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為國羽翼,如林之盛

  • 吾國有秦
  • 寡人可不乖
  • 3015字
  • 2020-03-24 00:55:31

隗狀游說李斯之時,秦胡亥也沒有閑著,一下大朝會,他就帶著章邯和公孫畢出了咸陽宮。

以宗室補關中子自成一軍,是羋南的主意,秦胡亥思慮過后,便同意了這個意見,用自家人總好過用外人。

望夷宮,北校場。

兩萬名新軍以什伍為組,屯百為基排成四個方陣等待皇帝的檢閱,石青色疊壓全盔下,前甲,后甲,披膊,盆領,臂甲和手甲一應俱全,腰系長劍,持長戟,銅脊盾,背負矢箙弓弩,可謂盡俱咸陽武庫,全副武裝,不差絲毫。

秦胡亥在郎中令公孫畢以及中書謁者令景夫的陪同下登上了高車,穿梭巡視于方陣之間,公孫畢為御者,景夫為參乘。

依舊是玄衣纁裳,系白玉珠,戴十二旒冠,佩玉具劍的打扮,非是秦胡亥不喜甲胄,而是其人太過瘦弱,身著俱甲無論怎么看都有一種沐猴而冠的感覺。

秦軍自商君變法以來,法令森嚴,獎罰明確,百余年來已成體系,秦胡亥原本打算的慷慨陳詞被章邯及時制止了,這不是君王該做的事情,軍功爵下,君主無需以言語鼓勵士卒,畢竟說的再好聽,也沒有明明確確的爵、歲奉、賜田、宅、仆等來的實惠。

秦人歷來奉行“利祿官爵,摶出于兵”,“富貴之門,必出于兵”,的價值觀,所以對秦人而言,喜戰不懼死,為卒門楣榮。

秦國,既是一部戰爭機器,運轉百年而無異,然一旦停止卻轟然倒塌。

咸陽宮,安貞殿。

章邯奏道:“宗室軍已初成,雖未經戰陣難堪大用,然戍守、警巡則可矣,八千關中子皆按銳士而操練,自陛下返咸陽至今已有月余,初具戰陣之形,然時日過短,又少于廝殺,臣以為,可順而追擊,不可逆而固守。”

“校場之上。”秦胡亥問道:“仍需多久之時,可成?”

“陛下。”章邯沉聲道:“臣以為,校場之兵,數載同一日,時久而兵衰,古來強兵,皆無練而成。”

“章卿的意思是?”秦胡亥不解,兵不練怎么成?

“陛下。”章邯道:“新軍已成陣,則可至疆場以戰,聞鼓而進,銘金而退,數次交鋒,余者可為用。”

秦胡亥聽明白了,章邯的想法就是讓新軍去做炮灰,幾次交戰活下來的就算合格了,可是穿著最好的甲胄,拿著精銳的武器,又是以宗室子為主組成的軍隊去做炮灰,這也太過于浪費了吧?

“如此,難免傷亡慘重。”秦胡亥道:“新軍為寡人一手促成,軍卒又皆爵三級而入,章卿所言,怕是得不償失。”

“若陛下以新軍僅為戍守警巡之責,臣此法靡費矣,若陛下以新軍為強軍,則臣此法,必然也!”

君臣談話一時間陷入了僵持,郎中令公孫畢忙站出來圓場道:“新軍為陛下一手而操之,臣請陛下為新軍賜名號。”

“嗯。”秦胡亥沉吟,他想了想道:“寡人以建新軍,自是引以為天子親軍,如此便號羽林如何?其官長為中郎將,暫有郎中令代之。”

“羽林?”

“為寡人之羽翼,如林木之繁盛!”

“彩!”

“寡人聞。”想了想秦胡亥道:“驪山之徒,皆以戰陣之士而操之,若補于新軍如何?”

“陛下不可。”章邯聞言忙出聲勸道:“刑徒之人皆六國亂法之輩,好勇斗狠,行必以鞭笞,戰必以厚賞,如此之眾,難堪大任。”

想不到章邯對刑徒軍居然是如此評價,看來歷史上章邯以刑徒軍出關而戰,也真是無奈之舉。

趙高雖誅,但秦胡亥如今所要面臨的局勢并不比歷史上的秦二世要強到哪里去,后人常常以今而論古,浮想聯翩,假如蒙恬不死會怎樣?嶺南大軍北上會怎樣?然而答案確是現實也不怎么樣。

秦胡亥初來之時,也曾暗暗竊喜,畢竟他來的時間是始皇帝在位之時而不是烽煙遍地咸陽破城在即,自以為只要除了趙高就可以高枕無憂,至于六國不過土雞瓦狗而已。

然而如今接觸多了,深入了解以后,秦胡亥才發現一切都是自己想當然。

秦軍的戰斗力強不強?這個問題在后世被廣大網友以鍵盤為標炒的火熱,普遍認為秦軍的戰斗力堪稱五千年來王朝制下位列第一,曾幾何時,秦胡亥也深以為然。

可實際上呢,秦軍的實力強歸強,但絕對沒有那么夸張,既是與同時代的六國相比,也沒有絕對的優勢。

“秦人其生民郟阨,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埶,隱之以阨,忸之以慶賞,酋之以刑罰,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無由也。阨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賞相長也,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眾強長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這是戰國后期荀況對于秦國的描寫,也是后世之人判斷關于“秦國軍事制度”優越性的最直接的史料表述,但是,引述者往往忽略荀子說這段話的背景,以及他的結論:“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以敵湯武之仁義;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兼是數國者,皆干賞蹈利之兵也,傭徒鬻賣之道也,未有貴上安制綦節之理也。”

荀況所說或許有夸大之嫌,但其中的論點卻是真實的,秦國通過商鞅變法使國內的窮苦民眾向君主求取利祿的辦法,除了作戰就沒有別的途徑。

拿兵役制度和功賞制度來對比,秦國因為集權和嚴刑峻法使得它要優于東方六國,但終究還是希圖功賞、尋求利益,秦人作戰不是為了君主也不是為了國家,而是完全為了自己的豐厚利益,這也是章邯沒有讓秦胡亥于新軍中慷慨陳詞的根本原因。

而秦朝的徹底崩潰也于他所實行的兵役制度有著直接關系,秦國并沒有后世所認為的常備軍,或者說很少,宦于王者的僅有郎中令部與咸陽中尉部,不過萬余人。

規模龐大的秦軍多是由更卒組成,為徭的一種,也就是應召兵,秦國的“發屯”、“興卒”以戶籍為基礎,以“個體”為單位征召“屯卒”,普通百姓輪番服役,所謂長城軍團與嶺南軍團皆是如此。

陳涉與吳叔的大澤鄉起義,本質上就是這些更卒的兵變,東方的復國熱潮也使得秦中央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喪失了對廣大秦軍的控制權。

更為可悲的是,作為秦軍的根基,關中老秦人在始皇帝一統六國之時就已然是強弩之末,丁男披甲,丁女轉輸,秦法之下,人盡其用,不能打的只有死,能打的就打到死,因此才會出現雖未經大的動亂,但漢初“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的記載。

除卻剛剛組建的羽林軍,藍田大營與灞上大營所屬的十萬秦軍正卒,多是由蜀中、河東、南郡等地民眾組成,天下一旦動亂,大秦百萬雄兵即會成為紙面數字。

“少府。”秦胡亥揉著額頭,說道:“先君陵寢之地上宮闕完工之后,就暫不征召徭役了。”

“陛下。”章邯不解,他道:“如此,陛下之陵寢動工,人力或短缺。”

“寡人尚未加冠,修墳也不急于一時。”秦胡亥擺擺手,決議道:“驪山刑徒,寡人有意征召為中卒,一應武備,還望少府籌劃。”

“唯。”章邯雖不解,但也不再多問,躬身領命道。

“景夫!”見章邯領命離去,像是想起什么,秦胡亥招呼著中書謁者令道:“安排一下,寡人明日至將作監。”

“唯!”

待章邯離去后,秦胡亥沒有讓內侍陪同而是獨自一人步行于咸陽宮復道內,如今趙高以除,李斯也逐漸放權給自己,是時候該仔細規劃一下天下大勢了。

誠然,王賁、李信等皆是名將,但對于平叛六國,秦胡亥心中還是擔憂無比,關中男丁幾近枯竭,已無多少丁壯可征,新建的羽林軍中的八千良家子已然抽空了咸陽周邊數縣,厚賞、嚴罰是百余年來秦軍的準則,老秦人被壓迫的久了,尚能在這一制度下繼續恭順下去,然而山東六國之民可不是秦人。

翻開歷史上的反秦各大勢力,不難發現,這其中有大部分將領與士卒都是原來的秦將、秦軍,嘩變遠比民亂要難對付的多。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時至今日,即使是老秦人出征作戰也不會慷慨激昂地高呼著:“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了,商君變法強大了秦國,也使得秦國失去了秦人的民心。

即使這樣,秦胡亥也知道秦法暫不能改不能廢,一切都要待武力鎮壓東方之后徐徐圖之,否則,秦國就連最夯實的基本盤也要丟了。

于復道之中,走著走著,漸漸地,月明星稀,光亮投射在秦胡亥身上,影子拉的很長很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深水埗区| 招远市| 铜梁县| 库尔勒市| 金湖县| 海门市| 佛坪县| 台南县| 石楼县| 洛隆县| 海南省| 高碑店市| 阿合奇县| 西吉县| 南漳县| 三穗县| 罗城| 竹北市| 通榆县| 东城区| 益阳市| 岑巩县| 汝阳县| 夹江县| 怀集县| 梓潼县| 泗洪县| 磐石市| 盐津县| 鹰潭市| 宜兰市| 嘉荫县| 山西省| 安达市| 盈江县| 中西区| 从江县| 龙里县| 蚌埠市|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