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在于,痛并快樂著
齊秦的歌中有一句流傳很廣的歌詞:“痛并快樂著。”央視知名主持人白巖松寫自傳時,用這五個字做了書名。白巖松認為:在人的一生中,幸福和痛苦都只占5%,余下的就是平淡的生活。“因為我在追逐幸福,所以不免觸碰痛苦。”白巖松說。
為什么一句普通的歌詞會贏得人們的口口相傳,是因為它道出了我們生命中最普通的哲理一痛苦與快樂并存。人生中,有多少事情是“痛并快樂著”的呢?艱難的考研、辛苦的創.....生活總是充滿著矛盾。痛苦的世界里也許藏著快樂,快樂的世界里也許隱著痛苦,這就是哲學里的二律背反。
哲學家叔本華說:“人生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動著的鐘擺。”又說:“生命是一團欲火,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叔本華的人生歷程,那是這一哲理很好的印證過程。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合,這使他很少感到家的溫暖。當他17歲時,其父自殺,他也放棄了他被迫接受的商業業務訓練。年輕的叔本華卻感受到了與他年齡不相稱的生存的痛苦。盡管他擁有足夠的錢財,不必為生存而奔忙,盡管身體健康,盡管他有自己的理想,這一切都絲毫沒有減弱他那抑郁的情緒。后來他與母親不合,遠離母親,遠離家。
在哲學的道路上,叔本華也是一路坎坷。他的思想和著作不被人認可、贊賞和重視,大量的批評諷刺的言語,接踵而來。柏林大學講課的失敗,再加上他身體狀況的惡化,叔本華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最后權本華在孤獨中,在他那條被稱為“世界靈魂”的褐色卷毛狗陪伴下,度過他生命中的最后幾天。
叔本華的一生,可謂是痛并快樂著,盡管前方挫折和失敗重重,但都沒能動搖他堅定的信念。沒有動搖他的捍衛自己主張的堅定意志,他沒有屈服。他永不停頓,孜孜不倦地繼續他的事業、他的理想。同思想上的對手進行不妥協的斗爭。這位天才的哲學家是堅毅的戰士,是剛直的勇士。他為理想、為正義、為人生而戰。
在人生旅途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這時不要氣餒,因為要明白人生本來就是痛苦的,但切忌使自己陷人痛苦的泥沼中。我們應該接受痛,并快樂著。痛苦是你保持清醒頭腦的一劑良藥,是讓你反思的一面鏡子,要在痛苦中快樂地追尋你的信念。
“痛并快樂著”并不是一種阿Q精神的再現,它是一種樂觀的世界觀,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良好態度。快樂和痛苦相伴而生,沒有種快樂不是在相伴著巨大的痛苦之后而產生的。我們對一直擁有的東西不會覺得珍貴,但一旦失去后再重新擁有,那份快樂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