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優先綠色產業發展論:江蘇沿海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 劉吉雙等
- 1872字
- 2019-11-29 22:07:19
二、生態優先綠色產業發展階段性劃分的理論根據
(一)庫茲涅茨概述
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的研究特色在于對全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屬于經驗統計學派的領軍理論人物。在國民收入研究領域成果豐碩,為建立現代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結構做出了主要貢獻,也為西方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通過研究提出了各國經濟增長的長周期平均為20年的觀點,并證明這種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和人口增長率變化有著密切聯系,被西方經濟學界稱為“庫茲涅茨周期”。其在研究經濟增長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庫茨涅茲一生有眾多貢獻,主要成就有提出了庫茲涅茨周期理論、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并被經濟學家們譽為“美國的G.N.P.之父”,代表作有《1870年以來美國國民收入的長期變化》《零售和批發貿易的周期波動》等,拓展到環境領域的學說引人矚目。
(二)庫茲涅茨曲線假說
庫茲涅茨曲線又被稱為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假說,是由庫茲涅茨在1955年提出的重要經濟概念,即收入分配狀況變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曲線。庫茲涅茨通過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量經濟資料進行數據分析,并比較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與收入差距。庫茲涅茲通過研究認為:“假設長期收入分配的發展過程為:經濟剛剛開始發展時期收入差距迅速變大,到達經濟充分發展的時候差距開始得到改善?!痹谝钥v軸表示為基尼系數,用來衡量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橫軸表示為國民人均收入的坐標系的關系圖中,庫茲涅茨曲線呈現倒U型,如圖3-1所示,其中A點為拐點,收入差距最大。

圖3-1 收入差距與國民收入增長關系曲線
資料來源:姚斌,富雷.關于庫茲涅茨倒U曲線的修正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8,22(06):10-13.
(三)庫茲涅茨環境曲線
20世紀90年代,以格魯斯曼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基于研究大量具體污染物,提出了庫茲涅茨環境曲線——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污染兩者呈倒U字形關系。一國經濟發展起步時,環境問題較少;而后環境污染隨經濟發展而增加;當一國經濟發展水平進入繁榮期后,環境問題隨經濟的發展而開始得到改善。如圖3-2所示。

圖3-2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資料來源:王國?。畬崿F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路徑選擇——關于我國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與對策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26(04):83-88.
而理論界對環境污染與收入之間形成的倒U型關系給出了四點原因:
一是這是經濟發展的自然進程。由于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業結構得到不斷的優化升級,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比重超過了工業,因此發達國家把高污染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1)。Lopezl R.認為兩國間存在收入差異所以會發生貿易往來,因此兩國對生態環境的需求是不同的。通過國際上的貿易,高污染的產品在發展中國家生產,再出口到發達國家供他們消費,這雖然緩解了發達國家的環境問題,卻嚴重地破壞了發展中國家的生態環境(2)。
二是認為由于城鎮化、技術進步等原因。隨著城鎮化進程,到達中后期,先進的技術來控制與治理污染,城市也擁有較完善的環境治理體系。Grossman等學者認為,規模效應和經濟結構兩者共同作用下產生庫茲涅茨現象。這就是說,由于經濟總量增加,自然資源就會消耗得越多,導致了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這就是規模效應。另外,當農業國家轉向到工業時,由于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量資源被消耗使環境造成污染,資源開始逐漸枯竭,生態環境嚴重惡化;但當經濟進入繁盛時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環境問題得到改善,這就是結構效應,同時也會使用更加清潔的能源,導致生態環境得到大大改善。
三是技術變化,大量的資本被投入到環境的保護中。當經濟發展處于起步時期,主要資本被用來發展經濟,而并沒有兼顧到環境的保護,使得經濟的發展造成了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消耗;當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的時候,更多的資本被用來進行技術革新,一方面改善并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能源清潔技術的進步提高了能源的循環利用率。Stokey N L認為,經濟水平不高時,只能使用傳統高污染的技術;當經濟進入發達時期,清潔技術替代了傳統的高污染技術,環境問題便得到了大大的改善(3)。
四是需求者偏好變化,當人均收入增加時,生態質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當經濟處于低水平時,人類只在意溫飽問題,并不會考慮環境生態問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溫飽問題早已得到解決,便開始又對生活環境質量產生更高的要求,人類愿意支付自己的金錢來改善環境,保護生態。這一方面使人們會有環保預算,如購買環保產品等,另一方面公眾通過集會、游行等形式給當局者施壓,促使政府制定出臺環境保護政策(4)。Jaeger W驗證庫茲涅茨環境曲線是通過假定經濟個體對環境質量的需求的增加是隨收入增加而增加來進行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