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篇 車輛管理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車輛的由來及發展

一、車輛的由來

車輛是伴隨人類活動而產生的,為促進社會進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歷史文明的象征和科學進步的標志。中國是最早使用車輛的國家之一,在黃帝時代,就發明了舟車,比歐洲人發明馬車要早一千多年。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車輛已十分普遍,廣泛應用于運輸和戰爭,大街上已有了“車鼓擊,人肩摩”的繁榮景象。在后來的幾千年里,車輛幾經革新,先后經歷了單轅雙輪車、雙轅車、獨輪車等階段,但其動力仍局限于人力和畜力。因此,中國古代的車輛僅限于非機動車。[1]

汽車的發明源于蒸汽機的問世。17世紀,瓦特發明了蒸汽機。1705年,紐科門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做功,而是靠機械做功的實用化蒸汽機。1876年,奧托(德國人)發明了內燃機。1883年,戴姆勒(德國人)發明了汽油機、自行車和第一輛摩托車。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設計制造了一輛裝汽油機的三輪汽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汽車。1886年,德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b Daimler)發明了四輪汽油汽車,這輛汽車成為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而他則被人們稱為世界汽車之父,1886年因此也被稱為汽車誕生年。

1913年,美國汽車制造商H.福特在汽車制造中,首先使用了流水線和標準化生產方法,并輔以科學管理,使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每天即可生產上千輛汽車,而生產成本卻大大降低,從而導致了汽車售價的猛跌,到1916年,每輛T型車的售價僅為360美元。這樣,一般中產階級就可以買得起汽車了。一個巨大的機器終于以商品的形式,成了普通家庭的消費品。1926年,奔馳汽車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合并為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

1934年1月,著名汽車設計大師波爾舍聯合34萬人合股成立了大眾汽車公司,而隨后開發的“甲殼蟲”汽車令大眾迅速成為國際性的汽車廠商。汽車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

(一)汽車的量產化時期

20世紀50年代,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以大批量生產的方式代替訂單生產的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汽車的發展。福特汽車公司推出的T型車,發明了汽車裝配流水線,使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從歐洲轉向美國,讓美國汽車稱雄世界50年之久。

(二)汽車產品的多樣化時期

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歐洲廠商受到美國汽車業發展的影響,開始實行“量產化”。另外,歐洲廠商具有卓越的產品設計能力,生產出各式各樣的跑車,轉而銷往美國,從而出現了歐美兩霸并存的局面。

(三)汽車產品低價格時期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由于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所致,日本車商以省油耐用的低價格小汽車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日本通過完善生產管理體系形成精益的生產方式,全力發展物美價廉的經濟型轎車,日本成了繼美國、歐洲之后世界第三個汽車工業發展中心,使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從歐洲轉到日本。從此,世界汽車形成了美、日、歐并存的格局。

一百多年的汽車發展史表明:汽車誕生于德國,成長于法國,成熟于美國,興旺于歐洲,挑戰于日本。

二、中國汽車的出現與發展

1901年,第一輛進口汽車登陸上海。從此,中國有了汽車的概念。有人說,慈禧乘坐過的那輛汽車是中國進口的第一輛汽車,現陳放于頤和園內。也有人說中國最早的進口汽車是在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時(Leine)將兩輛汽車帶入上海,從此,中國土地上有了汽車。[2]

中國從有了進口汽車后,就一直夢想著制造出自己的汽車。中國的第一輛汽車于1929年5月在沈陽研制,由張學良將軍掌管的遼寧迫擊炮廠承擔。張學良讓民生工廠廠長李宜春從美國購進“瑞雪”號整車一輛,作為樣車,將整車拆卸,除發動機、后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用原車零件外,對其他零件重新設計制造,到1931年5月,終于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輛汽車,命名為“民生牌”75型汽車。1936年成立官商合辦的中國汽車制造公司,擬與德國奔馳公司合作散件裝配汽車,但無結果。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3年到1978年。初步奠定了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汽車產品從無到有。

1953年7月15日,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自推動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破土動工,毛主席為奠基儀式親自題寫了“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時隔三年,1956年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國產汽車“解放CA-10型”四噸載重卡車下線,毛主席又親自為其命名“解放”,對于當時工業整體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國人來說,這確實是一次經濟上的解放。在轎車生產方面,1958年5月5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東風牌”轎車成功,這是新中國自制的第一輛轎車。東風牌轎車試制成功后,很快運往北京中南海。1958年5月21日,毛主席親自參觀并乘車繞花園行駛,隨后高興地說:“坐上我們自己制造的小汽車了!”但是,由于技術不太成熟,汽車經常發生故障。因此,東風牌轎車最終沒有批量生產。兩個多月后,第一汽車制造廠又成功設計制造了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并得到批量生產,影響了中國人近半個世紀?!俺藮|風,展紅旗”,這句20世紀50年代的口號對應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兩款轎車車型。[3]

第一輛轎車不僅零件、車身全靠自己制造出來,而且轎車水平的目標一起步就瞄準國際水平。當時的目標是美國克萊斯勒公司1955年生產的“帝國牌”高級轎車,它與美國著名的“林肯牌”高級轎車為同一級水平。車身外形不僅適應當時的造型,還體現了中國民族風格,尾燈選用了中國古代宮廷使用的紅紗燈即宮燈的形象。樣車一出,從汽車廠的工人到中南海的中央領導無不激動萬分,海外華人也為之歡欣鼓舞。香港金夷先生在他的《世界汽車》一書中引用國外的評價:“第一汽車制造廠出產的紅旗牌高級轎車,在1960年德國來比錫春季博覽會上吸引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獲得了一致好評,歐美人士都認為是具有國際水平的產品,與各國的新型汽車比較,毫不遜色。”

第一輛國產“東風牌”轎車

1968年,第二汽車制造廠在湖北十堰市動工興建,一批汽車修配企業發展成為汽車廠和長途客車廠,城建和交通部門也設立了一批公交客車廠。這個時期由于各制造企業缺乏自主活力,且僅重視發展中型貨車,又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汽車生產滑坡期,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后,才重新邁進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第二階段:1978年到20世紀末。這個時期,中國汽車工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從載重汽車到轎車,開始全面發展。這一階段是中國汽車工業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型期。其特點是:商用汽車發展迅速,商用汽車產品系列逐步完整,生產能力逐步提高,有了一定的自主開發能力;重型汽車、輕型汽車的不足得到改變;轎車生產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礎。中國汽車工業生產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企業自主發展、自主經營,大企業集團對汽車工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汽車工業企業逐步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存在的嚴重行政管理的束縛。政府通過產業政策對汽車工業進行宏觀管理,通過引進技術、合資經營,使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摸索了對外合作、合資的經驗。

第三階段:進入21世紀以后。在加入WTO后,中國汽車工業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入了世界汽車工業體。[4]

近幾年來,在國家宏觀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整體環境下,國內汽車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呈現高速增長,汽車的消費和使用已經深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機器大工業的產物,它早已經突破了技術層面的意義,滲透到了人類的文化與生活中,它的產生與發展給人類生活方式帶來了重大的影響。伴隨著汽車的到來,形成了與汽車相關的產業鏈條。帶動了上游制造業如機械、紡織、皮革、金屬冶煉、橡膠制品、石油等產業,由其帶動的工業增加值是自身的數倍。

汽車被稱為“改變世界的機器”。由于汽車工業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度,因而被視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近10年來,中國汽車工業快速而穩步發展,汽車產量年均增長15%,是同期世界汽車產量增長量的10倍。汽車工業正在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汽車工業的繁榮,使汽車及其相關產業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長。目前,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兩旺,年均在1900萬輛左右,占世界首位。

無人駕駛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汽車發展的方向。20世紀70年代,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實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國防科技大學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2005年,首輛城市無人駕駛汽車在上海交通大學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先進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測試行駛近50萬公里,其中最后8萬公里是在沒有任何人為安全干預措施下完成的。

無人駕駛汽車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行車路線并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的智能汽車。它是利用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并根據感知所獲得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使車輛能夠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無人駕駛汽車集自動控制、體系結構、人工智能、視覺計算等眾多技術于一體,是計算機科學、模式識別和智能控制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實力和工業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國防和國民經濟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到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80萬輛,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據相關機構預測,從2018年開始,中國將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百萬輛時代。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汽車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均面臨重構,產業鏈、生產方式、產品屬性、消費需求和售后服務等方面都在發生變革,汽車產品加快向低碳、電動、智能化方向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全面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

三、汽車文化

(一)汽車文化的含義

文化,概括地說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而形成的產物。同時也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類所特有的。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當一種消費品達到一定數量時,它自然就會在人們生活中發揮其“使用價值”以外的作用,從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種文化。汽車也不例外,近年來,“汽車文化”“汽車時尚”等概念已不斷被人們所提及。然而,究竟什么是“汽車文化”?由于汽車是一個近代人類創造出來的新興產物,其發展歷史也并不久遠,但是誰也無法否認汽車在時時刻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它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煩惱。其實生活就是這樣,對任何生活方式的評價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文化。

從廣義上來講,汽車文化是反映“汽車改變世界”和“世界改變汽車”的大文化。從狹義上說,汽車文化是指汽車在設計、制造、使用和報廢過程中,人們對與汽車有關活動的行為表現和品位追求,是人們對汽車的一種認知態度,一種價值觀念,一個嶄新的文化理念和一個更高更美的心靈愿景,其核心內容是文明用車。[5]

人類在汽車發明、設計、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被稱為汽車文化。汽車文化主要包括設計文化(以不同的元素組合,反映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色)、品牌文化(產品定位、風格、歷史等)、商業文化(傳播、會展、廣告、媒體、汽車模特、商業活動等)、消費文化(汽車俱樂部、自駕車旅游、汽車運動、汽車收藏、汽車模型、汽車攝影等)。汽車之所以能夠形成一種大眾文化,是因為它具備大眾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較長的歷史,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能給人帶來快樂和美的享受。汽車文化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而導致生活形態的多元化,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汽車文化一旦培育成熟,將形成以汽車為中心的新的消費市場,并形成汽車文化產業,成為促進汽車消費,拉動內需的新的增長點。

綜上所述,汽車文化以汽車產品及其產業為載體,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層面并構成互為關聯的價值鏈,演繹人類社會一系列的行為、習俗、法規、準則、觀念和價值觀,形成影響汽車社會和汽車文明發展進程的文化形態。

(二)汽車文化的由來

汽車作為一種現代文明的標志,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它作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集合,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程,豐富著文化的內涵。從20世紀20年代起,美國在制造和使用汽車的工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行為、態度、符號、價值觀、儀態和體制,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汽車文化。汽車文化是社會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汽車在美國的普及不僅改變了美國的經濟結構、城市格局,而且完全融入城鄉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和食品、衣服一樣的生活必需品。美國早在1953年的一份總統委員會的調查報告中就說:“可能還沒有一種重要的發明會傳播得這么迅速,會這樣快發揮其影響,滲透到民族文化中,甚至改變思想和語言習慣?!彼褪瞧囄幕?/p>

1.汽車從一開始就帶上了階層的色彩

汽車作為一種新型交通工具進入社會,一開始被認為是貴族富人的奢侈品,是貴族階層的專用產品。因為產量少、價格昂貴,所以,只能被富有的階層所擁有,成了上層人士普遍認為的權利地位和富有的象征。到了福特時代,由于采用流水線進行大規模生產,價格也一降再降,汽車特別是轎車成了大眾能夠接受的消費品,這對富有權貴階層是個大大的沖擊。平民的意識、思想、個性追求也融入了汽車之中,真正成了大眾擁有的工具,而非少數人的專寵,這就為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汽車文化奠定了基礎。

2.美國人對汽車的依賴形成了他們特有的文化觀

美國人把汽車作為自我表現的手段和載體。汽車可以顯示出駕馭者的風范、個性、特點。也可以顯示出他的社會地位、擁有的財富和所受的教育程度等。一方面他們把汽車作為工業社會中創業發展的工具。另一方面他們把汽車作為流動的家,作為尋求避開塵事喧囂的避風港。無怪乎在20世紀,美國人就提出了“每個家庭的車庫內有兩輛汽車”的口號,從汽車上也體現了美國人對崇尚開拓精神的理解。汽車作為大眾的消費品,在消費方式上就是為了追求舒適、快捷、享受、自由和靈活的個性化的特點。

3.汽車文化的傳播載體是各類出版物

1895年《汽車》期刊創刊后,相繼又出版發行了其他刊物,如《無馬時代》《車》《汽車貿易雜志》等,各種各樣的書刊對汽車的宣傳介紹,更加迅速地將汽車人的思想文化傳播給了廣大的民眾,使之更快地接受,在汽車發展歷史上,書刊可以說是汽車文化傳播的第一媒介,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1895年,世界上第一本汽車雜志《無馬時代》在美國出版發行,美國的杜里埃兄弟給創刊號寄去了汽車史上的第一份廣告。

1900年,當美國奧茲莫比爾汽車制造廠竣工時,奧茲父子在工廠大門口豎了一塊醒目的標志牌,“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廠”,過往行人無不駐足觀看。

1908年10月1日,福特公司的T型車問世,除在報紙、雜志上刊登大幅廣告外,還進行了當時在美國規模最大的郵寄式廣告宣傳活動,甚至通過電報、電話直接向消費者訴說——“福特”服務于大眾,讓所有人都擁有福特汽車的理念,開辟了一個汽車消費的新時代。

若干年之后,在底特律,在美國的許多城市,都豎起了福特汽車公司新設計的廣告牌:一輛福特汽車風馳電掣般地行駛在大道上,車上坐著一位美麗女郎,她的圍巾在風中飄飛。一句簡單明了的廣告詞在空中閃爍:“請看!福特汽車駛過!”

1999年上半年,美國十大行業廣告支出排名中,汽車行業的廣告費用為36億美元,其中排名全美廣告支出第一的通用汽車公司已達14億美元。

而今,汽車廣告無處不在,互聯網、電視、電影、廣播、報紙、雜志、戶外招牌、發布會、拍賣會、巡回展上比比皆是,香車美女如影隨形。

(三)中國汽車文化的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汽車文化的發展。由于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汽車文化的發展也比較稚嫩,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需要健康、文明的汽車文化。

1955年,中國第一本汽車雜志是交通部主辦的《汽車譯叢》。改革開放后的1986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推出了《汽車之友》,這是中國第一本面向普通大眾的汽車雜志。但由于當時汽車離普通家庭的距離很遙遠,《汽車譯叢》的讀者不多,銷量也不大。截止到1990年,中國汽車類雜志總數還不超過30種,且以技術類、專業學術類為主,如《汽車技術》《汽車與配件》《汽車研究與開發》等,讀者仍以汽車的行家里手為主,大多是一些汽車的業內人士。這個時候的汽車雜志作為一種傳播媒介,主要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技術交流的平臺。目前,中國的汽車雜志已有70余種,大致包括學術類、科普類和消費時尚類3種。后兩種約占汽車雜志總數的80%,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定受眾規模。一種是消費時尚的,如《汽車之友》《中國汽車畫報》《汽車導報》《車主之友》《時尚坐駕》《轎車情報》《名車志》和《汽車族》等幾十種;另一種是科普的,包括《汽車維修與保養》《汽車與駕駛維修》等十幾種。但從主要內容看,這些汽車雜志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基本上都是綜合類的,車型上統統囊括了新車、名車、國產車、進口車、合資車、轎車、跑車等各種車型,內容上也都是新車發布、試車報告等綜合資訊,甚至連封面都大同小異。[6]

汽車專業報紙有《中國汽車報》《都市汽車報》等。如果加上綜合類報紙的汽車???,全國汽車類報紙不計其數。在北京的主要報紙中,有汽車周刊的報紙就包括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北京日報和北京晨報。

網絡作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發展起來的新型媒體,自然也不甘落后,紛紛開辦汽車專業網站,有些綜合網站也開辟了汽車專欄。汽車專業網站有《汽車之家》《易車網》《車168網》《愛卡汽車網》《網上車市》等,開辟汽車專欄的有《新浪汽車》《網易汽車》《搜狐汽車》等。專業類汽車網站的《汽車之家》開辦較為成功,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網站。在2006年末的第三方獨立調查中已名列同類網站前三甲,截至2007年上半年,網站總體流量更攀升至國內第一名。《汽車之家》圍繞用戶在選車、購車、用車各個階段的關注點和消費需求,為汽車生產廠商、銷售公司、汽車經銷商、汽車服務供應商提供顧問式的網絡營銷全方位解決方案,讓用戶通過理性的認知、對比,最終實現目標消費群對品牌忠誠度的有效轉化。汽車之家深刻理解互聯網傳播優勢,牢牢把握“搜索與互動”這兩個新媒體平臺最突出的特色,立足于此為用戶提供服務。

另外,電臺、電視臺也紛紛開辦汽車頻道或汽車專題報道,與汽車相關的大眾媒體增多,說明汽車正在日漸平民化。當汽車擺脫少數人的專寵,真正成為大眾的工具,這就為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汽車文化奠定了基礎。只有大眾化的東西才有生命力,才是代表社會主流的東西。但是,目前中國的大眾擁有汽車的比例還相對較小,加上中國汽車發展歷程較短,中國的汽車文化顯得還非常稚嫩,所以汽車文化的培育和傳播任重而道遠。汽車雜志和報紙等各類出版物以及電視、網絡都是汽車文化的傳播載體,它們將汽車人的思想文化傳播給大眾,并使之接受。

(四)汽車文化的作用與反作用

1.汽車產業催生文化的形成

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推動和支撐作用在日益增強,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汽車保有量逐年攀升。這就帶動了一系列相關行業的興起,從而也催生了一系列文化的形成。像汽車工業本身的制造,經銷商的汽車營銷、汽車廣告,還有后期的汽車維修與保養,加上汽車帶給人們生活的休閑與娛樂功能等,都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化,成為汽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梢娖囋谧哌M我們生活的同時,汽車文化也影響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中國汽車產業飛速發展的同時,急需構建文明、健康、和諧的汽車文化。

汽車制造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每個汽車制造商在汽車的設計和生產中,不管內飾還是外形,還是從內在品質到外表風格,都會體現出自己的文化印記。比如,美國汽車的豪華和富有、德國汽車的精湛和耐用、意大利汽車的藝術和個性、日本汽車的精巧與人性化都蘊含著它們各自的文化特點。汽車營銷在國內汽車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營銷方式,也同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態,如買斷銷售、明星代言、贈送購置稅、降價補償等。

在整個的汽車銷售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商品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文化則是商品的核心賣點,消費者購買汽車的過程,也是參與、分享和傳播這種文化的過程。

汽車廣告不僅是汽車本身形象的再現,更是展示汽車風采、傳播汽車文化有效的宣傳手段。各大汽車制造商紛紛在汽車廣告中營造生活的夢想,傳播自己的文化理念,如福特的“規則由我定,活得更精彩”、東風標致206的“快樂隨行”、東風雪鐵龍C2的“炫耀我心”、POLO的“秀出你的魅力生活”等。

現在的汽車對于使用者而言,絕不僅僅是個交通工具那么簡單,它正在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汽車為人們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電影大片中美國人下班后,開著汽車走向郊區,道路兩旁美麗的風光歷歷在目,而這樣的生活正在中國人身上發生。也許城市的生活過于壓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各地都興起了郊區游和自駕游。開著自己的汽車,帶上家人,去感受大自然,自由自在,好不愜意。這些都形成了一種文化從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汽車文化就是這樣凝聚著一百多年來人類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的成果,和諧地將科技和藝術相統一,積淀成現代社會特有的文化底蘊。汽車文化以汽車產品及其產業為載體,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層面并構成互為關聯的價值鏈,演繹人類社會一系列的行為、習俗、法規、準則、和價值觀念,形成影響汽車社會和汽車文明發展進程的文化形態,人類實現自主移動的文化。因此,美國汽車觀察家瑪麗安·凱勒在《21世紀汽車大戰》一書中預言:未來汽車競爭是文化的競爭。

從發展汽車產業的目的來看,發展汽車產業并不在于汽車工業本身,而是不斷改善人類的生活水平和推動社會進步,用一種文化的方式來改變人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汽車普及率的提高,將極大地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拓展活動空間,提高出行的舒適性。近幾年的假日“黃金周”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2.汽車文化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汽車文化的作用,可以歸結為兩個層面,一是對汽車本身的作用,具體體現主要是汽車本身所折射出的設計和制造理念,其中所包含的設計元素實際上就是文化元素,不同國家的汽車產品,因為文化元素不一樣,其設計的結果便不一樣,而不同的工藝和生產制造理念也表現出不同的文化特征;二是對汽車產品折射出來的全社會有關汽車人文精神的匯總。

汽車文化有兩個過硬的要素:機械概念和設計理念。設計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汽車文化的核心體現。汽車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歷史環境、人類性格,而不同國家的汽車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

汽車所造成的交通阻塞、資源緊張、環境污染問題,需要文化研究進行跨學科綜合分析和解決。高科技智能化與人性化的完美結合,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汽車社會需要汽車文明。避免交通事故,減少車禍傷亡,除了依靠高科技、人性化汽車發展,更有賴于汽車現代文明的建立。

“汽車”正是人類為移動這個夢想追求而創造的結晶。正是這些夢想創造了汽車文化的開端,點燃了改變世界的美妙汽車文化之旅的火花。作為“改變世界的機器”,汽車已經成為一種精妙絕倫的高科技產品,它是連接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紐帶,其歷史凝聚著近百年人類工業文明的全部成果。

在人與社會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過程中,汽車文化創造了新的價值觀念和生活內容,使人類社會的行為、習俗、法規、準則、觀念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汽車文化理論體系,應該是包含了汽車文化本身及其在歷史發展、社會生活、推動世界發展進程中所處的角色和作用。

3.汽車文化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

汽車是現代社會創造的物質財富,百余年來,在滿足人們代步需求的同時,蘊含積累了豐富的精神財富,汽車本身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許多與人們社會活動相關的行為都與汽車有著難以割舍的關系。

回顧改革開放前汽車工業剛剛起步發展的時候,人們談不上汽車與個人的關系,更談不到汽車文化。同時,對于汽車文化,不應簡單地理解為汽車產品外觀、顏色的變化和品牌、質量的差異或是價格、性能的不同,還應該包括有車生活方式、用車文化和價值觀的轉變和提升。而實現這樣的目標,依靠產品本身來改變是不夠的,更應該依靠和諧、休閑、健康的汽車生活方式來引導,從而改變車主的生活態度,最終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4.中國汽車文化的發展方向

(1)結合西方汽車文化經驗,創造多元汽車文化。西方汽車文化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呈現單一形式,即“寬敞的駕駛室里只載司機一人、汽車動力超過實際需求”。中國應該既有這種以個人自由為特點的汽車文化,同時更應該提倡公共交通、共用汽車、共享汽車、相互拼車、租賃汽車以及自行車城市、無車城市、無車日等不同的汽車文化。應該更多地強調共享、共用、節約的理念,這也是踐行中共十八大精神的行動。

近三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量占全球汽車市場增量的20%以上,中國在國際汽車市場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市場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汽車市場的急速擴容,與轎車進入尋常百姓家中密不可分。隨著汽車消費的高速成長,中國的“汽車社會”正快步向我們走來。

(2)中國汽車管理正在向網絡化發展。開發第二代因特網和手機的經驗告訴我們,某些技術上的落后正好是實現跨越的機遇。GPS技術、汽車身份識別、汽車巡航限速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指揮系統可以集成一個大系統。交通指揮中心的電腦可以識別、指揮任何一輛行駛的汽車、對汽車的行駛速度實行自動控制等,它即將促進汽車文化進一步發展。

(3)中國綠色汽車的發展。發展節能環保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先進的柴油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都應該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情景分析表明,高速情景下,預計到2020年發展節能環保汽車當年能夠節省3991萬噸原油,節油量相當于當年中國石油總需求的8.9%,汽車用油的14.3%,石油進口的16.0%,節油效果非常顯著。另外,在高速情形下發展節能環保汽車還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450萬噸,相當于將當年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削減10%。

中國目前還不是汽車強國,但已經是汽車大國。汽車工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在中國同樣重要,而且正處于快速上升時期,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中最有希望的“增長亮點”之一。

目前,中國的節能汽車剛剛起步,節能環保汽車的比重非常低,從國際經驗和各種節能環保汽車技術特點及中國的基本國情來看,未來的中國節能汽車發展會呈現兩個趨勢:一是從節能環保未來的市場結構來看,將是一個多種技術共存的局面;二是從各種節能環保汽車的發展順序來看,近期內先進柴油車技術比較成熟、價格明顯低于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如果能理順相關的政策法規并提高柴油品質,先進柴油車在中國將會有快速的發展。

汽車社會需要汽車文明。避免交通事故,減少車禍傷亡,要創造一個和諧的交通環境,除了高科技智能化、人性化汽車發展,更有賴于汽車現代文明的建立。和諧交通是人、車、路、環境的協調發展,是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的高度統一,是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建立一個現代汽車文化也是人們應該研究和討論的一個具有發展性的課題。

總之,汽車文化的發展代表了一個國家文化的進步,代表著社會的繁榮。汽車文化將隨著汽車的發展不斷向健康和諧的方向邁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常德市| 芷江| 庄河市| 揭阳市| 思茅市| 斗六市| 蒲江县| 阜宁县| 额敏县| 江口县| 亳州市| 崇礼县| 镇安县| 当涂县| 湘乡市| 赣榆县| 光山县| 马龙县| 连云港市| 伊吾县| 和顺县| 合山市| 财经| 安丘市| 深圳市| 聂荣县| 定边县| 老河口市| 大名县| 郸城县| 西安市| 拜泉县| 东城区| 射洪县| 会昌县| 冀州市| 龙门县| 竹北市| 墨竹工卡县|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