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頑危犯危機干預

頑危犯心理危機,通常是指罪犯在服刑期間,由于人格缺陷或意外事件的壓力,而產生的嚴重的緊張、焦慮、抑郁、憤怒等情緒體驗,有可能引發自殺、行兇、脫逃等行為,或存在潛在危機的應激狀態。

頑危犯心理危機干預是監獄矯治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一)頑危犯心理危機的主要原因

1.對監管環境存在適應性障礙。

2.突發事件。服刑期間家庭發生重大變故造成心靈創傷或因特定事件而導致行為亢奮或情緒過度壓抑、焦慮、緊張。

3.悲觀自責或因特定事件引起自殺、自殘。在改造過程中,受缺乏自信,耐受力弱,性格內向,自我調節能力差,不良的婚姻家庭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導致情緒低落,抑郁,思維遲鈍,食欲不振,體重下降,注意力缺乏,失眠等。極度悲觀和無助的頑危犯,容易實施自殺或自傷、自殘行為。

(二)頑危犯心理危機的評估

1.情緒。心理危機的頑危犯,往往表現出高度的緊張、焦慮、抑郁悲傷和恐懼,部分人甚至會出現惱怒、敵對、煩躁、失望和無助等情感反應。

2.認知活動。在急性情緒創傷或自殺準備階段,心理危機者的注意力,往往過分集中在悲傷反應或想一死了之,一了百了,從而出現記憶和認知能力方面的縮小或變窄,判斷、分辨和作決定的能力下降,部分人會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

3.行為表現。心理危機的頑危犯,往往會有痛苦悲傷的表情,哭泣或獨居等反常行為。

4.軀體癥狀。相當一部分心理危機的頑危犯,在危機階段,會有失眠、多夢、早醒、食欲下降、心悸、頭痛、全身不適等多種軀體不適表現,部分頑危犯還會出現血壓、心電生理及腦電生理等方面的變化。

5.自殺危險性評估。(1)評定有自殺企圖的頑危犯是否存在生命危險,即自殺、自傷、沖動攻擊行為等發生的可能性,這一評定至關重要,因為它涉及生命的安全與否;(2)評定有自殺企圖的頑危犯是否已喪失原有的社會角色能力,是否與周圍環境有疏遠或隔離,或者離開原先所處的環境。

自殺危險性評估必須注意,對自殺頑危犯的檢查評估應該盡量在短時間內迅速作出,以便及時干預和搶救。自殺危險性評估,同時也包括下述兩個方面:(1)自殺的嚴重程度;(2)相關的危險因素。

(三)頑危犯心理危機干預的程序

1.問題的發現。各監區要建立起通暢的頑危犯心理危機信息反饋機制,做到在第一時間內掌握頑危犯心理危機動態。對有心理問題的頑危犯,行為異常或近期情緒反常的頑危犯,如出現父母亡故、妻子提出離婚、經濟特困、孩子重病等,尤其要引起重視,若發現他們有什么異常,應及時反映。監獄或監區應建立這些頑危犯的信息庫,密切關注其發展變化。對問題嚴重的頑危犯,需轉介到心理咨詢中心,由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解決,或請相關專家對罪犯進行預診和危機風險評估,或轉介到相關醫療機構。

2.信息報告。如果發現危機情況應立即上報,民警應迅速趕往現場,并采取必要措施,同時向領導報告。

3.進行阻控。對于有可能造成危機擴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要進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絕。對于監獄可調控的可能引發其他罪犯心理危機的刺激物,應及時阻斷。

4.實施治療。需住院治療的,必須將頑危犯送至專業定點衛生機構治療。對可以在監獄堅持勞動但需輔以藥物治療的,在監獄內予以治療。

5.應急救助。得知頑危犯有自傷或傷害他人的傾向時,相關人員應立即趕赴現場,采取相應措施。

6.事故處理。當頑危犯自傷或傷害他人的事故發生后,按預案科學處置。

7.成因分析。事故處理結束后,應對事件的成因進行分析,對事前征兆、事發狀態、事中干預、事后疏導等情況認真反思,總結經驗教訓,以備以后參考。

8.善后處理。盡量消除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做好所在監區的心理干預工作。

(四)頑危犯心理危機干預的原則

1.確保監管安全的原則。監獄的監管安全穩定是監獄的第一要務,對頑危犯心理危機的干預,首先要確保監管安全。

2.生命第一原則。發現危機情況,應以人為本,立即采取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頑危犯的人身安全。

3.全程監護原則。實施危機干預過程中,安排專人對干預對象全程監護。

4.多元參與、分工協作原則。實施危機干預過程中,相關部門要協調配合,履行職責,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5.高度保密原則。有關人員不得將信息擴散給與事件無關的人員,以避免受干預者回歸社會生活時,產生心理障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安县| 平山县| 兴宁市| 永城市| 贡山| 汤阴县| 长治市| 即墨市| 沙湾县| 偏关县| 巴东县| 丁青县| 墨江| 乌什县| 普安县| 扎兰屯市| 南开区| 中山市| 盐源县| 前郭尔| 通江县| 太康县| 奉化市| 铅山县| 班玛县| 通江县| 宽城| 陵水| 长垣县| 合江县| 乡城县| 黑龙江省| 岑巩县| 滨海县| 鹤壁市| 汽车| 仁怀市| 南开区| 安岳县| 福鼎市|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