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人口經濟史
- 李仲生
- 3075字
- 2019-12-06 14:37:57
1.3 采集狩獵經濟與人口增長
人口增長往往與一定的生產方式是密切相關的。對于史前時期來說,世界人口的增長是與采集經濟(Collecting Economy)[13]、狩獵經濟(Hunting Economy)[14]以及新石器時代的原始農業經濟相適應的。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和高出生、高死亡的人口模式是導致史前時期人口極端緩慢增長的主要原因。
在采集狩獵時期,人類的生產工具異常簡陋,除了稍經修整的木棒,就是用手工磨制的石器。最初的石器只是礫石打制的砍砸器,制作方法十分簡單,僅在礫石的一端打出幾個鋒利的缺口。此外也有一些粗糙的不定形的石片。這種石器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肯尼亞和南非都有發現。到了舊石器時代中期的直立人階段,這時的石器形狀更為規整和多樣,制作的技術也有進步,發明了利用石砧打制石器的方法。在歐洲,典型的石器是穆斯特文化的小型尖狀器和刮削器,而在中國的丁村文化則以大型的砍砸器為主。骨器的使用還比較少。舊石器時代晚期相當于晚期智人階段,石器制作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形狀更加精確美觀,用狹長的石葉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這種石葉是在石片上進行琢削和壓削等二次加工制成的,使用這種技術可以制造各式各樣的工具和武器,如切割器、刮削器、雕刻器、石矛、石刀等。磨制石器的方法也是在這時出現的,但磨制部位僅僅在鋒刃。骨角器如魚叉、魚鉤、骨針等已大量使用,還出現了投矛器。在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人類正是利用這些簡陋的生產工具去謀取食物的。根據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的研究,當時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采集植物食物和捕捉陸地的動物及水中的魚類。食物結構上側重于植物類,主要是葉子、嫩芽、根、水果、堅果,還有昆蟲和小動物,后來也獵食大動物。從原始人化石提供的考古資料表明,在原始人類的食物中,植物類始終占據主導地位,而肉類則處于從屬地位。從地區來看,在中緯度地區,種類繁多的可食用植物構成了人類食物的主體,只是在靠近北冰洋和南極洲的地區,由于光合作用弱導致植物類食物不足,動物和海洋食物才主導了人類的飲食結構。
這一時期,采集一直是人類謀取生活資料的主要生產活動,原始人長期結合在一起,共同采集、狩獵。隨著石器工具的進步及其種類的增多,特別是弓箭的發明,狩獵經濟獲得了顯著發展,食物的范圍逐漸擴大。即使這樣,單靠狩獵仍不能獲得穩定的生活資料,狩獵仍然是時多時少,沒有保證,而采集則可提供相對穩定的食物來源,所以采集經濟仍比狩獵經濟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進入母系氏族社會以后,這種情況并沒有很大改變。在氏族社會里,存在著自然分工,男子從事狩獵,婦女從事采集,婦女的采集比男子的狩獵較有穩定性,是可靠的生活來源。
狩獵也是人類謀取生活資料的主要生產活動。由于狩獵要求集體經營,集體勞動,采集時代那種非常松散的原始人群便開始組織起來,形成某種明確的管理組織體系。共同的狩獵活動促使他們組織起來共同行動,實行財產公有,平均分配個人的生活消費品。有的人類學者通過古化石分析勾畫出采集狩獵部落的生活情況,認為舊石器時代的遠古人類往往用圍獵的方法來獵取大動物。這種方法是用石頭、木矛、火把、喊叫來驚嚇野獸,使它們不斷奔跑,得不到喘息的機會,最后力竭倒下,或者把野獸趕向懸崖,讓它們摔死,用這種方法甚至可以獵取到成群的大動物。在歐洲舊石器時代,一些大崖壁下的遺址中曾經發現成百上千的大動物遺骨,這顯然是當時的狩獵者圍獵的結果。利用陷阱來捕捉野獸的辦法大約到舊石器時代晚期才開始,這在法國方哥默的洞穴壁畫中得到了證實。狩獵是原始人最大的肉食來源,它使人們得到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重要的營養物質,促進了大腦和體質的發展。
采集狩獵經濟決定了當時的人口增長。盡管史前時期采集狩獵的人大多居住在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的地方,可以保證一定時期內有規律地采集到足夠的食物,但是采集狩獵的地區范圍以及食物量是受到自然環境限制的,而且人口增長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對食物來源產生壓力,形成危機。為了生存和避免挨餓,他們在食物來源減少時或人口增長過多時,往往采取改變飲食結構、遷移、控制生育、改變技術等應對措施。正因為人類采用這些方法積極地適應了自然環境,才使人類在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條件下有所增長,從而避免了滅亡。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和中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的飲食結構已經包括許多物品了,在分類中被稱為“廣泛范圍采食”時期。飲食的食品種類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人類面對的生存危機。
由于人口增長和食物來源相對減少,人類通常通過遷移來擴大采集狩獵的范圍,這種方法是史前時期的人類適應自然環境最常用的方法。人類由原來居住的水、溫度條件較好的中緯度地區,向其他氣候帶和其余地區擴散。人們遷移到一個新氣候帶或新的地區時,往往可能發現新的食物品種,這樣為人類改變飲食結構提供了基礎。
在采集狩獵經濟時期,當食物來源不足時,人口規模的擴大會加劇人類生存的危機。為了生存,他們往往利用溺嬰和墮胎等方式來限制家庭人數。雖然控制生育抑制了人口增長,是史前時期人口增長極端緩慢的一個原因,但它卻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一個手段。因為在采集經濟條件下,如果不適當地控制人口數量,就有可能使人類因為人口增長過速而導致生存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集狩獵經濟時期,技術的發展是使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事實。特別是對舊石器時代的采集狩獵者來說,火的發現和使用是舊石器時代原始人的一項特別重大的成就。對于火的使用,他們經歷了一個從利用自然取火到人工取火[15]的漫長過程?;鹕奖l、電閃雷擊引起森林起火,對于原始人來說都是恐懼的。但是人們在同險惡的自然條件做斗爭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到烈火附近比較暖和、被燒死的野獸可以充饑。于是,他們嘗試取回火種,把燃燒的樹枝帶到山洞里去,用火作為戰勝寒冷、防止野獸侵襲的武器。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摩擦生火的現象。例如,打擊燧石或石器相碰會產生火花;刮木、鉆木時會生熱,甚至冒煙起火。經過若干年的摸索與嘗試,他們終于在實踐中掌握了打擊、磨、鉆等人工取火的方法?;鸬氖褂貌坏梢杂脕慝C取大動物,變生食為熟食,而且可以用來照明和取暖,使人類能夠到寒冷的地區生活,從而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最早使用的火是天然火,人工取火的發明始于何時還沒有定論,但火的發明無疑對人口規模增長有著較大影響,因為火可以對食物進行加工,從而擴大人類采集的品種和范圍,甚至,火的使用可能也是后來從采集狩獵經濟過渡到原始農業經濟的契機??梢酝茰y,有些種子遺留在人類用過的火堆灰燼中,經過一段時間,發現焚燒過的土地又生長出新生的植物。因而,當他們感到采集野生植物困難時,可能會有意識地種植采來的種子和薯類塊根,從而可能出現最簡單的長期休閑輪耕農業制。
此外,人類在采集和狩獵的過程中還改進了捕捉野生動物(包括鳥類和魚類)的工具和方法。由于狩獵技術的改進會促使過度獵取獵物而使肉類性食物不足,于是人類又發明了馴養食草類動物。這樣隨著原始畜牧業的發展,使人類能夠較長時期地保持肉食類食物的來源。
盡管人類采用了各種辦法來適應自然環境,但是在原始農業經濟出現之前,人類常常面臨著毀滅的威脅。一方面為了生存必須不斷地遷移,另一方面又必須與食物來源地保持一定的關系??梢哉f,在采集狩獵經濟時期,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異常艱難的。因此這一時期的人口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受采集狩獵經濟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當采集狩獵經濟狀況較好且環境良好時,人口增長較多;當采集狩獵經濟不景氣且環境惡劣時,人口則明顯減少,甚至會導致一個部落或一個地區的人口近于滅絕的邊緣。這樣,使得人口增長曲線呈現較大幅度升降的波浪狀,而下降的趨勢往往比較急劇,恢復則相對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