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對中小企業的意義
筆者曾經在《從社會效益角度看新三板》《發展新三板市場 降低企業杠桿率》中提到了企業掛牌對社會、對企業自身帶來的立竿見影的作用。新三板對中小企業究竟意味著什么?企業掛牌新三板的意義究竟在哪里?既然企業可以直接報IPO,為什么要先掛新三板再去IPO呢?現將根據幾個擬IPO的新三板企業董事長的心聲,談談新三板對他們企業自身的意義(因為他們即將離開這個市場,也許能得到一些真實的信息)。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的觀點僅限于目前市場下的觀點,隨著未來新三板獨立市場的建成,企業掛牌新三板的意義將更加深遠。
一、新三板是緩沖區
不少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在掛牌前引入了投資機構,而且與投資機構簽署的協議中有明確的登陸資本市場的時間要求。前幾年IPO暫停、而新三板全國擴容,給了這些企業和投資機構一個緩沖的機會——掛牌新三板。新三板畢竟是一個全國性的市場,登陸新三板后,新三板企業和投資機構都可以緩一口氣,企業不再被投資機構逼上市,投資機構也不被背后的LP逼。從減少社會矛盾的角度來講,新三板市場就成了企業的緩沖站。此外,對于一些暫不具備IPO條件、虧損的互聯網企業和醫藥研發企業,新三板市場就是一個養精蓄銳的好地方,新三板市場將為這些企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
二、新三板是宣傳欄
新三板掛牌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手段。企業掛牌后,政府愿意扶持了、銀行愿意貸款了、供應商愿意賒銷了、員工干活更有勁了,最重要的是客戶對公司更有信心了。曾有一個新三板企業董事長告訴我說:“盡管公司準備IPO了,但新三板給公司帶來的好處太多了,新三板掛牌為公司增信不少,解決了公司多年解決不了的用地問題,這下IPO募投就有用武之地了”。不少新三板企業得到了投資機構、上市公司或者產業資本的青睞,有些企業引入了戰略投資者,有些企業成為上市公司或者產業資本的控股子公司,新三板市場已經成為我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公開PE市場和并購池。新三板市場成為企業的宣傳站,既是企業產品的宣傳站,又是企業自身的宣傳站。
三、新三板是加油站
對于某些希望進入A股市場去實現股東更大價值的新三板掛牌企業來說,新三板市場就是它們的加油站。曾聽一個擬IPO的新三板企業董事長說:“非常感謝新三板市場便利的融資機制、市場化的監管氛圍,他們去年掛牌新三板至今已經融資四次,融資金額4個多億(還不用對賭、市盈率也不低),極大地支持了公司業務的發展,他們準備在明年報IPO前再融一筆資金以便輕裝上陣去排隊,新三板已經成為他們進一步沖擊更高資本市場的加油站、中轉站”。對于新三板企業來說,新三板市場不僅給了它們急需的資金(物質上的加油),也給了它們規范的意識和資本運作的思維(精神上的加油),這也是為什么新三板掛牌企業登陸A股的時間比其他企業短的原因。筆者始終認為:新三板企業去報IPO是“坐”著等過會,而未掛牌企業去報IPO是“站”著盼過會。
四、新三板是溫馨的港灣
對擬IPO的新三板企業來說,新三板市場永遠是它們溫馨的港灣、堅強的后盾,新三板企業報IPO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如果沖擊IPO成功,新三板企業將離開新三板市場,前往更高的資本市場展翅高飛。萬一未能沖擊IPO成功,新三板企業還可以回到新三板市場沖擊創新層,不至于像其他未掛牌企業走入破產的邊緣。此外,筆者建議,成功登陸A股的新三板企業要“吃水不忘挖井人”,永遠記得娘家,通過將旗下的子公司送上新三板或者收購新三板企業等方式,“常回家看看”,回報娘家。
對于那些后悔來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我的回答是:你本不該來掛牌,你來錯地方了,新三板并不適合所有企業來掛牌,只適合有創新性、成長性、規范性的新興企業,新三板是一個很勢利的地方,新三板市場將是強者恒強,弱者將無法生存。創新性、成長性、規范性、熟悉新三板規則的新興企業將會在新三板市場發展很好,相反一些傳統企業不應該來掛牌,就算掛牌了,未來將會因為融不到資、無人做市和交易,再加上無法忍受新三板掛牌高昂的規范成本和監管成本,而主動退市摘牌。
新三板企業登陸A股,對股轉系統來說,既悲又喜。一方面,對新三板市場來說,培養了一批優質企業走了,可能會不舒服,但是從中國整個資本市場來講,股轉系統將為A股市場輸送這么多治理規范、業績優良、成長性好的新興企業,新三板市場應該高興才對,未來A股市場將會形成獨特的“三板板塊”;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優質的新三板企業上報IPO,用腳投票,股轉系統才會著急,才會想辦法加快完善新三板市場的發行、交易機制,才會抓緊時間把新三板市場建設好,從這個角度來說,大量優質企業上報IPO是新三板市場的一件幸事,因為這也許就是新三板市場的市場底。
>>> 可掃描二維碼,參與本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