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得剛好(2019新版)
- 郭德綱
- 1358字
- 2019-10-28 18:07:02
天津同行
剛到北京的時候,過年我都覺得不習慣。天津一進臘月就有極濃的年味,很傳統。天津這樣的城市很傳統。天津的京劇、鼓曲、相聲能保留得原汁原味,跟這個很有關系。天津對相聲起到了保護作用,在別的城市,傳統藝術不會有這么原汁原味的體現。不過也有一個弊端,就是它很難再往前發展。海河水出高人,但不養能人。傳統的另一面會有狹隘的表現:“我們這東西四百年不能動,永遠不能動。”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這是天津的特點。
由于這個城市的特殊性,導致我們家鄉從藝人員的心態也很奇特。天津的相聲界就好比一個碗,我們常年在碗里你爭我斗,當我跳出來才發現,碗里面的就四粒米可爭,碗外面是一片麥田。但是都在碗里的時候,有誰會出去找麥田?這就是天津保護得好但不會得到更大發展的原因。我是天津人,我說這個話并不是詆毀家鄉人,其他行業我不了解,我只說我這個行業。
我特別希望我的同行們都好,憑什么我們這行就得水深火熱?說相聲的怎么就得蹬一自行車,帶一飯盒,里面裝倆韭菜餡餅?憑什么咱們就不能好呢?前提是我們為什么不能團結呢?為什么?這是讓我特別心痛的地方。這行沒有義氣。唱歌的,你三千一場,太貴了,我找他去;他更貴,他六千。說相聲不是,你找他五百,你找我一百就行。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我也希望能幫助他們,我說我伸手拉他一把,他只是把我的表摘走了。你說這怎么弄?
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憑一己之力扭轉不過來這么多人數十年的一種心態。我能幫天津相聲界的無非就是帶著他們一塊兒演出,但好多人排斥這個。我問過他們,我說你跟我,不是能活得好一點兒嗎?他說我跟你一場一萬,萬一哪天你不用我了,我回去連一場三十的都沒有了。他為了保住一生的飯碗,寧可接受一場三十,也要拒絕出去掙這個一萬。一個人一個活法,不是我能左右得了的。
好多人告訴我說天津同行罵你,我說,嗐!數出兩千塊錢來扔后臺上,當時他們就能打起來。要是別人說這話你可能不愛聽,我這樣說你不會往心里去,因為我是天津人。我說這話是咬著牙說,其實我心里很痛。你們就不能好好的嗎?就不能大氣一點兒嗎?咱們都好不行嗎?
這么多年,中國相聲界教會了我很多事情。其實北京同行有可愛的地方,終歸是天子腳下嘛,吃過見過,見過高人,巴結幾個領導,蒙騙幾個企業家,順手干個買賣,活得還算不錯。天津同行可能有的地方我們不敢茍同,天津相聲界最少有十位我很尊敬的前輩,臺上臺下人品都非常好,除了這十位之外那些人就值得商榷。他們活得太單純,在他們心中最好吃的就是早點,世界的盡頭在楊村。他們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溫飽問題,第二是廉恥問題。
友人埋怨我不會說話,嗬,相聲演員的話我全會。滿臉堆笑、一片深情、韜光養晦、話到舌間留半句、不膨脹、不讓人逮漏洞……這有何難?我不愿那樣做,我厭煩了,我說的是實話,捧我的罵我的,對我來說都不起作用,我知道我是誰,我知道我的目的。有一天,真因為我的原因走到盡頭,那是我的事。
曾經某個電視臺采訪于謙,說如果把郭德綱比喻成一種動物,你覺得是什么?于謙說:“他就是一只猩猩。聰明、睿智、靈敏,但是頭腦簡單,你打它一拳,它馬上打你一拳。”可能這也是我這個人不太適合干這行的原因所在。我愛相聲,我怕它不好。所以,有人對相聲怎么樣,我心里會不舒服,我又攔不住自己這張嘴,難免有的話會得罪人,但歸根到底一句話,我希望相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