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必須得到化解
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因此而產生無形的心理壓力。我們常常認為壓力是外來的,一旦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就認為那是壓力。實際上,壓力是一種認知,是在個人認為某種情況超出個人能力所能應付的范圍時產生的。這就要求我們對壓力有個正確的認識,一個人能否順利應付壓力,取決于他對壓力的認識和態度。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則關于沙魚的故事吧
西班牙人愛吃沙丁魚,但在古時候,由于漁船窄小,加之沙丁魚非常嬌貴,它們極不適應離開大海之后的環境。所以每次打魚歸來,那些嬌嫩的沙丁魚基本都是死的,這不但影響了沙丁魚的食用味道,而且價格也差了好多。為延長沙丁魚的活命期,漁民想了很多辦法。后來漁民想出一個法子,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里。沙丁魚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自然加速游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最終,運到漁港的就是一條條活蹦亂跳的沙丁魚。從沙丁魚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適當的競爭猶如催化劑,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體內的潛力。當人們感受到壓力存在時,為了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必然會比其他人更用功。
麻省理工學院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用一個鐵圈把一個成長中的小南瓜圈住,以便觀察南瓜在生長過程中要承受多大的壓力。第一個月測試的結果是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第二個月,測試的結果是南瓜承受了1500 磅的壓力,這個結果完全超出了原先的估計。等到第三個月時,測試的結果簡直讓大家目瞪口呆,這個小小的南瓜竟然承受了300磅的壓力。當充滿好奇心的試驗人員打開這個不同凡響的南瓜的時候,發現南瓜被鐵圈箍住的部分充滿了堅韌牢固的纖維層,而且南瓜的根系也伸展到了整個試驗土壤。
一個小小的南瓜為了沖開鐵圈的束縛,尚能夠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并且積極地把壓力轉化成生存的力量。其實,大多數人都能夠承受超出他們想象的工作壓力,因為他們本身就擁有比自己想象中大得多的潛能。
處在各種壓力之下,也要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態。壓力是阻力,但壓力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催化劑,如果你在面對壓力時一味地害怕、困惑,那就很容易被壓力打垮,但如果采取了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最后就會發現,其實壓力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據調查,目前有80%以上的上班族認為自己缺乏職業安全感,擔心失業、覺得工作不穩定、缺少歸屬感、對工作前景感到憂慮、在工作中經常被挫傷自尊心等。這些無形的工作壓力會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引起各種不良反應,容易使人產生頭痛、失眠、消化不良、精神緊張、焦慮、憤怒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嚴重的還會有抑郁癥的征兆,如孤僻、絕望,甚至自殺等。
工作中有壓力是正常的,在日常工作當中,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種壓力。既然壓力是不可避免、又不可消滅的,那么就要學會自我減壓,使壓力保持在我們能夠承受的限度之內,不要發生“水壓過大,脹爆水管”的可怕事故。要化解壓力,就要不斷為自己設定目標,自我加壓。
壓力,是成功者的試金石。諸如,在職場上的競爭、忙碌會給人以無形的壓力,有些人被壓垮了,有些人卻可以把壓力變成燃料,從而讓生命更猛烈地燃燒。優秀的人不但能夠承擔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還能夠在環境相對輕松的時候給自己“加壓”。聰明的人總是在自己的背后放一根無形的鞭子,讓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的每一秒都處在適當的壓力下,這樣才有一種緊迫感,才能在工作中保持始終如一的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