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17年度案例:民間借貸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4282字
- 2019-11-08 21:46:08
3 借貸關系與合伙關系的區分及認定
——沙永林訴林陽機等民間借貸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百中民一終字第756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民間借貸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被上訴人):沙永林
被告(上訴人):林陽機、韋梓則
被告:黃福飛
【基本案情】
原告沙永林與被告韋梓則、林陽機是朋友關系,被告黃福飛與第三人黃家院是親兄弟關系,第三人黃家院與被告韋梓則、林陽機是朋友關系。2012年8月被告林陽機、韋梓則、黃福飛合伙投資經營田陽縣玉鳳鎮玉鳳村百樂屯鈦礦生意,被告林陽機、韋梓則因資金周轉困難,找原告沙永林投資,原告同意投資300萬元。2012年8月15日原告將115萬元的投資款分兩次匯到被告韋梓則在中國農業銀行的賬號,將20萬元的投資款匯到被告林陽機在廣西農村信用社的賬號;2012年8月17日原告按被告韋梓則、林陽機的要求將140萬元投資款匯入第三人黃家院的中國農業銀行賬號;2012年8月18日原告將15萬元的投資款匯入被告林陽機在廣西農村信用社的賬號,并通過現金支付給被告林陽機、韋梓則10萬元,當日原告和被告林陽機、韋梓則簽訂《鈦礦山合作開采協議書》,雙方約定合作開發田陽縣玉鳳鎮玉鳳村百樂屯“三越礦業投資有限公司”的鈦礦山,合作期限為1~2年;原告以資金300萬元入股,被告林陽機、韋梓則以合法的礦山資源及設備、供電設施入股;合作期限內的尾礦若不能使用或因政府問題不給開采,造成原告投資資金總額無法收回的經濟損失,被告林陽機、韋梓則必須退還原告的實際損失金額,并按3%的月息計算計付利息作為原告的投資利益補償;礦山的分成按實際收入的礦款到賬后分配,按原告分得43%,被告林陽機、韋梓則分得57%。2012年11月8日因其他原因,雙方合作終止。原、被告就原告投資的300萬元處理問題進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原告的投資款300萬元,轉化為被告林陽機、韋梓則、黃福飛向原告的借款,雙方簽訂《借款協議》,協議約定:“甲方(林陽機、韋梓則)因開采三越百樂屯礦山急需資金使用,有償向乙方(沙永林)借款人民幣叁佰萬元正(3000000元),借款期限為6個月,即從2012年8月18日起至2013年1月30日止,經雙方協商一致,甲方每月無論開不開工生產或其他任何原因都必須給予乙方人民幣壹拾萬元正(100000元)作為乙方的報酬,依此類推至甲方還清所有借款300萬元為止。如甲方因故無論任何原因超期支付應付款項,則甲方必須按每天5%支付違約金給乙方?!碑斎赵嫔秤懒?、被告韋梓則、林陽機在協議上簽字,因黃福飛不在田陽縣,當日未在借款協議上簽字。簽字后原告沙永林與被告林陽機、韋梓則各執《借款協議》一份。2013年1月18日被告林陽機通過銀行賬戶匯款給原告借款利息20萬元。2013年4月3日被告林陽機、韋梓則拿著其執有的那份《借款協議》讓被告黃福飛簽字,被告黃福飛在《借款協議》簽上黃福飛,并注明“2013年4月3日補簽”。此后被告未依約履行義務,原告向被告追討欠款。2013年7月6日被告黃福飛向原告立據欠款確認書,同意償付原告借款125萬元。2014年4月20日原告向被告黃福飛追款,被告黃福飛支付給原告借款利息371250元,并向原告的銀行賬號匯付償還借款本金125萬元。當日原告向被告黃福飛出具一張字據,內容為:“黃福飛于2013年7月6日簽立的債務欠款確認書中確認的1250000元本金,利息從2013年7月6日結算到2014年4月20日共計9個月×41250元=371250元。本金加利息總共1621250元(壹佰陸拾貳萬壹仟貳佰伍拾元),于2014年4月20日全部結清支付,黃飛所立據的欠款確認書原件同時自然失效。債權人沙永林,2014年4月20日?!贝撕笤孀匪髑房顭o果,遂于2015年1月16日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林陽機、韋梓則共同償還借款本金300萬元及利息。在訴訟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林陽機、韋梓則、黃福飛共同償還借款本金175萬元和利息(利息計算:以300萬元為基數,從2012年8月18日起付至還清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計算)。
【案件焦點】
本案法律關系是借貸關系還是合伙關系?
【法院裁判要旨】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公民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被告林陽機、韋梓則、黃福飛合伙經營礦山生意,原告與被告林陽機、韋梓則簽訂《鈦礦山合作開采協議書》后,在合作過程中,因其他原因,雙方的合作終止。雙方經過協商,被告林陽機、韋梓則、黃福飛同意原告的投資款轉化為借款的事實,有原告和被告林陽機、韋梓則各提供的《借款協議》中原、被告的簽字確認,且在履行過程中,被告林陽機已償還原告20萬元,被告黃福飛已償還原告借款本金125萬元及部分利息,雙方之間由合伙關系轉化為借貸法律關系,本案雙方屬于借貸法律關系,法院予以認定。被告辯稱雙方是合伙關系,合伙結束后,原告的投資款作為合伙債務,應由原、被告按43%∶57%的比例分擔債務的辯解意見,理由不足,法院不予采納。根據原告匯給被告林陽機、韋梓則、第三人黃家院的投資款情況以及《借款協議》,法院確認本案原告的借款本金是300萬元,減去原告認可被告黃福飛于2014年4月20日償還的借款本金125萬元,本案被告尚欠原告借款本金是175萬元,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金175萬元,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予以支持。被告林陽機辯稱2013年1月18日其償付原告借款本金20萬元。根據雙方的《借款協議》中約定被告每月支付原告報酬10萬元,應當視為雙方約定支付利息,按商業銀行先還利息再還本金的還貸慣例,被告林陽機已支付20萬元屬于利息,故被告的這一辯解,法院不予采納。至于利息的計算問題,因雙方在協議書中約定為每月支付報酬為10萬元,折算為月息4%,利息的約定已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在庭審中,原告變更了利息的計算方法,要求從借款之日起至還清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計算,符合法律規定,法院予以支持。根據被告林陽機支付20萬元的時間即2013年1月18日,從計息日2012年8月18日起計至2013年1月18日共計6個月,以300萬元為基數,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5.6%的4倍計算,該期間的利息共計33.6萬元(300萬元×5.6%÷12個月×6個月×4倍),20萬元利息折算還息天數為3個月零17天(20萬元×12個月÷300萬元÷5.6%÷4倍),即20萬元的還息期間為從2012年8月18日起至2012年12月4日止;至于被告黃福飛于2014年4月20日償還的利息371250元,原告雖在收款時確認為償還2013年7月6日至2014年4月20日期間的利息,因該利息的計算已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在庭審中,原告變更了利息計算方式為從借款之日起至還清借款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計算,屬于對自己權利的處分,且符合法律的規定,應予準許。按照商業銀行償還利息的慣例,根據被告黃福飛償還利息371250元的時間是2014年4月20日,而從2012年12月5日起開始計算至2014年4月20日止,超過了一年,以300萬元為基數,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6%的4倍計算,371250元的利息折算天數為6個月零6天(371250元×12個月÷300萬元÷6%÷4倍),即371250元的還息期間為從2012年12月5日起至2013年6月10日止。故法院支持原告主張的300萬元借款利息應從2013年6月11日起計付至2014年4月20日止;而從2014年4月21日起計付至還清之日起,以未償付的借款本金175萬元為基數計算利息。綜上,被告林陽機、韋梓則、黃福飛應共同償還尚欠原告的借款本金175萬元及有關借款利息。第三人黃家院在本案中無直接的利害關系,不應承擔本案的償還責任。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一、由被告林陽機、韋梓則、黃福飛共同償還原告沙永林借款本金175萬元及利息(利息計付:從2013年6月11日至2014年4月20日期間的利息,以300萬元為基數,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計付;從2014年4月21日起至還清之日止的利息,以175萬元為基數,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計付);
二、駁回原告沙永林的其他訴訟請求。
林陽機、韋梓則持原審辯稱意見提起上訴。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一審法院認定本案雙方屬于借貸法律關系正確,判決正確。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和第一百七十五條的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后語】
本案各方當事人關鍵的爭議焦點在于: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合伙關系還是借貸關系。
合伙與借貸在法律上是兩個不同類型的案件,內涵差異明顯,但同屬于合同類型案件。合同是當事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屬于當事人意思自治范疇,經當事人達成合意的意思表示,可以在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原來的法律關系。依照《民法通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個人合伙是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營、共同勞動。合伙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余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伙、合伙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民間借貸是公民之間按照合同的約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享有債權的人為出借人,負有債務的人為借款人。本案原告沙永林與被告林陽機、韋梓則之間簽訂《鈦礦山合作開采合同》,被告黃福飛與林陽機、韋梓則是合伙關系,對原告沙永林加入合伙,被告黃福飛并無異議,四人之間屬于典型的個人合伙關系。原告沙永林以資金300萬元投入合伙,但在合伙過程中難以維系合伙的事由出現,原告沙永林要求退伙,并對投資款300萬元的處理與其他合伙人協商,林陽機與韋梓則同意沙永林退伙,并對300萬元的投資款以借貸的形式,由林陽機、韋梓則暫時使用該投資款,但對投資款的性質轉變為借款,雙方簽訂《借款協議》,被告黃福飛雖當時未在《借款協議》上簽字,但過后在該借款協議上補簽了自己的名字,產生追認的法律后果,沙永林的退伙取得其他三個合伙人的同意而產生退伙的法律效力,沙永林與林陽機、韋梓則、黃福飛自2012年11月8日簽《借款協議》之后不再是合伙關系,雙方之間的合伙關系被借貸關系所替代。雖然被告沙永林、韋梓則在一、二審中均主張是合伙關系,要求按合伙關系處理雙方糾紛,其實是被告林陽機、韋梓則想通過合伙債權債務處理減輕推脫自己對原告沙永林的還款責任,維護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一、二審法院從雙方簽訂的《借款協議》的客觀真實性以及林陽機、黃福飛在《借款協議》簽訂后已償付部分利息、退回部分借款本金這些事實證明,認定原、被告之間由合伙關系轉變為借貸關系,事實認定證據充分、定性準確,避免往合伙關系進行審理,導致審理方向的錯誤和處理實體、法律適用的錯誤。
編寫人: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人民法院 嚴忠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