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靠什么社交
說話在交際中的作用,毫無疑問是十分重要的,人類的交際場所,可以說是人類生活的舞臺。應酬是成功者在生活的磨棟中所獲得的能力。我們常見許多人會面的時候,開始類似下面的溝通談話。甲:哈哈,今天的天氣很不錯哪!人2商南高
乙:是的,很好,哈哈!
甲:你好嗎?
乙:托福,你呢?
這樣的開場白,看起來很平淡,似乎沒有什么交談的內容,但是你注意一下他們之間的態度,他們的語調,這哈哈的兩聲,就表現出特殊的情感。這情感既不熱烈,也不冷淡,而是從生活中磨煉出來的世故經驗。-般人所說的閱歷,就是指這個。
你和他人交往,你在社會上跟許多人交際、接觸,自然你會衡量別人,而別人也衡量你。我不知道你是拿什么標準去衡量別人,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別人衡量你的標準。當人們一看見你的時候,他們的頭腦中立刻起了-一種印象,注意你的一切了,你無論笑一下,走動一下,或者微咳一聲,人家都當作是你發出的信息,以此推測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但是要準確地了解你,必須與你直接交往,人們為了獲得真實的結果,于是悄悄地走近你,含著微笑,一面用眼光不住地打量你,一面和婉地說:先生!您貴姓?您.....您....多有意思他讓你自己說出來,這里的答語就是衡量你的最厲害的尺度。如果你能從容不迫地向他還個禮,然后再和婉地回答他的問題,你介紹你自己,你再詢問他的一切,這樣,你將被他所重視、所欽敬。有些人被視為老練、持重,有些人被認為輕浮、狡猾,也有些人被認為連人情世故也不懂,這都是從口才上所顯示出來的。
在社交場合,如果你留心觀察,就可以看出社交圈中分三種人:愛說話的人,愛聽人說話的人,不愛說話也不愛聽的人。第一類愛說話的,最易應付,你要是輕輕用一兩句話撩撥他,他便會一直說下去。你只要有忍耐的功夫,不管他說得有無趣味,仍能細細聽著,那么他就大為滿意,即使你一句也不說,也可能引你為知己。第二種愛聽不愛說的,應付比較難了。這一.種人對說話很感興趣,生性雖不大好說話,但卻愛聽別人說話,人到萬不得已時,話以少說為佳,因為聽話容易,說話而能討好卻不容易,但如今碰到了對頭,你若不說,這局而就不易維持下去,那么你就須小心從事了。
高上你可以從頭說到尾,但你要牢記,你是說給對方聽的,不是說給你自己聽的。因此,說話不在于只圖自己痛快,必須顧及對方的:興趣,你要為聽者著想,要探出對方的興趣,然后擇其感興趣者談下去。別人愿意聽你的談話,是因為你有某一種值得聽聽的議論,或因你剛從某地旅行回來,或因你的事業經驗值得注意,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聞,或因你對于某一問題具有獨特的見解,所以他才愿意耐心聽你說。當你探出他興趣的焦點,就可以一直談下去。你必須注意,即使是一個很好的題材,說時也要適可而止,否則會令人疲倦。說完一個題材之后,若不能引起對方發言,而必須仍由你支持局面,就要另找新鮮題材,如此才能把對方的興趣維持下去。在談話當中,對方的發言機會雖為你所操縱,你也必須時常找機會誘導對方說話,像說到某一節時可征求他對該事的評論,或在某種情形時請他談談自己的經驗等,使對方不致呆聽,才不失為一個善于說話的人。如話題轉了兩三次,而對方仍沒有將發言機會接過去的話,或沒有主動發言的要求時,你應該設法把一一個談話結束,即使你精神還好,也應讓別人休息休息了。自己包辦了大半的發言機會,是不得已時才偶爾為之的方法,如果一廂情愿地以為別人愛聽自己的話,或不管別人有無興趣便隨意說下去,那就大錯特錯了。在社交上,最好的談話,是有別人的話在里面。那種看來不愛說也不愛聽的人,常常坐在客廳的一個角落里。當他偶然聽見另外的一小組哄然的笑聲時,他會跟著一笑,但這種笑顯然是敷行的,因為笑容隨即收斂,他的眼光已經移到墻壁上的另一張字畫上去了。雖然這種人絕對不會單獨來看你,但若在別人家里相遇,或在一個宴會里剛巧坐在你的身邊,那么你就不能不想個辦法了。首先你要明白,這種人大概在一-群人當中年紀較大或較小,或學問興趣較高,而同時在座的其他人比較俗氣一點,談天說地,問題無非是飲食男女,或出語粗俗,言不及義,使較有修養的人不屑一顧,因此他才獨自躲在一角。只要你知道其癥結所在,應付是不難的,你可以在幾句談話中探得他的學問與興趣如何,然后再與他談論下去。只要你有高明的問話技巧,就可以爭取到一個增長你學識的機會。他見你談吐不俗,易引你為知己,如此一來,僵局就打開了。年紀較大或較小的一類,亦因興趣不同,故趣味不相投合,原則上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
在社交上,說話恭敬,對人客氣,是一種美德,但不分青紅皂白的恭破和過分的客氣,就不合適了。假如你到一個朋友家里,你的朋友對你異常客氣,你每說一句話,他只有唯附和,每和你酬答時,總是滿口客套,唯忍你不高興,唯恐得罪你。如此一來,你一定覺得如芒在背,坐立不安。這情形你大概經歷不少,同時你就得想,你曾如此待客人嗎?雖然是客氣,但這客氣顯然只會給人痛苦,“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請大家謹記。開始會面時的幾句客氣話倒不成問題,若維續說個不停就不太妥當了。談話的目的在于溝通雙方的情態,會增加雙方的興趣,而客氣話,則恰恰是橫擋在雙方中間的墻,如果不把這墻搬走,人們就只能隔者墻作極簡單的敷衍酬答而已。
朋友初次會面客套后,第二、第三次的見面就應竭力少用,否則真摯的友誼必難以建立。客氣是表示你的恭敬或感激,不是用來敷行朋友的,所以要適可而止,多用就流于迂腐、浮滑和虛偽。有人替你做-點小事情,臂如說遞過一一杯茶,你說聲“謝謝”往往也就夠了。說客氣話的時候要充滿真誠,把平時對朋友的客氣話改為坦率一點,一定可以享受到友誼之樂,像背熟了似的沖口而出的客氣話,最易使人討厭。說話態度更要溫雅,不可急促緊張。還有,說時要保持身體的均衡,搖頭、擺身作態來幫助你說話的表情,并不是一件雅觀的動作。
貿為在社交上,缺乏真誠的客氣話,必不能引起對方的好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小弟才疏學淺,請閣下多多指教”。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公式化的恭維話,若從談話的藝術觀點看來,非加以改正不可。言之有物是說一切話所必備的條件。說恭維贊美的話一定要切合實際,到別人家里,與其亂捧-場,不如贊美房子布置的別出心裁,或欣賞墻壁上的一張好畫,或驚嘆一個盆栽的精巧,要主人喜歡,你要一無成見地認同別人的興趣。主人愛狗,你應該贊美他養的一條狗;主人養了許多金魚,你應該欣賞那些魚的美麗。贊美別人最近的工作成績,最心愛的寵物,最費心血的設計,比說上許多無謂的虛泛的客氣話要好得多。
對一種事物關心,除了欣喜之外還覺感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鐘子期死后,伯牙終身不再操琴,其感恩知己所以如此之甚者,除了兩人有相同的愛好外,子期能在他內心的深處,給他真摯的贊美。因此,善于說話的人,每每因句贊美的話說得適當,就為他的前途奠下了一個基礎,并非奇事。從內心說出來敬佩別人的話,才有意思。如果對方沒有清楚地研究過,就不能盲目地恭維,不切實際的恭維是容易使人討厭的。對一個有地位名望的人,贊美時所用的字詞應當慎重考慮。首先要想到,一個名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名人,一定是他在某一項工作上有特殊的貢獻,而在他成名之后,恭維他工作的人一定很多,積久生厭,你依胡蘆畫瓢用別人所用過的話來恭維他,是不會使他開心的,這些他聽得太多了。的的有成就的人,對于他的工作已成習慣,你的恭維若不能別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動他的心。對這種人,最好揀工作以外的事情去贊美他。要欣賞他那些不太為別人所知道的,卻是他自以為得意的事情。你不要以為既然不去恭維,不怕得罪人家便亂說,那就錯了。不由衷的話,很容易出問題。正如你不能隨便看見女人就贊美漂亮,如她知自己實在是不漂亮時,心里也許會覺得你是浮滑。對女人,你不妨贊美她漂亮,或說她活潑,或說她苗條,或說她健美,或贊美她的聰明才智與幽默,或恭維她家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教育兒女有方等。同是女人,各有不同長處,雖是贊美,也要加以選擇。因此,恭維話一不能亂說,二不能常常用同一方法,還有要注意的,就是不可多說。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自以為比別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風,然而,即使你真的比別人高明,這種態度也是要不得的。你不為對方留一點余地,好像要把他容迫到無路可走,才覺得滿意。這種習慣使你自絕于一切的朋友和同事,沒有人肯提供你意見,更不敢向你進一點忠告。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談論的十有八九沒有絕對是非標準的問題當中,你的意見不一定是對的,你為什么每次都要反駁別人的呢?有這毛稍卻是聰明人居多數,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趣的見解,以為如此可使人敬服,但些平凡的事實,是不必費心做更高保的研究,至少我們日常談話的目的,是消進多于研究的,又不是在嚴肅地討論問時。何必在項用的事情上爭執呢?因此,你要注意在輕松的談話中不可以太認真。
談話的目的在于想知道別人對某一件事情的意見是否和自己相同。他們希望別人也能和他們一樣地對某一-事物有同樣的看法,同時他們發現你的意見和他們的略有出人或是大同小異時,他們也很有興趣。如果談話雙方的意見一致,他們會感到一種同情的安慰,如果發現有差異時,他們也會感到這是一種刺激,能引起他們互相辯論。因此,當你聽見別人的意見和你一樣時,你要立刻表示贊同,不要遲疑。不要以為這樣做,會被別人認為你是隨聲附和,就不出聲了,這樣,雖然不會被別人誤解為隨聲附和,可是卻容易使人誤以為你并不同意。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不一致時,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不要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