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用版(2015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2891字
- 2019-11-08 22:03:17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宗旨[1]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理解與適用
社會保險關系是指社會保險主體在社會保險活動中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社會保險關系比較復雜,包括政府與公民之間、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與用人單位和個人之間、用人單位與職工之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參保人員之間等多重關系。
第二條 建立社會保險制度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 社會保險制度的方針和社會保險水平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四條 用人單位和個人的權利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理解與適用
[社會保險關系中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
(1)用人單位的權利。用人單位可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查詢、核對其繳費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2)用人單位主要有以下義務:一是繳費義務。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繳費義務由用人單位與職工共同承擔;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繳費義務全部由用人單位承擔。二是登記義務。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30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三是申報和代扣代繳義務。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職工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本人。
[社會保險關系中個人的權利和義務]
(1)個人主要有以下權利:一是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二是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三是個人可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查詢、核對其繳費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2)個人主要有以下義務:一是繳費義務。職工要承擔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繳費義務;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農村居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承擔繳費義務;城鎮居民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要承擔繳費義務。二是登記義務。自愿參加社會保險的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失業人員應當持本單位為其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及時到指定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
第五條 社會保險財政保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社會保險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家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險資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社會保險事業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
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社會保險事業。
?理解與適用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個人實際領(支)取原提存的基本養老保險金、基本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時,免征個人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生育津貼和生育醫療費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生育婦女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的生育保險辦法,取得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或其他屬于生育保險性質的津貼、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第六條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
國家對社會保險基金實行嚴格監管。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制度,保障社會保險基金安全、有效運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督。
?理解與適用
[社會保險基金社會監督的對象及內容]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開展社會保險基金社會監督試點的意見》的規定,社會保險基金社會監督,主要對涉及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支付、管理、服務和投資運營等單位和個人的下列行為進行監督:
(1)社會保險相關部門。是否按規定存儲、管理社會保險基金,有無違規開設銀行賬戶、違反收支兩條線規定將不同險種基金混合建賬及核算;是否按規定及時足額劃轉社會保險基金;有無隱匿、轉移、侵占、挪用或貪污社會保險基金等行為;有無將社會保險基金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預算,興建、改建辦公場所,支付人員經費、運行費用、管理費用,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挪作其他用途。
(2)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是否依規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核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費率和人數及按規定編制提供社會保險繳費清冊,有無違規核銷社會保險欠費行為;基金核算、管理是否符合財務會計制度和相關政策規定;是否及時依規審核社會保險待遇支出,有無通過修改數據材料騙取或協助他人騙取社會保險基金等行為;是否按時足額支付社會保險待遇、結算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有無隱匿、轉移、侵占、挪用或貪污社會保險基金行為。
(3)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是否按時足額征收社會保險費并及時存入規定的基金專戶,有無多征、少征或滯壓現象;有無篡改繳費記錄等社會保險數據行為或隱匿、丟失相關數據資料情況;有無隱匿、轉移、侵占、挪用或貪污社會保險基金行為。
(4)社會保險相關服務機構。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協議工傷康復機構、協議工傷傷殘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社會保險基金存儲發放機構、職業介紹、培訓機構等,有無違反服務協議和相關合同、騙取或協助他人騙取社會保險基金的行為;投資運營機構是否按規定投資運營。
(5)用人單位。是否按規定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申報繳費基數及參保人數;是否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是否按時足額向參保人員或受益人發放社會保險待遇;有無騙取或協助他人騙取社會保險基金的問題。其他組織有無侵害社會保險基金的行為。
(6)參保人員。是否按規定辦理社會保險手續,有無謊報身份、偽造檔案、出具虛假證明材料、隱瞞個人信息騙取參保資格或社會保險基金行為。
第七條 社會保險行政管理職責分工
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國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
第八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職責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服務,負責社會保險登記、個人權益記錄、社會保險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條 工會的職責
工會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有權參與社會保險重大事項的研究,參加社會保險監督委員會,對與職工社會保險權益有關的事項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