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7 巴比倫的奴隸制經濟

古巴比倫是歷史最悠久的古代東方奴隸占有制國家之一。公元前19世紀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倫為都城,建立了一個國家,史稱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19世紀初至公元前16世紀中葉)。巴比倫建立初期很弱小,但由于位于兩河流域商路的樞紐地帶,境內水源豐富,土地肥沃,得此地利之便,巴比倫的政治和經濟力量不斷增強。此后巴比倫的地位日漸重要,以致古代的整個南部兩河流域稱為巴比倫尼亞。巴比倫將兩河流域南北兩部統一為奴隸制的中央集權王國,是在它的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時完成的。漢謨拉比在位時期(約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先后征服伊新、烏魯克、拉爾沙等國,并占據亞述南部,建立起從波斯灣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權制奴隸制帝國。為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21],是用楔形文字刻成的,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時期的社會情況。巴比倫城垣雄偉[22]、宮殿壯麗,充分顯示了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對巴比倫城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使巴比倫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中東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

古巴比倫初期,奴隸制社會小農占優勢,主要糧食作物是大麥,農業工具日趨復雜,灌溉系統進一步發展,改善了揚水工具。耕犁有所改進,附設有播種漏斗。國王漢謨拉比設置了管理灌溉網的官吏“河流管理人”。當時,古巴比倫的土地全部屬于國王,也就是屬于國家,并且大部分歸村社使用,由自由農民耕種。在侵略戰爭后,一切被侵占的土地都納入了國王的財產。奴隸在國王的土地上勞動,王室的一部分土地租給農民耕種,以分成形式征收實物地租。

漢謨拉比時期,農業經濟發生明顯的變化,隨著私有制逐漸擴大,農村公社的份地實際上已為私有,可以買賣、轉讓、抵押和分割繼承,公社只保留一部分公地。占有村社份地的人必須向國庫繳納實物租稅,其數額占收獲量的10%~25%不等,而且要服勞役和兵役。根據習慣法,凡三年不納租稅和不服役者,喪失份地的占有權。絕戶、逃亡戶或三年不納份地的租稅者,全部沒收歸公社另行分配。國王擁有巨大的王室經濟,全國各地的神廟經濟均從屬于王室經濟。王室直接支配的土地數量是可觀的。王室經濟的基本部分包括土地、畜群和手工業作坊等,主要集中在蘇美爾地區。而古巴比倫時代王室地產的經營方式已不同于烏爾第三王朝時代的大規模集中經營,它是將土地劃分成3~15公頃不等的份地,分配給王室服務的各類人,如王室商業代理人、軍人、手工業者和中小官吏等,但主要是分配給所謂的“納貢人”。“納貢人”從王室領得份地、種子、耕畜和農具后自行進行經營,每年必須向王室繳納相應數量的收獲農產品,他們不得出賣或抵押份地,但可以世襲占有。

這一時期,漢謨拉比對水利工程的興修十分關注,下令在基什和波斯灣之間開鑿了一條運河,有效地改善了巴比倫的農業環境,增加了全國的可耕地面積,在增大了糧食產量的同時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漢謨拉比時期巴比倫的手工業也有較大的發展,青銅工具已普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工業生產力。《漢謨拉比法典》中提及的手工業工匠達10種以上,有制磚工、織麻工、刻石工、珠寶工、冶金工、皮革工、木工、建筑師以及銘文不詳者1~2種。實際上據其他文獻所載,手工業行業不下二三十種,可見手工業的分工已經相當細了,主要產品是金、銀、銅器和羊毛、亞麻制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紡織品的原料為棉花、羊毛,染色及刺繡水平已很高明。當商人把巴比倫的布匹、呢絨轉運到希臘人和羅馬人手中時,希臘人和羅馬人贊不絕口。在美索不達米亞,人們開始使用機器,那就是織布的布機及制陶的轉盤。磚是巴比倫的主要建筑材料,用黏土和稻草做成的磚最初是用太陽曬干,后來才進步到用火烘烤。自發明用火烘烤的方法之后,制磚在巴比倫即發展成一大手工行業。漢謨拉比時代,各行各業已經較為發達。到了新巴比倫王國時期(公元前626—公元前539年),巴比倫成為西亞最大的城市。手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普遍使用金、銀、銅、鐵制作雕像、家具和裝飾品。考古學家發現玻璃碎片,甚至小玻璃瓶。質地優良的氈毯上編織著各種怪獸圖案,這些產品遠近聞名,行銷國外。

古巴比倫的建筑業也很發達。漢謨拉比統治時期,成千上萬的工匠被征召來修建各種各樣的宏偉建筑,顯示了極其高超的建筑技術,其代表作是巴比倫城內的主要建筑埃薩吉納大廟及所屬的埃特梅蘭基塔廟,高達91米,上有7層,每層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磚砌成,塔頂有一座用釉磚建成的神廟。城內古建筑精華之一的女神門,高12米、寬近20米,門墻鑲嵌著形象生動的釉彩動物圖案。尼布甲尼撒時期重建的巴別通天塔共有7層,總高90米,塔基的長度和寬度各為91米左右。在高聳入云的塔頂上還建有壯觀的供奉馬杜克主神的神殿。在5000多年前,巴比倫人能建起這樣一座如此巍峨雄偉的“通天塔”,實在是人世間的一大奇跡。此外,還有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的巴比倫“空中花園[23]”,引人注目的人與獅子搏斗的石刻雕像。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國內外的商業貿易也有了發展。巴比倫、西帕爾等都是重要的商業中心,主要出口的商品包括金屬器、紡織品、椰棗和谷物,進口產品包括貴重原料如金、銀、銅、象牙等來自東方。巴比倫商隊往返于各城市間,遠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可見商業比較發達。王室經濟的商業代理人壟斷著國內外的大宗貿易,即經理國家稅收,并進行高利貸發放和土地經營。此外,還有許多奴隸主私人經營商業。

在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統治時期(公元前604—公元前562年),新巴比倫王國臻于鼎盛,政治相對穩定,而奴隸制經濟也有較大發展。這時的奴隸制度起了很大的變化,奴隸被廣泛用于農業、手工業、家庭服役以及公共工程等各個領域。剝削奴隸的方式有了新的變化,奴隸可代主人經商,可以租種主人或第三者的土地,甚至可以同自由民訂立契約,但其人身隸屬關系并未改變,所得的利益大多歸于主人。神廟則擁有大量土地,大量使用奴隸,并經營商業和手工業。

新巴比倫王國最后一個國王伯沙撒(Belshazzar)時期(公元前555—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尼亞的商品貨幣關系仍然非常活躍,國內形勢似乎是很穩定的,但伯沙撒與馬爾杜克神廟的祭司發生沖突,其試圖另立新神,引起了巴比倫祭司集團的不滿。此外,當時波斯人滅了米底王國和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這不僅使巴比倫尼亞同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的貿易受阻,而且使巴比倫尼亞處于被半包圍的狀態,使新巴比倫王國在國際上處于孤立地位。因此,巴比倫尼亞的工商業奴隸主同伯沙撒的矛盾逐漸尖銳化。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城內的祭司在波斯王居魯士二世入侵時打開了城門,放波斯軍隊入城,新巴比倫王國存在不到100年便走向了滅亡。新巴比倫王國雖然為時短暫,但它存在的時期卻是兩河流域歷史上奴隸制經濟最繁榮的時期,它在兩河流域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新巴比倫王國的滅亡,標志著兩河流域的歷史是獨立發展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名山县| 建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德阳市| 顺昌县| 斗六市| 扎鲁特旗| 疏附县| 阿克苏市| 平湖市| 宜兰县| 义马市| 辰溪县| 额敏县| 富裕县| 九江县| 永福县| 荥阳市| 余江县| 纳雍县| 凤冈县| 平阴县| 岑溪市| 延寿县| 安达市| 玛纳斯县| 建水县| 高州市| 舒兰市| 来宾市| 广宗县| 清流县| 通州市| 枝江市| 金坛市| 韶关市| 松滋市| 阳城县| 建湖县| 耒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