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留學、工作環境、歷史、文化

英國,一個去了就想留下來的國家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選擇去英國留學?

這里有享譽全球的高質量教育水準,在堅守底蘊的同時不斷創新,在教育理念上,恪守傳統與靈活多變共存得如此和諧,你很難找到第二個像英國這樣的國家。舉個例子,這里的碩士只需要讀一年,可以說是最快的學習年限了,省時又省錢。但是,這一年卻分量十足,你必須高效、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課程緊湊、資源豐富、自由度大。教授老師們在英國教育里很好地擔任了引路人的角色,他不會手把手地教你,但會在分岔的路口,為你把燈打開。英國的高等教育,在默認學生有良好的基礎上,能更好地開發你的自學能力和自我提升。

其次是環境,在英國,尤其是倫敦,你走在街頭,就可以學到東西,因為這里到處是人文的因子。倫敦如同一個巨大的舞臺,布景和演員在車水馬龍間各司其職,且沒有幕間休息。牛津街上,地面和墻所形成的每一個直角,都散發著一種古今交錯的神奇魅力,這里有五彩斑斕的燈光,有兩三百年前的建筑,有充斥在消費社會里的“買買買”,也有街頭巷尾的安靜咖啡館,這是一種夾著香水與汗水的包容。

英格蘭有倫敦,蘇格蘭有愛丁堡,威爾士有卡迪夫,北愛爾蘭有貝爾法斯特。以上是組成英國的四個部分,四個地區相對獨立,有自己的行政機構,以及球隊。從公元5世紀開始,不列顛島就在凱爾特人、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人之間來回被爭奪,分分合合之間,最終形成了如今這個局面。蘇格蘭大多數是凱爾特人的后裔,英格蘭則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后裔,就像梅爾·吉布森導演的電影《勇敢的心》里所表現的,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的關系一直不太融洽,以致于蘇格蘭在第一次獨立公投失敗后,又在醞釀著第二次。

這四個區域各有各的美,也各有各的不同,但對于中國人來說,無論是留學還是工作,喜歡待在英格蘭區域的還是居多。值得一提的是,愛丁堡的華人似乎也越來越多了,這是一座非常特別的城市,只要你去過那里,之后看一張有那里街道、山丘或建筑的照片,就知道這一定是愛丁堡。當然,丹尼·博伊爾導演的經典電影《猜火車》,也為愛丁堡這座城市的宣傳貢獻了不少。

對于很多人來說,英國是一個去了就想留下來的國家,即使在2012年,PSW(即Post Study Worker政策,旨在讓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及獲得畢業文憑的國際留學生在畢業之后,有2年的時間在英國找工作或開展商業活動,有效期為2年)簽證取消后,留學生留在英國的難度大大增加,但還是無法阻擋想要留在英國的欲望。

當然,擺在眼前的實際問題是,在英國,也許沒有足夠多的就業機會等著你。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你在擔心的同時,英國雇主們也在擔心。

2017年2月,英國市調公司Trendence UK針對2300名學生做了市場調查,發現近1/3在英國的國際學生改變了他們畢業后的志向,這其中以一些歐盟其他國家的學生為主。他們本來計劃畢業后在英國找工作,現在卻寧可畢業后在歐洲大陸其他國家尋找工作機會,還有一些計劃畢業后直接回到自己的國家找工作。這些歐盟學生主要有兩個擔心:一是懶得以后為簽證而掙扎;二是怕以后就業機會減少。

這些顧慮其實都是不必要的,尤其是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說。為什么這么說?

一直依賴于國際人才的英國經濟

不要看媒體上反移民情緒高昂,其實英國國內基礎建設的稀缺人才中有三分之二是“外國人”。沒有“外國人”,英國很多產業(從航空航天到生物科技)都無以為繼。

再說英國高校,學者中有近三成來自英國以外的國家。在類似工程及技術領域,非英國的學者數量占到員工數的42%;數學、物理及生物領域,38%的員工不是英國人;人文科學領域,35%是外國員工。

這就說得通為什么在公投脫歐之前,英國大學基本是堅決的留歐派。英國大學一直以自由的思考,學生和教員的高度國際化為競爭力,他們自然在“脫歐”這件事上有些“文化敏感”。“保歐”失利之后,這些高校十分懊惱。還有很多國際公司也很沮喪,因為這些公司是靠技術型人才搞創新,沒有雞哪來的蛋?

已經有人發出預警,稱2017年的畢業生招聘就將初嘗人才供不應求的苦果,到明年和后年,招聘優秀海外畢業生的難度還將加大。

可以想見,在未來幾年,就業機會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越來越多,隨之優秀畢業生的價碼也會提高。

國際化程度高低與英國高校口碑

國際化程度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英國高校的口碑和國際地位。即使如劍橋、牛津等歷史悠久的高校,其國際聲望的迅速積累和提升也主要是在加入歐盟之后的幾十年,其他大學亦是如此。

根據泰晤士高級教育(THE)2017年初公布的“榜單”,全球排名前十的“最國際化大學”中,有五名來自英國,分別是帝國理工、牛津、劍橋、倫敦大學學院及倫敦政經。這個排名的編輯曾說過:“這些全球頂尖的大學學院的生死存亡直接取決于他們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無論是學生、學者、研究人員,還是經理人員。”

在高等教育領域,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或澳大利亞,有一點大家都可以達成共識,就是如果沒有國際化的眼光、國際化的網絡及國際化的人才,那么一所高校是不可能被看作“世界水準”的。如果英國的國際學生縮水,首先受損的就是學校自身的口碑和說服力。瑞士、新加坡及我國香港地區的高校都有高度的國際化,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的高校更是不遺余力地“搶奪”國際人才。英國高校國際學生的比例為38%,在22個國家中排名第一,他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脫歐覆水難收,高校拼命挽回

即使在“公投”時沒能扭轉大勢,英國高校還是在積極地想辦法。

英國的高等教育數據機構(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統計顯示,英國高校學者中的1/3都是“外國人”。英國高校還想繼續從歐盟及全球其他國家聘用員工和學者,并保證留住老員工。可是作為“未來員工”的資源庫,海外學生數量已經出現縮水,歐盟區申請到英國入學的生源數量明顯縮水,同時歐盟以外的海外長期生源數目也在降低。

2017年2月,英國議會教育事務專責委員會在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場聽證會,討論有關英國脫歐給英國高等教育板塊可能帶來的后果。結果,這所基業長青的百年名校對英國脫歐可能帶來的沖擊波十分擔憂,他們甚至說沒有哪個經濟板塊比英國教育產業承壓更大。

劍橋大學在2017年秋接到來自歐盟的申請跌落了14%,該大學十分擔心,他們想不到會有這么多人最終放棄了留學的機會。結果發現不外乎兩個理由:第一,英國國內的反移民情緒;第二,英國可能在國際中的地位降低。這讓很多有才華的國際學生望而生怯,甚至不惜放棄進入劍橋的機會。

牛津大學甚至已經任命了自己的“脫歐策略總監”。由此可見,英國高校一定會堅定其對國際學生包容又歡迎的態度,不僅是學費這點額外收入的問題,還牽扯到學校今后的國際地位、國際威望和未來數十年后的競爭力。

所以,萬事萬物不能只看表面,PSW取消,脫歐,最近幾年的一系列舉措,讓人們很容易唱衰英國的留學和就業,不過我們對應一下英國政府推出的政策,或許就會有新的認識,并能為自身的判斷做一定的參考。而關于如何在英國找實習工作,本書會在第8章重點介紹。

下面,我們就要來看一看,脫歐至今,英國推出了哪些政策及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平区| 乐清市| 高青县| 昭觉县| 宁晋县| 项城市| 石台县| 白河县| 亚东县| 柳河县| 荥经县| 龙州县| 永州市| 大悟县| 成都市| 新乐市| 巴林左旗| 满洲里市| 灵山县| 朝阳市| 永年县| 象山县| 南宁市| 泰安市| 清苑县| 西林县| 青州市| 荥经县| 二手房| 南乐县| 红桥区| 锡林浩特市| 曲周县| 远安县| 盐津县| 灌阳县| 海原县| 凤城市| 江西省| 尖扎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