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頑危犯教育轉化與循證矯正的理論與實踐
- 田新民 段曉東 劉重興 何選才
- 980字
- 2020-08-13 19:27:59
一、法律控制
法律控制,是指通過法律的規范作用和強制作用來控制人的行為。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及《監獄法》的有關規定,對頑危犯的法律控制主要體現如下幾個方面:
(一)處理又犯罪
《刑法》第十三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服刑人員在監獄服刑期間如果具有上述行為,構成了重新犯罪,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二)警告、記過或者禁閉
根據《監獄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服刑人員如果具有八項處罰情形中任何一種情形,監獄可以給予警告、記過或者禁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使用戒具
根據《監獄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服刑人員如果有脫逃行為的,或有使用暴力行為的,或是有其他危險行為需要采取防范措施的,監獄可以對其使用戒具。
(四 )使用武器
根據《監獄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服刑人員如果具有五項危險情形中任何一種情形,人民警察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執勤人員在非使用武器不能制止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使用武器。
(五)不得保外就醫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規定,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服刑人員,或者自傷自殘的服刑人員,不得保外就醫。
(六)表揚、物質獎勵或者記功
根據《監獄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服刑人員如果具有七項獎勵情形中任何一種情形,監獄可以給予表揚、物質獎勵或者記功。被判處有期徒刑的服刑人員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在服刑期間一貫表現好,離開監獄不致再危害社會的,監獄可以根據情況,準其離監探親。
(七)減刑
《刑法》第七十八條規定,服刑人員在監獄服刑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規定的六項重大立功表現情形之一的,應當減刑。
(八)假釋
《刑法》第八十一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危險的,可以假釋。對犯罪分子決定假釋時,應當考慮其假釋后對所居住社區和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