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殿
- 貞觀第一少
- 開山123
- 2044字
- 2019-10-26 07:30:00
“三司會審當然可以,不過也不急于一時呀?如果張大郎對于大理寺劉卿的判決不服,執意上訴,我當然可以建議三司會審!”房玄齡說道。
張大象一聽,如果劉德威先判決二弟有罪,皇帝李世民必定大怒,有沒有最后的三司會審也不好講,第一次判決極其重要。
李勣見房玄齡似乎也比較在意侯君集,便突然說道:“房相公,張大郎可是有大功之人,相公為何就不肯相幫?”
房玄齡乍聽之下一愣:“大功?李公何出此言?”
“相公請看此物!”李勣突然從袖子里面把一只馬蹄鐵摸出來遞了過去。
房玄齡也算是見多識廣,他反復瞅了半天,實在看不出這東西和大功有什么關系。
“李公,也就一個小鐵片而已,此物有何用?”房玄齡問道。
李勣笑了笑,然后轉頭對張大象道:“賢侄,房相公看來不怎么識貨,你就把這東西的大用途給相公講講!”
“是!”張大象點頭領命,隨即對房玄齡說道:“房相公,此物名叫馬蹄鐵,它一旦推廣,每年或許可節約開支三四十萬貫。
不僅如此,如果我大唐的騎兵全部都用上它,其戰斗力或許增加三四成,因此,還算是有一點小用途的。”
李勣一聽,咦?中午自己說的是能夠節約二十萬貫,現在這小子倒是給翻了一倍,他的機智和他爹相比一點不差。
張大象知道,現在對于房玄齡來說,錢最有說服力,因為他正為國家的開支發愁呢!
雖然這幾年糧食豐收,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不錯,不過隨著管理走向正軌,各種行政、軍事、養馬開支非常巨大,而人口數量只有隋朝的三成,收入嚴重不足,讓他感到壓力十分巨大。
果然,房玄齡一聽,不由得眼睛一亮:“大郎,你快快說說此鐵究竟是如何節約錢、如何提高騎兵戰斗力的?
如果真能像你所說節約數十萬貫,我馬上進太極殿找主上,申請由我親自審理此案!”
張大象一聽,大喜,隨即就給他詳細解釋道:“房相公,此物名叫馬蹄鐵,也可以稱作‘馬掌’……”
他娓娓道來,聽得房玄齡目瞪口呆:“張大郎,這……這無非是小小的一塊鐵而已,真有你說的如此大作用?”
“當然!”張大象點點頭。
旁邊李勣瞬間又接過了話頭去:“房相公,你是從未上前線打過仗,不知戰馬就是騎士的第二生命,這東西對戰馬的保護作用極大。
走,卑職牽了一匹太仆寺的馬過來,那馬已釘好了馬掌,房相公出去一試便知真假……”
“好,我就出去看看!”房玄齡點點頭,滿懷希望。
幾人來到尚書省外的大廣場之中,李勣先對房玄齡介紹了這匹北門屯衛淘汰下來的戰馬,隨后讓張大象把他扶上馬。
“相公可一定要小心,這馬現在跑起來很快的!”張大象道。
“放心,我還沒那么老!”房玄齡隨后一揮鞭,那馬飛蹄而去。
與李勣一樣,房玄齡騎馬圍著大殿跑了兩圈之后,果然很有些興奮,對著二人說道:
“嗯,萬想不到淘汰下來的戰馬能有如此表現,真是難得!走,隨我進宮面圣!”
……
進宮城可不比進朝廷各衙門所在地的皇城,這里有嚴格的門禁制度,守門的監門校尉有名冊,上面有每個可以入宮人的詳細情況介紹。
張大象沒有擔任任何官職,而且沒有皇帝召見,是不允許入宮的。
不過,房玄齡是首輔,以有緊急情況為由,持尚書省符把張大象帶進了宮門,來到太極殿。
在這里又經過了一道嚴格的身體檢查,張大象等人才被允許進入到殿中,李世民正在偏殿御書房等候他們幾人。
眾人來到御書房,只見李世民穿著紫色普通章服,頭戴黃色襆頭,正坐在一張九尺大案后翻看奏表。
眾人叩首行完禮,李世民冷眼一掃眾人,隨后把目光在張大象臉上停留了數息,最后便說道:“諸位愛卿請坐!”
“多謝陛下!”眾人再次叩首后在兩旁席地坐下,張大象坐在李勣下首。
“房相公,李將軍,你二位可是帶他來求情的?”李世民臉色鐵青。
房玄齡先說道:“陛下誤會了,臣現在緊急入宮,是因為有要事向陛下稟報……”
接著,他把張大象發明的馬蹄鐵給李世民做了詳細介紹,當然,節約開支的數額只說是“十數萬貫”,也就是一個大概數。
在皇帝面前,可不能信口開河,否則會被抓住把柄的。至于提高騎兵戰斗力,也只說是張大象說的“能提高數成”。
張大象一聽,房玄齡果然是老滑頭,說話滴水不漏,出了問題他的責任也不大。
李世民最開始臉色鐵青,不過聽到一半就恢復了常態,不停看張大象幾眼,到最后異常驚喜:“哦?把那馬蹄鐵拿給朕看看!”
“遵旨!”李勣把東西遞了過去。
李世民接過去仔細看了看,心想,李勣、房玄齡二人也都是辦事頗為謹慎的人,應該不會是假的。
想不到張大象居然用此物來給他二弟求情,也算是別出心裁。
“嗯,想法果然獨特,走,朕親自試乘,一試便知真假!”說完,他站起身,領著身邊的十二名千牛備身出門。
千牛備身屬于貼身護衛,他們手持最好的刀-----千牛刀。
所謂“千牛刀”,就是能殺一千頭牛而不會不鈍的寶刀,就古代煉鋼技術而言,能有這樣的好刀自然極為不易。
備身左右與他們的待遇一樣,不過是持弓箭,這就要求有很高的箭術。
……
李世民試騎之后,非常滿意,重新回到御書房后,笑著說道:“此物確實不錯!”
不過他隨后臉色一變:“張大,你二弟簡直膽大妄為,敢在京城放火,斷然不能輕饒!”
“陛下,如果臣弟果然犯了重罪,臣絕對不敢包庇,不過,此事實情并非如此……”張大象只得再次進行重復。
這已經是第三次解釋,讓他感到有些不厭其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