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強行募兵
- 匹夫如山
- 江小毅同學
- 3090字
- 2019-10-30 21:58:26
理想是什么?李瑾以前沒有理想,他只想當一個快樂的死肥宅,可自從被一顆從天而降的流星砸中后,李瑾在另一個世界有了理想,他想吃飽飯。
三個月后,一場自北向南遷徙的流民潮自發(fā)形成,好像所有處于草原邊界村子里的百姓都商量好了一般,他們涌入清柳城,涌入谷城,涌入所有有著城墻保護的縣城。
這三個月來蠻子發(fā)了瘋似的屠殺百姓,南侵的蠻子幾人至十幾人為一小隊,沖進所有靠近草原的中原村子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面對如此惡徒行徑,據(jù)說朝廷已經(jīng)集結(jié)了兵力,正在和草原對戰(zhàn)。
只是沒人能保證自己可以在朝廷大軍反擊成功之前活下來,流民潮還在繼續(xù)。
李老三一家也是流民中的一員,當他拖家?guī)Э趤淼角辶菚r,這個小城已經(jīng)遍地流民,縣令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和防止城內(nèi)暴亂禁止接受流民,原本城內(nèi)的流民也被驅(qū)逐出去,他只好帶著家人繼續(xù)往南走。
一只老鷹從高空飛過,它仿佛看見地上有無數(shù)個黑點在移動,像雜亂無章的螞蟻群在爬行。
李瑾拿著小半塊粗硬的面餅,警惕的看著四周,這是他今天的口糧,本來一家人是準備在清柳城待著的,可去晚了一步,想繼續(xù)撐到下一座城池只能縮減每日的口糧。
同行的流民大多如此,有的人已經(jīng)兩三天沒吃過東西了,搶奪糧食屢見不鮮,一塊半個巴掌大的面餅著實不大,李瑾埋頭兩口就吞下去,又滿懷期待的看著李老三手里的布包裹。
熟悉的大腳是李老三的回應,踢完屁股還不解氣,罵罵咧咧道“沒了,你爹不要吃,你娘不要吃,你大哥你二哥都不要吃,全給你啊!”
“你還背著你那個破弓干嘛,一路上能吃的都給人吃了,給老子丟了。”李老三最近心情不太美麗,打人是沒力氣了,罵兩句自家兔崽子,痛快痛快還是可以的。
這弓是原來打獵用的,李瑾舍不得扔,撇撇小嘴也不理會,自顧自走到另一邊,罵唄反正也掉不了皮。
遠處煙塵四起,一名高大威武的軍官騎著大馬往前沖,身后跟著百名一路小跑的士兵,流民們唯恐沖撞了軍老爺,自動分成兩邊,給軍官讓出一條路。
李老三大叫著“小瑾!”
李瑾拼命想往李老三身邊靠,只是人太多,太急,李瑾和家人分成了兩邊。
軍官停在路中間,用審視的眼神掃了一遍所有人,右手舉起馬鞭,凌空甩出一聲空爆,喝道“應州軍已上前線,但兵源不足,都督有令就地募兵!”
話音剛落,人群鴉雀無聲,安靜了幾息時間又忽然雜亂起來,沒有人想當兵,這是一群被蠻子欺負到背井離鄉(xiāng)都不曾反抗的流民們,他們對蠻子的恐懼已經(jīng)刻在了骨子里。
流民群亂了,左邊的往左跑,右邊的往右跑,他們像一群無頭蒼蠅一樣開始亂轉(zhuǎn),軍官顯然沒有想到情況會這么糟糕,皺著眉頭下達抓捕的命令。
數(shù)百名士兵就在流民中間,隨手一撈就能像撈魚似的網(wǎng)住幾個,然后和蠻子的辦法一樣,拿出繩子捆住手,再連成一片。
抓人者不在乎年齡,半大的孩子一樣不會放過,李瑾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抓住的,只是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jīng)是繩子大軍中的一員了。
一個時辰后,該跑的已經(jīng)跑了,沒跑的已經(jīng)被捆上了繩,長蛇般的繩子大軍連綿幾里,李瑾不知道李老三他們會不會被抓到,他四處張望,害怕看見他們被綁住手腳的樣子,又害怕再也看不見他們。
一炷香時間的整頓,長蛇部隊在幾百名士兵的監(jiān)督下緩緩蠕動,向著他們來時的路,盡管他們不情愿,但還是被重新驅(qū)逐回北方邊境。
束姬人南侵的方向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清柳城,一個是谷城。
清柳城,北方重鎮(zhèn),立于上北郡北方,東西兩面緊靠大山,懸崖峭壁,正對著草原的北面僅有一條狹窄的山谷,易守難攻。
還有清柳城的南面則四通八達,修建的官道眾多,交通便利,無論是輜重還是兵力都可以迅速支援。
這么一個堅固的城池自然不需要留守太多兵力,應州府常備軍六萬,留守清柳城的算上五百縣兵也才五千人,不過領兵的大都督或許又覺得五千兵馬太少了,于是下令就地募兵,以流民協(xié)助守城。
而應州軍的大部分軍隊都集中在谷城,谷城和清柳城一樣是上北郡最北面的城池,清柳城在西,谷城在東,蠻子南侵必須攻破它們其中一座城池才能保證后續(xù)補給輜重的安全。
谷城前方一片平原,是草原騎兵的天堂,兩個月前草原部落聯(lián)合南侵,谷城縣令果斷放棄谷城以外所有的村子,任蠻子掠奪,集合兵馬據(jù)守谷城,雖然殘忍,但這種辦法的確使草原人不敢跨過谷城侵襲其他城池。
草原人的聯(lián)合軍隊足有十萬控鉉之士,谷城下四面獸旗高高豎立,草原人喜歡用猛獸作為圖騰,四面獸旗代表著四個部落,其中一面旗格外高大,那是草原之主天啟可汗的皇旗。
草原人習慣用帳篷為營地,在離谷城六十里的距離駐地,陣型用的是圓陣,主營在正中,大軍圍成里外兩個圈,共有兩道防線,前軍還有一萬人馬駐扎在離谷城二十里距離的地方,防止敵軍奇襲。
谷城不大,根本容不下五萬大軍駐扎,為了給軍隊騰出地方,谷城縣令將城中的百姓暫時遷到后方的城池,現(xiàn)在的谷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軍鎮(zhèn)。
指揮谷城防御的是應州軍的大將軍,叫袁銓,最初跟隨安王申軒,安王繼位后,漢王叛亂于涵陽,袁銓平定反叛,拜開府儀同三司,后轉(zhuǎn)應州都督,管理應州軍權(quán)。
袁銓是百戰(zhàn)將軍,在守城方面極有經(jīng)驗,他拆除靠近城門的民房以防止敵軍火攻,又在城門前擺上數(shù)百道據(jù)馬欄,土地里撒上淬毒的鐵蒺藜以此限制草原騎兵的威力,同時準備好大量滾木和熱油,在敵軍用攻城梯爬墻的時候這些都是很好的武器。
草原人在幾次試探性進攻后,付出了一百多具尸體的代價,便不再進攻,草原人安靜下來,除了每天派出監(jiān)視谷城動靜的斥候再沒有其他動作。
而清柳縣更加安靜,北面的谷道讓草原人放棄了從這里進攻的可能性,只留著一小隊人馬在谷口觀察。
押送流民進城的軍官叫和士杰,是應州軍的一名校尉,曾是袁銓的親兵,平亂時以軍功升遷為校尉,清柳城被攻擊的可能性不大,袁銓自己親自坐鎮(zhèn)谷城,派和士杰領五千兵守清柳城。
從抓到的流民中剔除太老的、太幼的、殘疾的,一共還剩下三千人,申朝軍隊的標準編制是步兵一千五百人成一團,但校尉大人嫌麻煩,這三千流民便被整合為一個團,以三百人為一隊,設隊正一名,十隊為一團,設偏將一名。
李瑾被分到第六隊,他本來對和草原蠻子打戰(zhàn)是拒絕的,但一頓沒有油腥的飯讓他改變了想法,官老爺們至少能明白快餓死的兵只會是累贅。
有了編制的流民自動升級為兵渣,校尉大人似乎沒有對兵渣們進行訓練的意思,在他的想象中,等草原人發(fā)現(xiàn)攻不進谷城時,就會因為十萬大軍的糧食問題而被迫撤軍,戰(zhàn)爭結(jié)束,這群兵渣渣們也要解散,訓練純屬浪費時間。
連團名都沒有的兵渣團被分配到清柳城左面山谷上,如果爆發(fā)戰(zhàn)斗,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谷頂?shù)臐L木和石塊推到狹窄的谷道里。
一晃三天就過去了,晚飯過后,一個臉上沒有二兩肉的中年精瘦鬼慵懶的打著招呼“小瑾,在干嘛嘞?”
李瑾坐在谷頂?shù)囊粔K大石頭上,往下眺望,聽見聲便回頭,這人在繩子大軍中就站在自己后面,編隊的時候是按順序來的,自然也被分為了一隊“瘦叔,我看風景嘞!”
“哎呦,不要學我說話嘞!”瘦叔愁著臉。
瘦叔說話結(jié)尾喜歡帶虛詞,李瑾覺得有意思見面便學。
“瘦叔,從這里能看到蠻子嘞!”草原人有一隊士兵就駐扎在谷口不遠的一個高坡上,在谷頂上一眼就能看到,他們不動,清柳城也不會出動出擊,互相監(jiān)視而已。
瘦叔瞄了一眼,在黑夜里谷口有幾個打著明火的草原帳篷,隨意道“看見就看見咯,將軍說他們?nèi)松俨桓襾淼牧ǎ灰麄冊谀谴覀冞€能有飯吃嘞!”
瘦叔嘴里的將軍不是什么大將軍,而是兵渣團的頂頭上司,一個偏將,當了十年兵才做到偏將,還是一個隨時會解散的兵渣團的偏將,尤其喜歡在下屬面前自稱將軍。
“不對啊,這么高的山坡,他們要是躲在山坡后面,就算站在谷頂也看不見的呀,干嘛跑坡頂駐營?”
“嗆嗆嗆!”一陣鑼響聲打斷了李瑾的思緒,這是營地休息的信號,除了輪換守營的人,其他人必須回營房,在睡覺之間還要查人,防止逃兵。
在瘦叔的催促下,李瑾和他一起走回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