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公司卷二
- 江必新 何東寧等
- 1280字
- 2019-11-15 21:37:38
一、公司章程與股東自治之關系
(一)股東自治是公司章程制定的基礎
公司章程由發起人在公司成立之時通過平等的協商決定其內容,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還需經過創立大會通過。發起人或股東自由商定公司目的、資本總額、出資形式、資本構成等內容并在公司章程中予以記載,保證了公司構建目的的明確和物質基礎的完備。發起人甚至可以在公司法提供的公司治理結構模本中選擇一種在公司章程中記載,以規范公司基本組織結構。股東在協商的基礎上,選擇公司的董事,并可以將首任董事等人員姓名記載于公司章程之中,從而強化公司首任董事的經營責任。當公開發行的股份公司發起人起草公司章程之后,在創立大會上沒有參與章程起草的股東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在一定條件下修改公司章程草案,從而實現全體股東的自治。當公司章程修改之時,需要至少全部股東表決權的半數或者章程中規定的表決權數的股東出席并以其一定比例的多數表決權通過,這一比例遠高于一般事項表決通過的要求。為體現中小股東意志并保障中小股東自治權利,有些國家(地區)公司法律還特別強調有限責任公司的章程修改需要股東人數的過半同意,甚至需要全體股東的同意。可見,在經濟民主的基礎上通過的公司章程是股東自由意志的產物,股東自治的光芒閃爍其間。
(二)公司章程是股東自治的基本形式與實現的保證
在現代公司中,股東對公司的支配及股東自治的實現,一方面表現為股東通過制定公司章程確定公司內部基本管理規則;另一方面表現為股東共益權——選擇管理者、參與重大決策等權利——的行使。此外,當股東的權益受到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侵害時,訴訟則是最后的救濟方式。章程的制定對于股東而言是一種事前的規劃與安排;股東共益權的行使,則是一種事中的介入;而訴訟救濟則是事后的保障。這些安排與保障在公司章程中均能找到相應的規則與依據,使章程成為股東自治的基本形式與實現保證。具體而言:
1.公司股東(大)會的組成和議事規則主要由公司法規定,董事會、監事會的組成、職權和議事規則主要由公司章程規定。對于公司管理者的選擇,公司章程可以就董事的資格作出規定;董事會的人數也需在公司章程中作出規定或依照公司章程規定之方式確定。對于公司的高級職員,典型的公司法條款僅寫明公司每一個高級職員“具有源于公司章程細則的權限并應當履行其責任,或者承擔在符合公司章程細則范圍內由董事會確定的責任,或者承擔根據其他高級職員指示而確定的責任”。可見,股東依據自主意志在章程中確定公司規則,通過章程實現對公司的掌控。
2.股東共益權是通過表決權行使來實現的。雖然各國(地區)公司法律中都對表決權行使作了原則性規定,即每一發行股份享有一個表決權或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也允許公司章程中另行約定表決權的行使方式。公司章程可以對股東參與重大決策權利作出調整與規制,使股東能夠依據自身的偏好設計章程規則,實現對公司的掌控。
3.股東除了可以直接依據公司法律對于侵犯自身利益的行為提起訴訟之外,兩大法系國家(地區)的公司法律也大都允許在公司章程中規定對股東權的保障機制,并且股東可以以違反章程規定為由對公司、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