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糧食豐收和豐收悖論

有一年,老張的家鄉風調雨順,小麥的長勢很好,老張的爸爸很高興,辛辛苦苦種地,不就盼望著糧食豐收,多賣點兒錢嗎?多賣點兒錢就可以給在外上學的老張(當時還是小張)多寄點兒生活費,兒子也能吃好點兒;多賣點兒錢就可以給家里換臺新電視機,家里現在的這臺電視機毛病很多,早該換了。總之,老張的爸爸很早就把賣糧食的錢的用處給規劃好了。

到了收麥子的季節,老張也回家幫忙,雖然收麥子都用機器,但是一些零散的工作還是需要人來做的。果然不出老張爸爸的預料,那年的麥子比上年多收了1500多斤,真是一個豐年。鄰居家的情況和老張家的情況差不多,鄉親們都挺高興的。

可是沒過多久,大家就都不怎么高興了,原來從縣里傳來消息,今年因為小麥豐收,所以小麥的收購價格比去年下降了。這樣一來,老張家里賣糧食所得到的收益和去年沒豐收時差不了多少,這個結果讓大家接受不了,這真是谷賤傷農啊!可又有什么辦法呢?就是降價了也得賣,不賣糧食錢從哪里來?再說家里也不能長期存放這么多糧食。于是,老張家就把糧食賣了,老張爸爸預想中的新電視機也沒有了。

【每天學點經濟常識:豐收悖論】

小麥豐收了,糧食產量提高了,按照常理來說,農民的收益也應該提高,可事實是,農民的收益非但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這種反常的現象在經濟學上被稱為“豐收悖論”。出現如此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小麥等基本糧食作物缺乏需求彈性(需求彈性小于1),消費者對于糧食這類產品的價格變動反應遲鈍。也就是說,糧食豐收的時候,其價格會因為供給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消費者對糧食的需求量不會因為糧食價格的降低而有較大的增加。這樣一來,收成好反而會讓農民的總收益下降。

其實,豐收悖論不只存在于小麥等糧食產品上,很多和農民有關系的產品都存在豐收悖論。比如2008年時廣東的沙糖橘大豐收,掛果增加了三成,但是價錢卻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往年沙糖橘的收購價最高達到5塊多一斤,零售價曾經漲到過每斤16塊錢,可是2008年沙糖橘豐收后,其收購價卻只有每斤七八毛到1塊錢不等。這樣的價格對于種植沙糖橘的果農來說,幾乎是虧本的買賣。而且,當年的化肥比往年貴了三分之一,農藥也漲價不少,工人的工資又高了不少,果農所受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那么,為什么豐收了的沙糖橘會陷入“果賤傷農”的境地呢?

原來,前幾年時沙糖橘受到市場的青睞,價格非常堅挺,種植沙糖橘的果農因此狠賺了一筆,他們用賺來的錢買來的“沙糖橘樓”“沙糖橘車”很讓人眼紅,于是很多人都開始種植沙糖橘,而政府也開始號召農民種植沙糖橘。于是,從2005年開始,沙糖橘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在2005年時,廣寧縣的沙糖橘種植面積僅僅10萬畝,到2009年時就已經擴張到了23萬畝。沙糖橘種植面積的增加加上沙糖橘畝產量的增加,造成了沙糖橘的供給量急劇增長,可是市場對沙糖橘的需求量卻沒有增長得那么快,于是沙糖橘的價格就下降了,再加上其他成本的增加,果農的收益當然就減少了。

那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很多國家已經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比如對農產品進行補貼的農業補貼政策,有的國家甚至通過對農民實行休耕補償的方式去控制農產品的供應量。我國所實行的糧食最低收購價、豬肉凍肉收儲等惠農政策,則是通過政府購買來調控農產品的需求,為廣大的農民排憂解難。此外,政府還應該繼續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不但要補貼糧食,還要在化肥、農藥、農機服務等方面對農民進行補貼,只有這樣,農民的收入才能增加,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才會提高。

一家食品加工廠把糧食、肉類、鮮果,制成居家休閑、旅行皆宜的罐頭、點心、零食,行銷于國內外,其對農產品的需求量又豈是人們一日三餐可比的。市場需求增加了,農產品的價格自然就會升高了。

看到這里,有的朋友會說:既然種地不賺錢,那為什么不讓農民在同一塊土地上從事更賺錢的工作呢?這是因為農業是國家穩定的根本,農業的基礎地位是不能動搖的。如果沒人種地了,國家沒有糧食,那么社會就亂了,所以一定要有一部分人去從事農業生產,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穩定。可是,國家畢竟財力有限,農民單靠國家的惠農政策是很難大幅增收的。只有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才是農民增收的根本,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破解豐收悖論。因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直接好處是增加了市場對初級農產品的需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川市| 沁水县| 科技| 罗江县| 星座| 和龙市| 周至县| 淮安市| 惠来县| 福海县| 准格尔旗| 嘉兴市| 兴山县| 浙江省| 定襄县| 忻州市| 林口县| 襄汾县| 渭源县| 天等县| 衡阳县| 克东县| 巴楚县| 陇川县| 泸定县| 涡阳县| 长武县| 古田县| 绥德县| 庆元县| 马山县| 班戈县| 大埔区| 安吉县| 普格县| 江源县| 汶上县| 贵定县| 安庆市| 大石桥市| 万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