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第二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18825字
- 2019-11-15 20:58:29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六十條 〔全面履行與附隨義務〕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條文注釋
本條第2款規定了當事人履行合同時產生的附隨義務的主要內容:(1)及時通知。當事人應將履行義務的有關情況及時通知對方,使義務得以順利履行。(2)協助。為使履行的義務得以實現,當事人應當互相協助,包括創造必要的條件,提供一定的方便等。(3)保密。為使雙方的利益不受到第三人的侵害,當事人對于雙方的商業秘密包括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負有保密義務。(4)防止損失擴大。當事人違反約定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害的,對方當事人負有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
配套規定
《民法通則》(2009年8月27日)
第4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六十一條 〔合同約定不明的補救〕
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條文注釋
當事人訂立補充協議時同樣要遵守訂立合同的基本原則和訂立合同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否則,所訂立的補充協議不成立。依法訂立的補充協議是合同的組成部分,補充協議的內容與合同的有關內容不一致的,以補充協議的內容為準。
在交易行為當地或者某一領域、某一行業通常采用并為交易對方訂立合同時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做法;當事人雙方經常使用的習慣做法,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可以認定為合同法所稱的“交易習慣”。對于交易習慣,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案例注釋
案例36:合同條款應當優先適用民商事習慣
科技公司與包裝公司于2006年7月27日簽訂《產品購銷合同》。合同約定的結算及付款方式、支付方法為:分三次在貨款中扣除2萬元的質保金,其余貨款每月25日憑供方憑證掛賬,貨款于次月l0日前支付;合同有效期為1年(至2007年8月1日止)。至2007年4月合同中止期間,包裝公司先后向科技公司提供了177640.71元的紙箱包裝貨物;科技公司收到包裝公司提供的增值稅普通發票6張,共計金額為116858.86元。
科技公司稱,收到包裝公司6張發票后分8次向包裝公司支付貨款計113535.96元,其中經銀行匯兌5次,計72979元;包裝公司派人分別于2006年9月12日領取現金12493元,2007年3月30日、4月4日持編號為No00014130、No00014132號(包裝公司出具的6張發票中的2張)發票領取現金22625.72元、5438.24元。
包裝公司不認可已領取后兩筆現金,認為科技公司尚欠其貨款91704.95元,遂于2007年5月14日向科技公司發出《貨款催收函》,要求付清拖欠貨款,并中止向科技公司供貨。
2007年5月28日,科技公司以包裝公司未履行合同義務為由向重慶市榮昌縣法院起訴,請求解除與包裝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判令包裝公司支付違約金9000元。包裝公司以科技公司未按期支付貨款為由提起反訴,請求駁回科技公司的訴訟請求,判令科技公司清償貨款91704.95元及其違約金。
一審法院判決:科技公司向包裝公司支付拖欠貨款63640.99元。
包裝公司不服,提起上訴。
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二審認為,根據合同關于“貨款每月25日憑包裝公司憑證掛賬,于次月10日前由科技公司支付”的條款,對貨款的結算、支付方式的約定明確。從雙方實際履行合同時的付款習慣看,也是由包裝公司先開具發票后,次月由科技公司支付貨款,除了包裝公司開具的發票外沒有其他憑證。科技公司認為已取得包裝公司的2張發票即證明向包裝公司支付現金28063.96元的理由不充分,應舉證證明已支付的相關證據。包裝公司的上訴理由成立,一審法院根據“現行商業交易習慣”否定本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認定不當。遂改判由科技公司向包裝公司支付貨款91704.95元。
科技公司不服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訴;重慶市檢察院以二審判決認定事實證據不足、判決結果錯誤為由,于2008年6月24日提起抗訴;重慶市高級法院于7月25日作出裁定,指令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對本案進行再審。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再審維持本院原判。
第六十二條 〔合同約定不明時的處理〕
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履行;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準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準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于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條文注釋
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可以由當事人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不能確定的,按照以下規則確定:
1.質量要求不明確。質量是按照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確定,有國家標準的按照國家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按照行業標準;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準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標準履行。
國家標準是指由國家主管部門制定的標準;行業標準是指由行業協會或者多數廠商共同制定的標準;通常標準是指與合同標的規格相同或者種類相同的標的在通常情況下采用的標準;符合合同目的的標準是指將合同標的所指向的特定用途的質量要求作為標準。
2.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價款或者報酬按照市場價格或者執行政府定價。
3.履行地點不明確。履行地點約定不明時依債的性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確定原則。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4.合同的履行期限不明確。履行期限不明確的以隨時履行為履行時間。這里要注意的是,債權人和債務人選擇時間應當給對方當事人以必要的準備時間,也就是讓對方當事人有足夠的時間作履行合同或者接受履行的準備工作。
5.履行方式不明確。履行方式不明確時,按照有利于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確定。
6.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履行費用一般包括運輸費用、計量費用、驗收費用等。如果當事人對履行費用沒有約定,可以視為由履行義務一方當事人默示承擔。
配套規定
《民法通則》(2009年8月27日)
第88條 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部履行自己的義務。
合同中有關質量、期限、地點或者價款約定不明確,按照合同有關條款內容不能確定,當事人又不能通過協商達成協議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質量標準履行,沒有國家質量標準的,按照通常標準履行。
(二)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給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的所在地履行。
(四)價款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履行;沒有國家規定價格的,參照市場價格或者同類物品的價格或者同類勞務的報酬標準履行。
合同對專利申請權沒有約定的,完成發明創造的當事人享有申請權。
合同對科技成果的使用權沒有約定的,當事人都有使用的權利。
《民通意見》(1988年4月2日)
105.依據民法通則第88條第2款第(一)項規定,合同對產品質量要求不明確,當事人未能達成協議,又沒有國家質量標準的,按部頒標準或者專業標準處理;沒有部頒標準或者專業標準的,按經過批準的企業標準處理;沒有經過批準的企業標準的,按標的物產地同行業其他企業經過批準的同類產品質量標準處理。
第六十三條 〔價格執行〕
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政府價格調整時,按照交付時的價格計價。逾期交付標的物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原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新價格執行。逾期提取標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新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原價格執行。
第六十四條 〔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違約責任〕
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條文注釋
隨著經濟生活的擴張,合同類別的增加,債的關系跨越了債之相對性的鴻溝而涉及到了他人,于是,涉他合同成為法律上的合理現象。涉他合同的類型之一即是利他合同。所謂利他合同,是指當事人以合同約定,債務人向第三人為給付,合同所生債權因而直接歸屬于第三人的合同。利他合同又稱為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如約定第三人為受益人的保險合同,債權人支付價款而由債務人向第三人交付標的物的合同,托運人為了收貨人的利益而與承運人訂立的運輸合同等。
配套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9年4月24日)
第16條 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案情可以將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規定的第三人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但不得依職權將其列為該合同訴訟案件的被告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配套解讀
該解釋第16條是關于在訴訟中如何確定當事人訴訟地位的程序性規定。本條規定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案情可以將合同法第64條、第65條規定的第三人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但不得依職權將其列為該合同訴訟案件的被告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第六十五條 〔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違約責任〕
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條文注釋
該條文是對負擔合同違約責任的規定。負擔合同是涉他合同的另一種類型,是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合同。在負擔合同中,第三人不是合同的當事人。因為在涉他合同中,原則上只能為他人設定權利而不能設定單純的債務,所以,非經第三人同意,不承擔因合同所生的債務,亦即只有合同中的債務人與第三人有約定時,第三人才對債權人負擔債務。另外,某些合同的訂立是建立在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的知識、技能、經驗的考察及信賴的基礎上的,另一方將其債務交由第三人完成時,亦應當征得債權人的同意,也就是說,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合同債務時必須成立負擔合同,僅有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的約定是不成立債務負擔的。
負擔合同的效力體現在:(1)對第三人的效力。第三人按照負擔合同的約定向債權人履行合同義務。債務人對于合同所生的一切抗辯,第三人得對抗債權人。(2)對債權人的效力。債權人對第三人享有履行合同請求權,并有義務接受第三人的履行,同時向第三人承擔合同的附隨義務。(3)對債務人的效力。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配套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9年4月24日)
第16條 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案情可以將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規定的第三人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但不得依職權將其列為該合同訴訟案件的被告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第六十六條 〔同時履行抗辯權〕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條文注釋
所謂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或否認對方權利主張的權利,又稱為異議權。包括消滅的抗辯權和延緩的抗辯權,行使消滅的抗辯權會使對方的請求權歸于消滅;而延緩的抗辯權僅阻礙對方請求權效力在一定期限內的發生。
同時履行抗辯權,又稱為不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之前,得拒絕履行自己的給付。同時履行抗辯權的產生需要滿足下列條件:(1)當事人雙方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ヘ搨鶆帐侵府斒氯怂摰膫鶆站哂袑r關系,而并非經濟上完全等價。(2)合同中沒有約定履行的先后順序。(3)雙方互負的債務均已屆清償期。(4)對方當事人未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未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其中,未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包括瑕疵履行即交付的標的物存在質量問題和部分履行即交付的標的物在數量上不足。(5)對方當事人的對待履行是可能的。如果對方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則應當通過合同變更、解除或者追究違約責任等規則來處理,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規則沒有任何意義。例如,以特定物為標的的合同,在履行前標的物毀損滅失的,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無助于合同履行。
在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合同中,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具體內容是:(1)一方在對方未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對方的履行請求。(2)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這里所指的“相應的”,是指一方拒絕履行的債務應當與對方不適當履行的債務相當。一般而言,對輕微違約不得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這是各國對同時履行抗辯權作出的普遍的限制。這有利于合同的遵守,穩定交易秩序,減少糾紛。
案例注釋
案例37:抗辯權的行使應當針對同一合同關系下的請求權
2001年5月25日,寶捷公司與一建公司簽訂了《盈鋒豪園東莞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及《補充條款》。
合同簽訂后,一建公司如期施工,直到2003年4月8日施工完畢,工程經寶捷公司驗收合格。驗收完畢后,一建公司向寶捷公司發函催收工程款,未果。2004年5月17日,一建公司向廣東省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寶捷公司支付工程款、利息及違約金。9月7日,雙方協商后達成《盈鋒廣場工程結算協議書》,約定寶捷公司在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之間分5期各支付100萬元,如果寶捷公司不能按期支付欠款,則支付利息和違約金。協議簽訂后,寶捷公司如約支付了前3期工程款。一建公司申請撤訴并獲準,但剩余2筆工程款直到2005年12月13日才支付完畢。
2006年8月3日,一建公司向東莞中院再次提起訴訟,要求寶捷公司按照雙方簽訂的《盈鋒廣場工程結算協議書》向其支付違約金和利息,以彌補因寶捷公司延遲付款給自己造成的損失。
東莞中院經審理后認為,寶捷公司并不存在對抗工程結算協議書中約定付款義務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應當依照該協議支付違約金和利息;雖然寶捷公司提出的反訴主張已超過法定的訴訟時效,其反訴請求應予以駁回,但一建公司延誤工期是事實,寶捷公司也因此享有拒絕支付工程款的抗辯權,要求一建公司就其延遲工期的部分承擔罰金,寶捷公司就該罰金的范圍內可對一建公司享有抗辯支付工程款的權利。
案件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不服,分別向廣東高院提起上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寶捷公司拒付工程款的抗辯權已經超過了其行使權利的合理期限,其訴訟請求應予以駁回,判令寶捷公司依據雙方簽訂的《盈鋒廣場工程結算協議書》向一建公司支付違約金與利息。
由于一建公司延誤工期交付工程,在一建公司要求寶捷公司支付工程款時,寶捷公司享有因對方履行延遲而獲得的同時履行抗辯權,通過抗辯權的行使,促使一建公司按照約定承擔相應的結果。那么,在雙方當事人簽訂的《盈鋒廣場工程結算協議書》的基礎上,由于一建公司不存在違約的問題,就一建公司提出的支付工程款違約金和利息的請求,寶捷公司不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當然也不能以前所簽訂的建設施工合同產生的抗辯權來對抗該結算協議書中的支付工程款的義務。這是由于建設施工合同與工程結算協議是兩個分別獨立的合同,當事人的請求權內容截然不同所致。即使寶捷公司尚未支付工程款,由于合同的工程款為主給付義務,而違約金和利息為一建公司延遲履行形成的從給付義務,在該建設工程合同中,主給付義務和從給付義務雖具有牽連性但不具有對價性,因而它們之間不能形成抗辯權。
第六十七條 〔先履行抗辯權〕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條文注釋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根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雙務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先履行合同義務,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者未適當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為相應履行。先履行抗辯權是為了保護后履行一方的期限利益或者其履行合同條件而規定的。先履行抗辯權的適用條件包括:(1)合同當事人根據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2)合同當事人的債務履行有先后次序。(3)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沒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4)應當先履行的債務是可能履行的。先履行抗辯權屬延期的抗辯權,只是暫時阻止對方當事人請求權的行使,非永久的抗辯權。對方當事人完全履行了合同義務,先履行抗辯權消滅,當事人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致使合同遲延履行的,遲延履行責任應由對方當事人承擔。
案例注釋
案例38: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后履行一方享有抗辯權
2003年10月29日,原、被告雙方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契約》一份,契約約定:被告出售房屋給原告,房屋價款合計人民幣166987元。2003年11月10日前付款。被告應于2003年12月30日前將房屋交付原告。合同附件約定:原告購買被告雜物間,金額為16992元,乙方于2003年11月10日前將雜物間款一次付清。2003年12月25日,原告向被告交納了主房款166987元,2003年12月30日,被告未能交付房屋。2006年6月1日,原告向被告交納了雜物間價款16992元,但被告未能交付房屋。被告于2006年9月3日向原告交付了房屋及雜物間。
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給付自2003年12月31日起,至房屋交付之日止,按每天萬分之二標準計算的違約金。
被告辯稱,被告在本協議中房屋與附件中雜物間是統一出售,不可分割,后者附屬于前者。因此在訂立協議的時候必須將兩者統一銷售,二者不可分割,對此雙方是明確一致的,并據此才簽訂了該買賣協議。原告違約在先,我公司依法履行先履行抗辯權,故我公司不應承擔任何責任。相反,應該由原告承擔違約責任。
一審法院判決,被告金祥公司給付原告陶某某違約金3422元。檢察院提出抗訴。
南京市六合區人民法院再審認為,原審原被告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契約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亦不違反法律規定,合法有效,原審原被告雙方均應按照契約的約定享受權利、承擔義務。附件8作為買賣契約的補充協議是買賣契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雙方在簽訂《商品房買賣契約》及附件8時均明確了主房屋及雜物間是一并銷售,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說約定了本案后履行義務人原審被告金祥公司履行合同交付主房屋及雜物間的條件為原審原告陶某某必須全面履行合同,按期交納主房屋及雜物間款。本案中原審原告陶某某在2003年12月25日只交納了主房屋款166987元,而未交納雜物間價款16992元,屬未全面履行合同,未完成后履行義務人原審被告金祥公司交付房屋及雜物間義務的條件。故原審被告金祥公司未能在2003年12月30日向原審原告交付房屋不屬違約行為。原審認定原審原告陶某某在2006年6月1日向原審被告交納了雜物間價款16992元,全面履行了買方義務,原審被告直到2006年9月3日才向原審原告交付房屋,構成違約并承擔此期間的違約金是正確的。判決維持原判。
第六十八條 〔不安抗辯權〕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條文注釋
不安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中一方當事人應當先履行合同義務,在合同訂立之后履行之前,有確切證據證明后履行一方當事人將來有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合同的可能時,先履行一方可以暫時中止履行,并及時通知對方當事人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適當擔保;如果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提供了適當擔保,則應當恢復履行;如果對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內提供適當擔保,則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例如,甲、乙訂有一買賣合同,約定甲于6月1日前交貨,乙收到貨后2個月內付款。之后,甲發現乙因故需承擔巨額賠償責任,并有確切證據證明其難以付清貨款,于是甲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向乙供貨,并及時通知乙。如果乙提供了相應擔保,甲應恢復履行合同義務。
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條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雙務合同中一方當事人應當先履行合同義務。如果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約定、法律也沒有規定當事人履行義務的先后次序,則當事人應當同時履行合同義務,只能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而不能行使不安抗辯權。(2)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后履行一方當事人將來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沒有確切證據而中止自己的履行要承擔違約責任。包括以下幾種情形:①經營狀況嚴重惡化,是指合同訂立之后,當事人的經營狀況發生不好的變化,財產大量減少,以致影響其履行債務的能力;②轉移財產、抽逃資金,是指后履行債務的當事人以逃避債務為目的,將自己的財產轉移到別處或者從企業中撤回所投入的資金;③喪失商業信譽,是指后履行債務的當事人失去了誠實信用、按期履行等良好的聲譽;④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一方當事人出現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并不以其對這種結果的發生存在過錯為條件,不論何種原因造成的,只要存在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事實即可。(3)應當先履行一方當事人的合同義務已到履行期。如果先履行一方當事人的合同履行期限尚未屆至,則其可以根據期限規定進行抗辯,而無須援用不安抗辯權。
案例注釋
案例39:符合法定條件才能行使不安抗辯權
2001年11月8日,德國公司與新燃公司簽訂了訂貨合同,約定德國公司向新燃公司購買強力膠143280卡,金額總計為35964美元。2001 年11月25日,德國公司給新燃公司發傳真提出希望新燃有限公司能盡快生產一個20英尺集裝箱。2001年11月26日,新燃公司發給德國公司傳真,表示將按照德國公司于2001年11月25日的傳真生產。2001 年12月7日,新燃公司發給德國公司關于膠水的發票、裝箱單及原產地證明,2001年12月11日,新燃公司出具提單,品名為強力膠,托運方裝貨、點數及(1X40)集裝箱。2002年1月30日,新燃公司發給德國公司傳真稱德國公司應在2002年2月1日前將46004美元的余額電匯給它,并通知海運公司在未付清余額前不發貨。之后德國公司要求檢驗貨物,新燃公司沒有答應。2002年2月21日,新燃公司發傳真給德國公司陳述了德國公司拒絕提貨履行合同的經過。同日,新燃公司給船務公司發傳真將上述裝運至德國漢堡的膠水退運回中國蛇口。新燃公司于2002年5月3日辦結退運清關后將上述膠水存放在深圳市,2003年6月20日出口孟加拉國,金額為13606美元。
德國公司起訴要求解除與新燃有限公司之間的貨物買賣合同,新燃公司將1萬美元預付款予以退還。
新燃公司提起反訴認為,德國公司以檢查貨物為由拒絕付款沒有法律依據,新燃公司請求法院判令德國公司賠償其損失人民幣20000元。
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德國公司提出雙方合同約定的裝運集裝箱型號應是20英尺,而不是新燃公司實際裝運的40英尺,從合同約定的條款來看,雙方買賣的膠水總數額為143280卡,新燃公司以40英尺裝運的膠水數額為143280卡并沒有低于或超過合同約定的膠水數額,這并不影響合同的實際履行,因此德國公司以此為由提出裝運貨物貨不對板與事實不符。德國公司提出新燃有限公司不可能在短期內生產出合同約定的膠水,因此對所交付的貨物存在合理懷疑而要求檢驗,遭拒絕后不予付款的行為構成不安抗辯。經審查,由于雙方在合同中對檢驗貨物并沒有約定,新燃公司予以拒絕并不違反合同約定,德國公司以新燃公司在短時間內無法生產合同約定的貨物為理由,而懷疑新燃有限公司的貨物存在質量問題缺乏確切的證據,不符合《合同法》第68條關于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定情形,其不支付合同約定的貨款的行為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德國公司作為過錯方無權單方行使法定解除權,其主張解除合同及返還保證金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駁回德國公司的訴訟請求,德國公司賠償珠海市新燃有限公司的損失人民幣2萬元。
第六十九條 〔不安抗辯權的行使〕
當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條文注釋
當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將中止履行的情況通知對方。盡管中止履行權是依當事人的單方意志即可行使的權利,無需對方當事人的同意,但法律使享有中止履行權的一方履行通知義務,一方面可以使對方當事人有所準備,避免因此受到損害;另一方面也可督促對方在接到通知后及時提供擔保,以消滅合同的中止履行。
對方當事人在接到中止履行合同的一方當事人中止履行的通知后,如果需要繼續保持合同效力,促使中止履行的一方恢復履行的,就應當提供適當的擔保。所提供的擔保額與其應當履行的債務相當。對方提供了適當的擔保時,不能履行債務的事由即行消失,中止履行的一方應當恢復履行。繼續履行自擔保成立之日起開始。中止履行的一方已對對方發出中止履行的通知,但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也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因對方的行為已構成根本違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第七十條 〔因債權人原因致使履行困難的處理〕
債權人分立、合并或者變更住所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債務發生困難的,債務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將標的物提存。
條文注釋
債權人分立、合并或者變更住所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債務發生困難的,債務人可以采取兩種補救措施:其一是中止履行;其二是將標的物提存。債務人采取這兩種措施之一的前提是債權人的變更致使履行債務發生困難,否則,債務人需承擔違約責任。
中止履行僅是債務人暫時停止履行自己的債務,但并不能消滅自己的債務,合同也不因中止履行而終止。在明確了履行對象或者是債權人的住所后,債務人應當繼續履行債務。將標的物提存是一種終止合同關系的方式,標的物依法提存后,債務人的債務即行消滅,不再承擔向任何人履行債務的義務。
第七十一條 〔債務的提前履行〕
債權人可以拒絕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但提前履行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條文注釋
合同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合同義務。在履行期限到來之前,合同義務人有權拒絕履行,因為履行期限到來之前義務人享有相應的期限利益。但是合同義務人有權拋棄自己的這種期限利益,提前向債權人履行。然而提前履行對債權人來說并非都是有利的,其一方面可以使債權人的債權盡早得到實現,而另一方面也會給債權人帶來不利益的影響。例如,提前交付貨物可能造成債權人要增加倉儲保管費用,并且提前開始承擔貨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提前交付貨物還可能打亂債權人轉售貨物的交接計劃。因此,債權人可以視提前履行是否會損害自己的合法權益來判斷接受履行與否。原則上債權人可以拒絕接受提前履行,但提前履行無害于其利益的,從增加整個社會效益和互助協作的角度考慮,則債權人應當接受。
增加的費用,是指因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而導致債權人比正常履行情況下多支出的費用,包括運費、倉儲費用、保管費用以及其他稅費。這些增加的費用是由于債務人沒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期限履行義務造成的,因此,債務人應當承擔此種不利后果。
第七十二條 〔債務的部分履行〕
債權人可以拒絕債務人部分履行債務,但部分履行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債務人部分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條文注釋
部分履行是指債務人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全部履行合同義務而只是履行了一部分義務。一般情況下,對于債務人部分履行債務,債權人可以拒絕。但是如果部分履行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那么,債權人應當接受這種部分履行,但債務人部分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配套規定
《訴訟時效規定》(2008年8月21日)
第5條 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七十三條 〔債權人的代位權〕
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條文注釋
債權具有相對性,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原則上不及于第三人。但當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行為危及到債權人的債權實現時,法律允許債權人對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行為行使一定的權利,以排除對其債權的危害。這一制度稱為債的保全制度,是債的對外效力的體現。債的保全方法有二,分別為債權人的代位權和撤銷權。
所謂債權人的代位權是指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例如,乙欠甲債10萬元,到期未還。乙無其他財產,但丙欠乙15萬元貨款,到期也未還,但乙未主張。則甲有權代位行使乙的權利,向丙主張權利,要求其履行相應的義務。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是對債務人與第三人法律關系的直接介入,為了保證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時不至于損害債務人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對行使代位權規定了嚴格的條件。不滿足其中的任何一項條件,都不能成立代位權:(1)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有合法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2)債務人須對第三人享有合法債權。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合法債權是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基礎。(3)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所謂“怠于行使”,是指債務人對應行使并能行使的債權而不行使。(4)債務人怠于行使債權的行為對債權人的債權造成損害。(5)債權人行使代位權須經裁判。債權人行使代位權之前應當先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人民法院裁判允許其行使代位權。(6)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所產生的法律效力是:(1)對債權人的效力。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可以向債務人請求返還。注意代位權的訴訟費,如果債權人勝訴,則應由次債務人承擔。債務人怠于受領第三人的履行時,債權人得代位受領,但受領的財產是債務人所有債權的總擔保,該債權人不得以此財產專供清償自己的債權,也不得自行抵銷自己與債務人的債務。(2)對債務人的效力。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效力直接歸屬于債務人,債務人對第三人的請求權或有關的權利歸于消滅,所獲得的財產歸債務人。如果債權人在債務人怠于受領時受領了財產,債務人有權請求債權人返還。(3)對第三人的效力。債權人行使債權和債務人行使債權對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其利益均無影響。第三人對債務人享有的一切抗辯權,都可以對債權人行使。但第三人不能以債權人非合同一方當事人為借口而對抗債權人的請求。(4)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的,對債權人的債權和債務人的債權均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配套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1999年12月19日)
第11條 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二)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三)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第12條 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于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第13條 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
次債務人(即債務人的債務人)不認為債務人有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情況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第14條 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15條 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債務人以后,又向同一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符合本解釋第十四條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受理;不符合本解釋第十四條規定的,告知債權人向次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受理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的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五)項的規定中止代位權訴訟。
第16條 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次債務人為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審理。
第17條 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請求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的財產采取保全措施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
第18條 在代位權訴訟中,次債務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可以向債權人主張。
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債權人的債權提出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債權人的起訴。
第19條 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由次債務人負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
第20條 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后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
第21條 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請求數額超過債務人所負債務額或者超過次債務人對債務人所負債務額的,對超出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22條 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超過債權人代位請求數額的債權部分起訴次債務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債務人的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債務人起訴的人民法院在代位權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法中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9年4月24日)
第17條 債權人以境外當事人為被告提起的代位權訴訟,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配套解讀
《合同法解釋二》第17條是關于債權人以境外當事人為被告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的管轄權確定的解釋。債權人以境外當事人為被告提起的代位權訴訟,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65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案例注釋
案例40: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債權人可以行使代位權
2004年4月21日,輕化公司為甲方與光大新華支行為乙方簽訂《借款合同》,約定:甲方向乙方借款8000萬元人民幣用于經營周轉。
2004年4月20日,輕化公司為委托人與證券公司為受托人簽訂《受托投資管理合同》,約定:委托人將人民幣1億元交付受托人進行投資管理。證券公司償還了受托投資管理資金本金2000萬元。
2005年7月18日,光大新華支行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法判令:證券公司及輕化公司償還所欠光大新華支行貸款8000萬元及利息。
一審法院經審理判決:證券公司向光大新華支行支付人民幣8000萬元本金及利息。
證券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最高院認為,光大新華支行提供了充分有效的證據證明其對輕化公司享有8000萬元借款本金債權的事實,輕化公司對此予以認可。光大新華支行對輕化公司享有債權,輕化公司對證券公司享有債權,上述債權至本案訴前均已到期。輕化公司既不向光大新華支行履行到期債務,又怠于向證券公司主張到期債權,對光大新華支行造成了損害。光大新華支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3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6條第1款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輕化公司的債權并無不當,且原審判決認定光大新華支行可向證券公司主張的債權數額并未超過輕化公司對證券公司的債權數額,輕化公司對于光大新華支行主張債權的方式及范圍均無異議,故證券公司關于光大新華支行代位權不能成立的上訴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判決維持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05)湘高法民二初字第14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二項、第三項內容。
第七十四條 〔債權人的撤銷權〕
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條文注釋
撤銷權是指債權人在債務人實施減少其財產而危害債權人債權的處分行為時,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行為的權利。如乙欠甲10萬元,到期未還。乙無其他財產,但丙欠乙10萬元,亦到期。此后,乙對丙發出通知,免除丙之債務,此時,甲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乙放棄債權的行為。
撤銷權的構成要件包括兩個方面:(1)客觀方面,債務人實施了危害債權人債權的積極行為。該行為具有如下特點:其一,是處分財產的法律行為;其二,已經發生了法律效力;其三,該行為已經或者將要危害債權人的債權。該危害債權的行為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放棄到期債權、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2)主觀方面,債務人在實施危害債權行為時主觀上具有惡意。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時推定其具有主觀上的惡意。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時,不僅要求證明債務人的惡意,還要求證明受讓人的惡意。兩者是否具有惡意一般通過其是否知曉轉讓財產的價格屬于明顯不合理的低價來判斷。
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必須由享有撤銷權的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撤銷權的行使應當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度。根據過錯責任原則,對于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所支出的差旅費、律師代理費等必要費用,應當由債務人承擔;如果第三人有過錯的,也應當適當分擔。債務人的行為被撤銷后,該行為自始無效,第三人應當向債務人返還財產或者折價補償。
債務人放棄其未到期的債權或者放棄債權擔保,或者惡意延長到期債權的履行期,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74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配套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1999年12月19日)
第23條 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24條 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時只以債務人為被告,未將受益人或者受讓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該受益人或者受讓人為第三人。
第25條 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放棄債權或轉讓財產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就債權人主張的部分進行審理,依法撤銷的,該行為自始無效。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債務人為被告,就同一標的提起撤銷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審理。
第26條 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所支付的律師代理費、差旅費等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第三人有過錯的,應當適當分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9年4月24日)
第18條 債務人放棄其未到期的債權或者放棄債權擔保,或者惡意延長到期債權的履行期,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第19條 對于合同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明顯不合理的低價”,人民法院應當以交易當地一般經營者的判斷,并參考交易當時交易地的物價部門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結合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予以確認。
轉讓價格達不到交易時交易地的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對轉讓價格高于當地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高價。
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收購他人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參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予以撤銷。
案例注釋
案例41: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必須符合法定要件
2001年4月2日,怡安公司與華利公司、陽光公司簽訂一份《合作權益轉讓協議書》,約定怡安公司將明星大廈的股權轉讓給華利公司、陽光公司,轉讓價格為人民幣750萬元。但是兩公司一直拖欠股權轉讓款750萬元未付,2002年4月,怡安公司以此起訴到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年12月6日,怡安公司與華利公司、陽光公司在訴訟中達成(2002)珠法經初字第086號民事調解書,確認了雙方的上述股權轉讓的債權債務關系。
2002年6月2日,華利公司、陽光公司分別與關某、張某、甘肅某投資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分別將明星大廈的股權轉讓給了關某、張某、某投資公司,轉讓價格共計1000萬元,并在珠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工商變更登記。
怡安公司訴稱,華利公司、陽光公司的股權轉讓行為損害了怡安公司的合法權益,要求撤銷2002年6月2日簽訂的轉讓明星大廈有限公司股權的《股權轉讓協議》。
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華利公司、陽光公司于2002年6月2日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股權轉讓價格總計為1000萬元,高于前一手的股權轉讓價750萬元,并非以明顯低價轉讓,購買方取得明星大廈有限公司的股權均付出了相應的對價,并非無償或明顯低價,華利公司、陽光公司轉讓股權的行為并未對怡安公司的債權造成損害,因此怡安公司主張華利公司、陽光公司系惡意低價轉讓股權給他人的主張缺乏事實依據,不能成立。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第七十五條 〔撤銷權的期間〕
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條文注釋
撤銷權行使的期限有兩種:一是撤銷權的有效期限一般是1年,適用于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的情況;如果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得以確定,成為有效的法律關系,撤銷權人不得再請求撤銷。二是對撤銷權的最長有效期限,即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的5年,適用于債權人不知道撤銷事由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本條規定的“5年”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本條沒有規定行使代位權的時效,應當適用《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
配套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1999年12月19日)
第8條 合同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1年”、第七十五條和第一百零四條第二款規定的“5年”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民法通則》(2009年8月27日)
第135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136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137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第138條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第139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140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141條 法律對訴訟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配套解讀
特殊情況:權利人由于客觀的障礙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不能行使請求權的,屬于“特殊情況”。
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0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其他障礙”,訴訟時效中止:(1)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2)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3)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4)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主張權利的客觀情形。
[“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的情形認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0條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1)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2)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3)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4)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述第(1)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
[“提起訴訟”的情形認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3條的規定,下列事項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1)申請仲裁;(2)申請支付令;(3)申請破產、申報破產債權;(4)為主張權利而申請宣告義務人失蹤或死亡;(5)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6)申請強制執行;(7)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被通知參加訴訟;(8)在訴訟中主張抵銷;(9)其他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項。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3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6年。
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4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案例注釋
案例42:撤銷權行使的限制(中國農業銀行長沙市先鋒支行與湖南金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長沙金霞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9年第1期)
裁判要旨:在可撤銷合同中,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有權撤銷合同,但是當事人的這種撤銷權并非是沒有任何限制的,也就是說,撤銷權人必須在規定的期間內行使撤銷權,并且必須向特定的主體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提出請求撤銷或者變更合同的要求。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撤銷權消滅。
第七十六條 〔當事人變化對合同履行的影響〕
合同生效后,當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稱的變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承辦人的變動而不履行合同義務。
條文注釋
當事人姓名、名稱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的符號,而不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本身,當事人姓名、名稱變更時,合同的主體并沒有發生變化,所以當事人仍要履行合同義務。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承辦人只是代法人、其他組織簽訂合同的自然人,其本身不是合同的主體。因此,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承辦人變動時,合同的主體并沒有變化,所以當事人不能以法定代表人、承辦人、負責人的變動為由而不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