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 翻臺戲
- 蘇桑落
- 1549字
- 2019-12-25 15:33:24
「我開始明白教育的意義了。
它會幫助無知懵懂的人去認識社會,認識人生。
他讓在這個社會中的蕓蕓眾生找到自己的價值,發掘自己生存的意義。
但表面上看去好像是明白了,但知道的越多,疑惑就越多。
而我卻沒有向著更深處進發的門票。
高三了,我的學習還算不錯。非我自夸,縱是考不上青北,也足以上一些一本類學校。
但我不能。
就算老師看好我,父母支持我,我也不能。
4年時間太長了,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家庭狀況根本無法支撐我念完大學。所以就算爸媽說支持我去念大學,我也不能。我不能成為這個家庭的蛀蟲,那會把這個家拖垮的。
這悲哀嗎?或許吧。
有時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常常自怨自艾,埋怨自己沒有投胎到一個好人家。
但轉過頭來,每每看到老爸穿著一身滿是黑色機油的工廠服下班后精疲力竭地躺在沙發上,連水都沒有力氣起身去喝一口,又覺得自己真真是個無可救藥的混蛋。
我不會去上大學,我不會為了自己那些不足為道的求知欲去給爸媽造成更大的負擔。
如果我死后,有人看到了這封遺書,那就請讓我在這里向各位道一聲歉,是我讓你們失望了。
我要向一直支持我的老師道歉,感謝您一路來對我的教導。
我要向一直關愛我的父母道歉,感謝你們對我無微不至的體貼。
我也要向那個和我約定好考上同一所的她道歉,從今天起愿你的前程似錦,愿你做一個幸福的人,不被往事所糾葛。
接下來的一年我會照常學習,但高考的試卷上我只會答一半題目。
當然如果在這一年里,這封遺書發揮了它本來的用途,那就自然另當別論了。
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我會在遺書里寫這些,或許是我還是有些不甘心和自我證明的虛榮心在作祟吧。不可否認的,有些話寫出來要比憋在心里要好的多,我想寫遺書的這個習慣我可能會一直保持下去吧。
那么接下來就是慣例的遺產分配的問題了。
我查過資料,未成年人的遺產分配權好像是在監護人手中,而且我好想也沒有什么像樣的遺產,無非是幾張cd,一把吉他,幾本書,和一些衣物罷了。
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所以我要把我的吉他捐贈給藝湖琴行,感謝琴行老板一直給我免費換琴弦,謝謝你。
我要把……
嗯,最后的最后,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被迫不得不遠行,請告訴所有愛我的人們,我愛你們。
此致敬禮」
我讀完后輕輕地將手中的遺書薄放下,嘆了口氣,這已經不知道是我今天晚上嘆的第幾口氣了。
我為我之前對王建剛成長的慶幸所懊悔,我不該。
過度的早熟讓這個本應該無憂無慮地追求夢想的孩子喪失了信心,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世界。
或許這才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樣子,但還是令人心生惋惜。
人應該活在真實的陽光下,但活在陰影的虛妄里又有什么不好呢?哪邊又不都是這個世界呢?
生活是真實的,社會也是真實的,他會利己地排斥與自己相悖的理念與思想。
所以不能說夢想家是悲哀的,只能說沒有實力的夢想家是悲哀的,他們沒有機會更沒有資格去向這個世界描繪出他們的美好。
殘酷嗎?或許如此,但悲哀的,是事實。
我不能在這里繼續做下去了,壓抑的空氣會把我憋瘋的。
我起身打開病房,走了出去,靠在房門邊大口呼吸著。
“404的那個病人情況怎么樣了?”遠處兩個醫生交談聲順著空無一人的樓道內,清晰地鉆進了我的耳朵里。
“情況不太樂觀,還沒過危險期,再觀察一陣吧,不過以他的大腦收到的損傷來看,就算能把命撿回來,以后恐怕也會變成植物人。”
“哎,真是可憐,要是我到了這種情況,我還不如直接死了痛快。”
“別這么說,咱們是醫生,人家病人的命只要能救回來,咱們就不能放棄。”
“嗯,是這樣,我也就口頭上說說。”
“好了,趕緊去查房吧,回來之后我來換你值班。”
聽著遠處的對話逐漸停息,一個想法如種子般在我心中悄然種下。
我若有所思的看了看身后的門牌號,想了想后轉身推門走進了王建剛的病房。
咣當一聲,門合上了,醫院的走廊里恢復到了無人的寂靜,走廊的燈一閃一閃的,卻不陰森,它不是很亮,卻可以讓人清晰地看到那門牌上的號碼——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