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開放式辦學——經濟法專業二三事

1983年,經教育主管部門批準,我院本科教育系列中新增了經濟法專業。1984年,我院經濟系即招收了第一批經濟法專業的本科生。在全國,我們是最早設立這一專業的財經院校之一。

專業建設不同于學科建設,第一要務是確立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對此,關老師的指導性意見是。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方面除了要遵照法學教育的共性要求外,更要體現財經院校法學教育的特色。

專業建設中有些要求是所有法學院系所共同的。無論是綜合大學的法律院系,還是政法院校的法律專業,如在強化基礎課、強調實踐環節等方面,應該說是共同的,自不必言。

我們的培養目標方面又當如何?關老師帶著我們分析了各種院校的不同特點。比如,北大、人大的法律專業,起點高,歷史悠久,他們的畢業生從事理論研究和教學有其優勢;政法院校畢業生的優勢是在從事司法實踐方面。對此,我們難以與之一較長短。我們學生的優勢應是在財經學科的基礎相對扎實,故其培養目標定位應該是為財經部門、大型企業輸送法制工作人才。

當然,這也并非絕對。事實上,綜合大學、政法院校的畢業生也有很多人進入財經部門工作,我們的畢業生也不乏有人就職于司法部門。

在專業建設問題上,凡財經院校同行間已經有了共識,且做法也大同小異的方面,這里不再贅言。以下重點回顧一些我院經濟法專業建設上的特色和突出之處。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社會科學,經濟法學亦莫能外。在政法院校浸潤多年,且自己早年亦是著名律師,并作為審判日本戰犯的辯護團成員的關老師,對此始終予以特別關注。

說來也巧,我來經濟學院后做的第一件事,就與法學社會實踐密切相關。

1980年9月初,天津市中級(記得應該是中級)人民法院經濟庭公開審理了一起重大案件,即追究“渤海二號”翻沉事件責任人的案件。事件本身,以及這次審判都曾轟動全國,以至世界。經濟系領導和關老師指派我赴津旁聽了案件的審判。記得那是我入院的第四天。

案件一審審理、宣判后,我在津用了近一周的時間,訪問了部分當事人和審判人員,并參加天津市高院召開的法律界人士的座談會。對“勃二”事件做了較詳細的了解。回來后,就事件本身的成因、責任,以及審判過程和判決評價,向全系教師做了專門介紹說明。受到了系領導和老師們的好評。由此,也加深了領導和經濟學老師們對法學學科的了解和興趣。

政法教育通行有效做法是,中高年級的學生,要去司法部門旁聽審判,或到司法部門實習。自1984年我院第一批經濟法專業學生入學后,我們每年都要安排他們去法院旁聽和實習。為此,我們和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崇文區人民法院、朝陽區人民法院,建立了比較穩固的關系。特別是后兩家基層法院,年年要接納我們的實習學生。實習結束后,還要與我們師生座談、總結、評價。

有了課堂所學知識,又有了實踐中的收獲體驗,1984級學生曾在校內組織過大型模擬法庭審判。這一活動,吸引了全校很多外專業學生到場觀看。審判活動嚴格按照訴訟程序一絲不茍,學生做的有模有樣,中規中矩,獲得好評。到1993年春,市里還專門撥給我們一套用于模擬法庭的音像設備。這也應算是對我們的肯定和支持吧。

學生到法院旁聽和實習,這是同行都在做的,不同的不過是能否常態化,能否有穩固的實習基地。我院經濟法專業的與眾不同之處,或者說創舉亦不為過,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作為學生常年的實習基地。

大約在1984年或1985年,在學院的支持下,經北京市司法局批準,我院正式成立了“北京市第九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九所”),正式掛牌接案。這不僅在北京市,即使是在全國的財經院校中,不說是獨一家,也是第一家。(就我所知,很可能是獨一家。)這在當時是足令同行驚羨的創舉。要知道,那些年經批準成立律師事務所的院校在北京也僅有人大、政法大兩所。在我院之后,外經大、二外也相繼成立了律所。全市好像共有十三、四家律所,其性質當然一律為公辦。記憶中,四家為司法局所屬,其余分屬工會、婦聯、僑聯,以及相關院校。

我院的法學教師,大多于“文革”后第一批恢復律師業務后即獲準取得了律師資格,成為九所的掛牌律師。

九所的建立,為教師、學生提供了最穩固的實習基地。特別是對充實、提供校內法學課程的教學起到了其他方法難以替代的作用。記得那時雖然教學任務繁重,但我還是抽時間代理過一些經濟的、民事的和刑事的案件。其中我和現已去世的沈士心同志共同代理的一件“肖像權”侵權案,是北京市第一次公開審理的這一性質的案件。(此前市中院曾受理過電影演員楊在葆為原告的肖像權侵權案。但此案后來據說是庭外和解,未開庭審理。)時間約是1987年《民法通則》剛剛生效后不久,由東城區人民法院審理。由于是“肖像權”的第一案,開庭之日,本市和中央大部分媒體都到庭旁聽。北京市電視臺還做了全程錄像,后曾作為律師培訓,以及在電視臺法制節目里播放。這也是我曾經的律師生涯的一段美好回憶。

在九所的工作中,關老師十分關注弱勢群體的訴求。對貧困當事人尋求幫助的,他要求降低或免除代理費,他還多次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給予安慰和法律幫助,他的所為社會影響很大。

到20世紀90年代后,全國律所體制改革,九所改制撤銷。

除上述有關司法實踐的部分外,亦值得一書留史的要事是我們與政府相關部門的互動關系。

那時的法學社團組織有中國法學會及其所屬北京市法學會所轄的各分會,此外還有以時任國務院副秘書長顧明同志為會長的中國經濟法研究會,以及該會所屬的北京市分會。市分會由當時的韓伯平副市長為會長,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周奎正老先生為常務副會長,主持工作。本市主要院校經濟法院系大多為團體會員。我院經濟法教研室亦如是。由于市經濟法研究會的政府背景,所以為我們的專業建設與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密切的經常性的聯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這是一種互動互利的關系。

政府部門為我們提供研究項目,提供學生實習條件。記得我院1984~1988級本科生,大多參加過政府部門組織的實習活動。其中,第一屆的1984級學生,曾參加了1985年暑期由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實施三周年,執法守法情況的檢查活動。由市經委、市工商局牽頭,共分8個檢查組。我受命為組長進入北京電視機廠檢查,84級學生十幾人參加了這一活動。此外,同組還有人大的師生參加。廠方很重視,由他們的姚副廠長負責接待聯系。檢查歷時20余日,我們對該廠3年來的全部經濟合同原本,以及執行結果做了篩查。最后總結會上我對他們提出了書面評估報告,并提出了今后執行經濟合同法的意見和建議。最后,我向市人大常會有關領導同志做了口頭匯報,得到了領導同志的好評和肯定。

這種活動即鍛煉了師生,也有利于企業加強守法觀念,總結經濟教訓。順便提及的是,這種以及相似的執法守法調查活動,在此后幾年做過多次。那些年我們與市計委、市經委、市工商等部門的法制機構,以及此后新成立的法制辦,聯系極其密切頻繁。

政府部門為我們辦學提供了幫助,我們也有所回報。那些年,市里相關部門常年舉辦企業人員的法制培訓課,我和關老師幾乎參加歷屆培訓的教學。這一傳統一直保留到與財貿學院合并之前。1997年,我們應市經委之邀,為本市大中型企業法律顧問參加首屆國家統考做考前輔導,效果甚佳。據后來市經委法規處的同志說,通過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這一結果真的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順便要說的是,這次活動雖由我出面接受和組織,但參加輔導的并不都是經濟法的教師。因為統考科目還有財務、企管等,我特意聘請了我院財會系、工經系的老師參加了輔導,這中間也有他們的貢獻。

我們對社會所作回報中有一件應該載入我院史冊的大事,就是我們經濟法教研室的王網求同志,經民盟中央推薦,被聘為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批特邀監察員。時間大約為1990年前后。首批特邀檢查員共十名,從全國政法院校中遴選。王網求同志此后一直連任數屆,直到他2005年病逝。

同時我們亦為有關部門提供法律工作服務。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曾長期擔任國家建設部法制工作顧問。任職期間,曾參與城市規劃、項目招投標、城市房屋拆遷等一批法律法規的研究、論證工作。其中,曾全程參加了我國第一部城市房地產法的調研、起草工作,直至該法草案報送后,參加了國務院法制辦和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組織的草案論證。任職顧問期間,亦曾多次參加對全國建設系統干部的法制培訓活動,也結識了這一系統的很多風云人物。

除對國家相關機構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法律服務外,我們與大型企業也有著密切的聯系。記得在1986年大中型國有企業進行承包制改革試點時,我們始終密切關注。是年初冬,我們曾邀請當時的北京重型電機廠吳宗江廠長來校,與部分經濟學、經濟法教師座談了國企改革的問題。

在專業建設方面,關老師最后一次出手的大手筆即從1988年起開始招收經濟法專業研究生。

當時我院雖是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但卻沒有經濟法專業碩士學位的授予權。關老師頂住一定的壓力,冒著一定的風險,在院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做出了這一重大決策,并堅決實施。事實證明,此舉對專業發展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并極好地詮釋了辦學理念。其思慮之遠,魄力之大,足以令人嘆服。

那一年,我們共招收了4名經濟法專業研究生,并于1991年畢業。因我院當時尚未獲得經濟法碩士學位授予權,故學生分別在中國政法大學和武漢大學順利地通過答辯,獲取了經濟法學碩士學位。現今,他們多在國家或本市相關部門任職,擔負著一定領導責任。

由于我們研究生培養工作起步早,故能于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主管部門批準,在全國財經院校中第一批取得經濟法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此后不久,由于年齡關系關老師于1989離休。但是,他留給后人的這些財富,卻為后人長期享用。

作為后人納涼者之一,我謹以此文作為對關老師的敬意和懷念。并成小詩一首以念。

半世蹉跎意未寒,天時勇借敢為先。

功成身退終無悔,只待后人補續篇。


愿關老師在天堂一切安好。

(謹以此文敬獻專業創建者關乃凡先生。由于時隔久遠,有些記憶可能不甚準確,敬請諒解和指正。)


[1] 戴鳳岐,1941年10月生人。1959年8月考入北京政法學院政法專業,1963年7月畢業。曾在本市中學任教,1980年8月底調入北京經濟學院經濟系任教,參與經濟法專業的創建。1990年任經濟系副主任,1993年晉升為教授。1997年任兩院合并后第一任法學系主任。2004年3月退休。校外曾任國家建設部法制工作顧問,北京市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金秀| 石景山区| 阆中市| 五河县| 新龙县| 贵州省| 阜阳市| 清水县| 鹿泉市| 通河县| 鲁山县| 康保县| 稻城县| 常山县| 砚山县| 泰兴市| 老河口市| 彭泽县| 合江县| 灵台县| 兴隆县| 马鞍山市| 旺苍县| 新郑市| 孝感市| 芦山县| 高唐县| 慈溪市| 吴桥县| 泸水县| 南丹县| 徐州市| 玉树县| 萨嘎县| 壶关县| 泽库县| 靖江市| 岐山县| 嫩江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