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尚書
- 貞觀第一少
- 開山123
- 2158字
- 2019-10-25 07:57:38
李勣聽罷大喜道:“這東西也不復雜,此處緊挨著少府監作坊,你速畫個圖樣,我讓人送去作坊加工,應該很快就可加工出幾副來!”
“是!”張大象叩首道。
于是,一行人又回到辦事房開始畫馬蹄鐵加工圖。
要說到畫工程圖,這對工程師出身的張大象來說,當然是頃刻之間的事情,大唐不可能有人趕得上他的十分之一。
當然,這里沒有電腦和打印機,甚至連最原始的制圖版和其制圖工具都沒有,張大象也就只好隨便用毛筆勾勒了幾筆,但看著非常逼真。
“劉丞,你速速安排人把這東西送過去,告訴閻監,說我馬上就要,相關費用從我的月錢當中扣除!”李勣接著便把那圖交給了旁邊的一名官員。
那人知道此事事關重大,接了圖之后忙不跌的跑開了。
隨后李勣轉頭對張大象說道:“賢侄,若這個東西果真好用,你可就立下大功了!”
張大象笑了笑說道:“應該會很好用!”
……
由于隋末戰亂的影響,全國人口下降七成以上,經濟更是遭受到了毀滅打擊,初唐各種物資還比較匱乏。
雖然說李勣讓添加了兩個菜,仍然稱不上多豐富:四個菜而已!
其中只有羊肉、魚肉兩個葷菜,當時對本品五品以上的在職高級官員,是按月定量免費提供這兩種肉食,同時也免費提供一定量的‘柴米油鹽醬醋菜酒’等等物品。
本品六品官以下的官員是不提供肉食的(職事官五品都不行,必須要本品),對本品六品以下只提供其他物資,數量也少得多。此時在市場上購買肉食非常昂貴,一般人吃不起。
李勣一邊吃著飯一邊問道:“賢侄,如果二郎這次能夠平安無事,不知賢侄下一步做何打算?”
打算?張大象一聽,這事兒自己還真沒有考慮過。
唐代,爵位并不等同于官位,二者之間有嚴格區別,但是繼承爵位者可以授予散官(本品)。比如自己是從一品的國公爵,如果要授予散官,是“正六品上”階。
自己現在只有十六歲,正常情況下是申請到國子監讀書最好,因為文人更有前途。
當然要通過畢業考試才能做官,考試也有一定難度,如果不能順利通過畢業考試,一般要三十歲之后才能夠做官,這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傳統。
因此,很多本品五品以上高官子弟并不愿意走這一條路入仕,而更愿意先進入左右衛下面的親衛、勛衛、翊衛當衛士,一般六年之后可以取得做官資格。
當然這些衛士和普通士兵沒什么兩樣,很辛苦,只管一口飯吃。
不過,還有兩種特殊的衛士-----“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人們倒是爭破了頭搶著干。
因為這些衛士屬于皇帝最貼身的衛士,屬于正六品衛官。他們雖然不屬于職事官,但是比照職事官管理,除了職田降一等,只按照七品官給以外,其余與職事官一樣。
該兩種衛士總名額有四十八名,都是三品以上高級職事官的子孫才有資格擔任(包括部分清要四品官子孫),而且還必須經過一定的選拔,需要一定的文采和武藝。
唐高祖李淵當初在大隋朝繼承了唐國公爵位后,也當了好幾年皇帝身邊的“千牛備身”,然后才步入仕途。
張大象考慮了一會兒,現在科舉制度逐步發展起來,咱還是進入唐朝的大學----國子監讀書最好,反正家中暫時也不缺錢花。
“伯父,晚輩并不急于想入仕,準備先入國子監讀書,過幾年再說。”他把自己的想法說了。
“嗯,你這想法極好,最好是能夠通過明經或者進士科考試,這對你將來的前途大有裨益,三衛入仕已為人所輕視,有志之人早已不屑于此。”
張大象一聽,科舉考試及第可是很有難度,自己怕是不行,還是把目標放在國子監的畢業考試吧。
“晚輩讀書不精,只求能夠通過畢業考試而已,其他則不敢妄想……”
“嗯,你太謙虛了,也不要過于妄自菲薄……”
……
吃罷午餐,馬蹄鐵很快送了過來,一共做了三副十二只,另外還有配套的鐵釘。
李勣讓人給屯衛退回的一匹馬釘上馬掌,然后騎著跑了一圈,果然感覺與從前大有不同:
馬兒行走更加自信,也輕快許多,抓弟力似乎也強了不少,而且速度也有提升,這讓他感到非常意外。
看來,張大象的發明的確有大用處,太神奇了!
跑了幾圈之后再跳下馬來,李勣對張大象說道:“賢侄,你這次怕是要立大功!走,找房相公去!”
……
尚書省。
房玄齡見到張大象與李勣到來,不由得眉頭一皺,心想,肯定是找自己求情來了。
不過,張大素的案子如此之大,現在恐怕早已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皇帝都已知道了,自己也無可奈何。
二人給房玄齡行禮見過,房玄齡說道:“張大郎,俗話說,父母不在長兄為父,你是如何管教你的二弟?這次他闖下了天大的禍,我看你這個國公怕是當不成了!”
房玄齡鐵青著臉,一點不給面子。
張大象一聽,虧你還是大唐的名相,說話為何如此的武斷?
人家萬年縣令都還沒有結論,你自己都是先入為主認為我二弟是罪犯,哪有這等道理?
“房相誤會了!晚輩的二弟根本沒燒……”張大象又詳細給房玄齡做了解釋。
“哦?你說的可是真的?”房玄齡問道。
“晚輩句句屬實,這次晚輩來,就是讓相公選一名公正的法吏審理晚輩二弟一案!”
房玄齡點點頭:“至尊(皇帝)已將此案交由大理寺卿劉公審理,他辦案還是比較公正的!”
李勣趕緊說道:“相公,劉將軍雖然過去辦事比較公正,不過據我所知,在洛陽戰役之時,侯君集曾救過他一命,因此,我認為讓他審理此案大大的不妥!”
房玄齡無奈地攤攤雙手道:“老弟,我能有何辦法?這是主上的旨意,難道還有誰敢于違抗不成?你放心,既然張二郎沒有犯案,想來應該沒什么大事!”
李勣上去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不行,房相公,這忙你一定要幫我,最低也要讓孫少卿參與此事,還可以建議三司會審!”
三司會審,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和御史臺共同派人審理一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