在中國內地進行一定期限的研究工作。

2008年,基金委將上述項目合并,設立“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資助海外及港澳地區50周歲以下的優秀學者與中國內地合作者開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

2009年,基金委在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所屬單位開始試點實施“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資助外國青年學者(不超過35周歲、在國外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有一定研究經歷和基礎)到中國內地開展研究。

隨著我國科學基金事業的發展,人才類項目的經費規模和資助范圍不斷擴大,如圖1-2所示[3]。

圖1-2 各類人才項目歷年(截至2015年)經費總額及資助總項目數

數據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歷年年報、文檔處相關項目批注通知等

科學家在線(ScientistIn)是由多位熱愛科研的哈佛-清華人才團隊于2016年5月打造的科技供需對接平臺?;诨鹞谄渚W站上公布的423 213項立項項目數據,ScientistIn采用當年價格加總計算的方法,對每個科學家(團隊)獲得的經費資助總額進行分析,統計出自然科學基金30年來對242 548位科學家(負責人)的資助情況,結果發現,獲得經費資助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科學家有9人,在5000萬以上29人,在1000萬以上1017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年經費排行榜Top100”的具體情況見表1-1。

表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年經費排行榜位于前100名的科學家

續表

續表

不僅如此,科學家在線還對基金委8個科學部30年來科學家獲得經費情況進行加總計算,得出“各學部30年經費排行榜Top50”。

1.數理科學部

共有23人入圍“全領域Top100”,億級科學家4人。中國科學院以21名科學家入圍本學部Top50而獨占鰲頭。北京大學也表現優秀,共有6人入圍。上海交通大學共有3位科學家躋身排行榜。

2.化學科學部

共有18人入圍“全領域Top100”,億級科學家1人。中國科學院依舊以18人入圍本學部Top50而占據絕對優勢。其次是清華大學共6名科學家入榜。廈門大學在化學科學領域成績斐然,4名科學家榜上有名。

3.生命科學部

共有7人入圍“全領域Top100”。中國科學院以22人入圍本學部Top50,無可動搖地占據了榜首。排名第二的為北京大學,共有7人上榜。中國農業大學發揮自身優勢,有3名科學家榮登排行榜。

4.地球科學部

共有15人入圍“全領域Top100”,億級科學家2人。在本學部Top50中占據人數最多的依舊是中國科學院,30人上榜。北京大學以4人上榜的成績名列第二。西北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均有2名科學家上榜,并列第三。

5.工程與材料科學部

共有7人入圍“全領域Top100”。中國科學院地位依舊不可動搖,在本學部Top50中占據11名。清華大學5人入圍名列第二。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均有3人入圍,并列第三。

6.信息科學部

共有12人入圍“全領域Top100”。在本學部Top50榜單中,中國科學院占據14人,名列第一。清華大學5人,名列第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4人,位居第三,億級科學家1人。

7.管理科學部

共有3人入圍“全領域Top100”。中德科學基金交流中心獲得億級資助,該中心于2000年啟用,每年向科學家提供近2千萬經費資助開展合作與交流。北京大學有6人上榜,排名第一。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均有3人入圍本學部Top50,并列第二。

8.醫學科學部

共有8人入圍“全領域Top100”。中國科學院以8人入圍本學部Top50,繼續領銜。北京大學在醫學領域表現優秀,有6人上榜。四川大學和浙江大學均有4名科學家入圍,并列第三。

9.其他基金領域

另外還有7名入圍全領域Top100的科學家,以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居多。

欲了解各科學部Top50的名單、單位、排名和經費情況,請參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年與科學家經費排行榜》(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8924&d o=blog&id=1000230)。

二、人才類項目整體實施效果初步分析

不同類別人才項目的經費和資助范圍不同:①青年科學基金(簡稱青年基金)、地區科學基金(簡稱地區基金)的資助范圍廣、資助強度低,特點為“寬而廣”;②杰青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簡稱創新群體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簡稱優青基金)資助規模較小、強度較大,呈現“少而精”的特點;③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的資助范圍和強度都較小,“拋磚引玉”,呈現出“引導性”的特點。

(一)穩定并擴大了科研隊伍,提升了基礎研究整體水平

人才類項目支持中國科學共同體的快速成長,為改善“文化大革命”之后科研人員“青黃不接”的局面和培養科研后備軍做出了重要貢獻?!案Q一斑而知全豹”,從表1-2[3]可以看出四類人才類項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表現在: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大量論文,出版了許多專著,獲得了許多獎項,還培養了一大批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梢姡瞬蓬愴椖坎粌H穩定和擴大了科研隊伍,而且提升了我國的整體科研水平。埃爾塞維爾出版公司的Scopus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人作為第一作者發表了42.6萬余篇學術論文,學術論文數量超過美國(美國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接近40.9萬篇),居榜首;但從被引用率來看,瑞典和瑞士的學術論文最高,隨后是美國和歐盟,中國僅排名第五位。可見,我國學術影響力顯然有繼續提高的空間和必要性。

表1-2 四類人才項目近年結題情況

數據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8—2015年的年度報告。①2011年起,地區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期限由3年改為4年,故2015年度無結題項目。②缺2013年數據,年報上顯示該年地區科學基金結題項目共獲2083項省部獎,2012年為1項、2014年為83項,對比之下,2013年的數據明顯有誤,待進一步核查

(二)支持并培養了學術帶頭人,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成果

除了穩定并擴大科研隊伍外,人才類項目另一個突出成效便是培養和支持了一批學術帶頭人,促使受資助者確定了長期研究方向,凝聚和提高團隊能力。杰青基金、創新群體基金的單項產出率(如在國外期刊上發表論文、獲得國際獎、培養后備人才的功能)遠高于青年基金和地區基金。具體情況如表1-3所示[3]

表1-3 四類人才項目近年每項結題平均產出情況*

數據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8—2015年度報告

許多早期獲得青年基金的科研人員,通過不斷積累又陸續獲得杰青基金資助,甚至成為創新群體基金資助團體的帶頭人。截至2014年,60歲以下的內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有86.1%曾獲得科研基金資助;1999年以來,由“杰青”主持或參與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占整個國家自然科學獎的77%,共有501位“杰青”555次獲獎;在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5名獲獎者中,有4名是“杰青”,2015年則均為“杰青”。對教育部“長江學者”、中科院“百人計劃”等人才計劃獲得者,杰青基金也發揮了培育和孕育作用?!敖芮唷痹趪H學術組織或國際權威學術刊物擔任重要職務者日益增多,屢獲世界級科學獎勵。眾所周知,高影響力科學家是國家科研實力的重要標志。在湯森路透公司發布的高被引論文作者榜單中,中國大陸作者在2001年僅7人次(占比不及1%);而在2014年則為128人次(占比為3.98%,約一半曾獲得杰青基金資助),這反映出過去十余年來我國科研實力大幅提升。

(三)推動中國科學全球化,融入國際研究網絡

“文化大革命”不僅造成了我國科研界人才的斷層,而且使我國與國際科學嚴重脫軌。改革開放后,興起的留學潮,形成了一個由海外留學人員組成的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儲存庫。多年來,通過杰青基金和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等人才類項目,成功地吸引了一批海外優秀華人學者回國工作、交流,帶回了新思想和新制度,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它擴大了本土科研人員的國際視野,也推動了中國科學全球化。

2009年設立的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吸引了一批外國優秀青年學者到我國內地從事研究。這類基金展現出我國開放、包容和國際化的姿態,提升了中國科學在國際的影響力。

(四)打開局面,為發現和培養人才開辟新途徑

無論是青年基金、地區基金,還是杰青基金、優青基金,或是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等,都是在科研人員亟須資助的情況下及時設立相應的人才類項目給予資助,搭建競爭平臺,為人才的發現和培養開辟新途徑。例如,著名力學家謝和平,正是當時(1988年)獲得的青年基金項目的3萬元經費使他能繼續在感興趣的方向深入研究,有機會走出國門,在世界一流刊物上發表論文,2001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科學基金成立之初,經費緊張,青年基金資助強度較小;隨著經費投入增長,人才類項目日益擴大;如今,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但仍十分缺少世界一流科學家。如何更有效地培養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科研人才),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抚顺县| 象州县| 金堂县| 梁平县| 哈巴河县| 灯塔市| 凤台县| 沂水县| 隆昌县| 霍城县| 赫章县| 西畴县| 额济纳旗| 望奎县| 思南县| 株洲市| 双辽市| 哈尔滨市| 潼南县| 阳西县| 合江县| 扎兰屯市| 灵石县| 拉孜县| 始兴县| 新乡市| 锦州市| 腾冲县| 贵溪市| 延安市| 漠河县| 正安县| 黄陵县| 宾川县| 洪泽县| 金堂县| 琼结县| 米泉市| 宕昌县|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