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孩子們的天文學作者名: Fiberead 奧爾加 ·克留奇科娃(Olga Kryuchkova)本章字數(shù): 911字更新時間: 2019-11-29 18:36:38
火星
火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到遠排序為第四顆行星,按照質量排序為第七大行星。火星質量比地球小10倍。
這顆行星是以羅馬神話中的戰(zhàn)神瑪爾斯命名的。
火星地表因氧化鐵含量較高而呈現(xiàn)紅色,因此,火星亦被稱作“紅色行星”。
火星也是一顆類地行星,但其大氣太過稀薄,地表壓強比地球的小160倍。大氣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
火星上的地形與地球極其相似,擁有各式隕石坑、火山、山谷、沙漠,甚至極地冰帽。同時,火星還擁有太陽系中海拔最高的山——一座名為“奧林匹斯山”的休眠火山,以及分布于水手谷的許多巨大峽谷1。
火星擁有兩顆天然衛(wèi)星——火衛(wèi)一“福博斯”和火衛(wèi)二“戴摩斯”。他們是以希臘戰(zhàn)神阿瑞斯命名的。羅馬神話中的戰(zhàn)神瑪爾斯相當于希臘戰(zhàn)神阿瑞斯。
火星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人類對其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
火星的自轉周期與季節(jié)變化幾乎和地球上一樣,但是這顆紅色行星的氣候更為干燥與寒冷。
科學家在火星地下發(fā)現(xiàn)了冰凍水。
火星地表平均溫度為-50℃,且溫度波動較大,冬季的南極溫度為-153℃,而正午的赤道溫度則超過+20℃。
火星的核心部分呈液態(tài),主要成分為鐵和硫,因此擁有一個相對微弱的磁場。
在太陽系的大小和位置: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到遠排序的第四顆行星、按照體積排序的第七大行星(小于地球)。
衛(wèi)星:火衛(wèi)一“福博斯”和火衛(wèi)二“戴摩斯”
大氣:有,但十分稀薄
公轉周期:687個地球日
自轉周期:24小時37分鐘(比地球日長37分鐘)
內部特征:核心部分呈液態(tài),大部分為鐵
特點:水以冰的形式存在,白天與地球上相似
神話: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最古老的神之一,他是最初領導羅馬萬神殿的三神之一:朱庇特(天空和雷電之神)、瑪爾斯和奎里諾斯(最初是薩比尼部落的戰(zhàn)神)。
起初,瑪爾斯是豐產(chǎn)之神,專司莊稼或牲畜的死亡或豐產(chǎn)。第一個羅馬月就是以瑪爾斯(三月)命名的,在這個月,羅馬人會舉行儀式以驅趕冬天。
隨后,瑪爾斯與希臘戰(zhàn)神阿瑞斯融為一體,成為戰(zhàn)爭之神。
此外,據(jù)傳,貞女瑞亞·西爾維亞(女神維斯塔的女祭司)為瑪爾斯生了一對雙胞胎——羅穆盧斯和雷穆斯。羅穆勒斯后來成為羅馬的締造者,這就是為什么瑪爾斯被奉為羅馬的祖先與守護者的原因。

(插圖為羅馬戰(zhàn)神瑪爾斯)
1 峽谷是指非常陡峭的谷(通常是河谷),特點為陡峭的斜坡與狹窄的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