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后再自強
遭遇人生的狂風(fēng)暴雨,戰(zhàn)勝它的法寶就是自強,自強是什么?自強是努力向上,是奮發(fā)進取,是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和不懈追求,是狂風(fēng)暴雨襲來時的傲然挺拔。想要自強,必先自知。能夠自知的人,也必定更加自立自強。
自強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在于其不怨天尤人,在于其永不言敗的堅韌不屈,在于自己的拼搏、奮斗。
張敏有點先天不足,在身強力壯者聚集的部隊,他的確相形見繼。他個兒小,身體又弱,照他自己的說法:“在部隊里當(dāng)戰(zhàn)士時樣樣不行。”就說甩手榴彈吧,按規(guī)定,甩30米就及格,但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用27米。他深知自己的弱點,很難當(dāng)一個好戰(zhàn)士。但又怎么辦呢!戰(zhàn)友們說:“有力吃力,無力吃智。你就靠小腦袋去闖世界吧。”他想想自己的確還有強項:腦瓜還靈活,平時很會講故事,是可以搞點腦力勞動,可腦力勞動多種多樣,又能干什么呢?
他終于做出了決定。這個決定還挺實際,與改善生活有點關(guān)系。那是有一次,他目睹詩人王吾增用一首詩換來稿費38.5元。那時候,一碗優(yōu)質(zhì)清湯牛肉面只要1角8分錢,一首詩競值200碗牛肉面啊,半個村子的人都夠吃了。又有一次,他在圖書館看到了一本《電影文學(xué)》,他才知道,拍電影原來是要有劇本的,而劇本當(dāng)然是由人寫出來的。他于是做出決定:搞寫作!同時他立下了一個很具體的目標(biāo):一定要寫一部電影!
他反復(fù)看那本《電影文學(xué)》,突然有了靈感,決定寫一個《岳飛》的電影劇本。他剛一動筆就突發(fā)奇想:要讓制片廠做好拍攝的;準(zhǔn)備啊。于是,像報喜似的,立即給八一電影制片廠去了一封信:“有一個青年戰(zhàn)士在寫《岳飛》的電影劇本,請做好拍攝準(zhǔn)備。”20天后,八一電影制片廠文學(xué)部來信了,信里說:“《岳飛》已有人寫過,作者叫陳荒煤,是位著名的藝術(shù)家。”同時又委婉地說,看到他的來信很高興,并囑咐他從生活出發(fā),寫寫自己身邊的事。這封信既讓他為自己的不知天高地厚而羞愧,又為編輯部能這樣耐心地鼓勵一個不知名的青年而感動。他把這封蓋有公章的信像圣旨一樣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得能倒背如流。
他明白了,必須多看別人寫的東西,否則怎么能寫出給別人看的東西?但是,他當(dāng)兵的地方是一個黃沙包圍著的農(nóng)場,那里沒有書,只有兩份報紙,但都鎖在指導(dǎo)員的抽屜里,不開會學(xué)習(xí)是看不到的。后來,幾經(jīng)周折,他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賣掉,換回了500元錢,500元,在那時候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這500元給他換回了八大捆書。五年后,他把那些書全看完了,期間,他寫了九個電影劇本,但一個也沒有被采用。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為本師團寫的-些劇本,被采用了,還獲過獎。
張敏退伍后,分配到-家化工廠,當(dāng)了一名工人,工作之余,他從沒有放棄過寫作。多少年過去了,他仍沒有寫出一個被采用的電影劇本,也沒有發(fā)表過一篇小說。沉痛,是可想而知的。最讓人痛苦的是來自一些人的嘲笑。別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作者”,常常有人這樣譏識他:“作者,最近有什么大作?“”這是往他的傷疤里散啊。但他都默默地忍著,與自己的痛苦做斗爭,與自己的無能做斗爭。一天上午,廠政治部的陳干事叫他去政治部一趟。他突然緊張起來:莫不是偷水泥的事被發(fā)現(xiàn)了?那是頭天上午,他用飯盒舀了些水泥,偷回家做了個棋盤。他忐忑不安地來到政治部。”老實說,你最近都干了些什么隱瞞組織的事?”陳干事問。“什么也沒干。”他下定決心不說。陳干事故意大聲問:“你沒有給報刊投過稿子?”他突然為之一振,被嚇軟的兩腿變得有力起來。他想起那天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于是干脆起來寫作,散文《獻給母親》就是那晚寫成的,第二天,又寫了一篇《蠶女》,都寄給了《解放軍文藝》。莫不是?就是!他的兩篇文章都被采用了。他激動不已地想:“15年啊!我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這條泥濘的小道上爬了15年,總算有一只手摸到文學(xué)殿堂的門了!”
1980年5月,他終于調(diào)到了《革命英烈》編輯部。他拼命地工作,幾年后,中篇小說《黑色無字碑》終于列入了西影廠的改編計劃。夢想終于成真了。1985年,他調(diào)人西影廠。
一天,導(dǎo)演黃建新找到他,說了一個讓機器人開會的構(gòu)想,問他能不能寫一個電影劇本,但有個條件,要快。他想:“這是廠長和導(dǎo)演送給我一個做夢的枕頭,如果拒絕,那是三代智障者!”他咬咬牙,當(dāng)機立斷,說:“后天上午給你初稿。”他想:在生命的旅途上,有慢跑也有快跑,但在要緊的時候,一定要快跑——用最快的速度去拼搏!第二天,他一口氣寫了1.8萬字,晚上9點,出現(xiàn)在他眼前的全是藍條格子,胳膊也抽筋。第二天一早,他把這1.8萬字交給黃建新說:“中午,中午才到期,剩下的中午給你!”中午11時半,他完成了2.5萬字的劇本,黃建新看著他,說:“你快回家睡覺去,臉都成綠的了。”這個劇本就是《錯位》,就是備受觀眾稱贊的、獲得羅馬尼亞電影節(jié)獎項的《錯位》。
人經(jīng)常埋怨環(huán)境、埋怨別人不適合自己,或者自己不適合別人。于是就不斷去做出改變,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人。不斷做出改變的背后,其實只是將貴任推卸給環(huán)境和別人的借口,但問題根本不在外界和別人身上。正所謂“人貴自知”,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自我反省,無論他去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他都會犯同一個錯誤,最終只會落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不知道自己應(yīng)該要歸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