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拒絕拖延 好好做事就該雷厲風行

現在大家經常講的一個詞就是“拖延癥”。其實就是一種辦事拖拉,不到最后截止時間就不抓緊做事的壞毛病。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做事,我們都得有一個基本的觀念,那就是只要自己認定的事情,就必須有雷厲風行的手段,迅速地行動起來。與之相反,長時間的空想而沒有實際的行動傷害的終歸是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事業。

天馬行空易,腳踏實地難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時候很愛空想,于是父親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向一位思想家請教:“你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成功的關鍵是什么?”思想家告訴他:“多思多想!”

這人聽了思想家的話,仿佛很有收獲。回家后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一動不動地開始“多思多想”。

一個月后,這人的妻子跑來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從您這兒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樣。”思想家跟著到那人家中一看,只見那人已變得形銷骨立。他掙扎著爬起來問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飯,一直在思考,你看我離偉大的思想家還有多遠?”

思想家問:“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

那人道:“想的東西太多,頭腦都快裝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腦袋上長滿了頭發,收獲的全是垃圾。”

“垃圾?”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產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我們這個世界缺少實干家,而從來不缺少空想家。那些愛空想的人,總是有滿腹經綸,他們是思想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這樣的人,只會為我們的世界平添混亂,自己一無所獲,也不能創造任何的價值。

在父親的教導下,海明威后來終其一生都喜歡實干而不是空談,并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無數推崇實干而不尚空談的“硬漢”形象。作為一名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著自己的行動哲學。“沒有行動,我有時感覺十分痛苦,簡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說。正因為如此,在讀他的作品時,人們發現其中的主人公們從來不說“我痛苦”“我失望”之類的話,而只是說“喝酒去”“釣魚吧”。

海明威之所以能寫出流傳后世的名著,就在于他一生行萬里路,足跡踏遍了亞、非、歐、美各洲。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經去過的地方。在他實實在在的行動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想法是件好事,但要緊的是付諸行動去做事。任何事情本來就是要在行動中實現的。

奇跡只差行動

要成功,你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去思考,你必須邁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一位美國老太太從紐約步行到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市。抵達后,記者問她:“請問您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

她回答得非常輕松:“我邁出了第一步,我所做的一切就是這樣。當我走了第一步,接著便有了第二步,然后再一步,一步一步的,我就到了這里。”

邁出第一步真的很重要,這表明你已經開始行動了。一旦行動起來,如果你決心成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你就會進入狀態,你就會背水一戰,你就會積累沖勁。沖勁將有助于你走向成功,因為行動起來的沖勁能夠比較容易地克服一些障礙。一匹狂奔的戰馬,再大的障礙也很難阻止它前行。

智者雖有謀略,但如果不立即行動,也將一事無成;愚者雖少智慧,只要在行動中磨練自己,也將心想事成。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忘記提醒自己:立刻行動,首先邁出第一步,切勿錯失良機!

有句名言說得好:“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動更重要更珍奇了。”行動起來總會帶來價值,沒有行動就沒有價值。只要你強迫自己邁出第一步,繼續前進就不那么困難了,只要你立刻行動起來,再難的事情也會變得很容易。

美國巨星史泰龍曾經出身貧苦,11歲時父母離異,隨后沒過幾年便輟學在家。只因看了一場精彩的電影之后,便狂熱地愛上了電影,并立志成為電影演員。

盡管他知道自己有口吃的毛病,沒有文化,人長得又不特別帥氣,但是,他全然不顧,立即開始了行動。

他找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名錄,開始照著上面的地址,一家一家地去推薦自己。諷刺,挖苦,嘲笑……沒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他。

“你這個樣子怎么可能做得了電影演員呢?”

“算了吧,我們才不會要你哩。”

“走遠一點,這里不是你做夢的地方!”

……

越是這樣,史泰龍越是覺得:“我一定要成為好萊塢的電影明星。”

“你死了這條心吧,不要再來了,我們公司不歡迎你。”在近1000次遭到拒絕后,史泰龍并沒有灰心,而是根據自己之前行動全部遭到拒絕的實際體驗,寫了題為《洛奇》的劇本。然后又一次一次地走進一家又一家電影公司。后來終于有人愿意出錢買他的劇本,但不是由他來主演。盡管此時他饑寒交迫,他還是說“NO”。

在將近1900次時,史泰龍終于如愿以償。由他主演的電影《洛奇》一炮打響,他成為了超級巨星。1977年,他憑借自編自演的電影《洛奇》獲得了第49屆奧斯卡、第34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編劇獎提名。后來,又因《洛奇》和《第一滴血》兩個動作系列電影成為80年代好萊塢動作明星的代表。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如果沒有行動,就沒有史泰龍的一切。絕大多數人整天思前想后,而不敢挪動一下腳步,必將一事無成。

有些人總是眼睜睜地看著到手的機會跑掉,為什么呢?因為他們不敢行動,怕準備不充分,會失誤;怕一腳邁不好,會跌倒。當他一切都準備好之后,卻又時過境遷,再采取行動已經毫無意義了。

很多東西原本就是要在行動中去學習,去見識,去經歷,而不是事前就可以準備的。你想在事事準備好后再行動,也許永遠也動不起來。因此,一旦你立定目標,就要當機立斷,大膽地去行動。

別拖著,快去好好做事

在人類前進的道路上你會發現,成功更偏愛那些立即行動的人。

比爾·蓋茨說:“想做的事情,馬上動手,不要拖延。”這是比爾·蓋茨的成功經驗,他的這種經驗,同樣也適用于我們。

如何做到“想做的事,立即去做”?這就需要你養成從小事做起的習慣,當這種習慣深扎于你的內心之后,你就會達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比爾·蓋茨曾向他的員工談起他的成功之道,他說:“我發現,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刻動手去做,空談無濟于事!”比爾·蓋茨的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

很顯然,要能馬上行動,就要克服許多人常有的拖延習慣。

拖延是一種習慣,行動也是一種習慣,不好的習慣要用好的習慣來代替。

仔細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遲早要做,為什么要推后再做?立即做完以后可以休息,而現在休息,也許往后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歡拖延的,現在就下定決心,將它改善。

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當你可以激發自己的行動力的時候,你會非常有沖勁,會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拖延是行動的死敵,也是成功的死敵。拖延使我們所有的美好理想都變成真正的幻想;拖延令我們丟失今天而永遠生活在對“明天”的等待之中;拖延的惡性循環使我們養成懶惰的習性、猶豫矛盾的心態。這樣我們就成為一個永遠只知抱怨嘆息的落伍者、失敗者、潦倒者。成功學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生活如同一盤棋,你的對手是時間,假如你在行動前猶豫不決,或拖延地行動,你將因時間過長而痛失這盤棋,你的對手是不容許你猶豫不決的!”拖延是這樣的可惡,然而卻又這樣的普遍,原因在哪里?

成功素質不足、自信不足、心態消極、目標不明確、計劃不具體、策略方法不夠多、知識不足、過于追求十全十美,這些都是原因。

停止拖延,比爾·蓋茨先生提示,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質,缺什么,補什么。

以下是比爾·蓋茨對克服拖延,立即行動的對策的探討。

1.做個主動的人。要勇于實踐,做個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個不做事的人。

2.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后才去做,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將來一定有困難,一旦發生,就立刻解決。

3.創意本身不能帶來成功,只有付諸于實踐時創意才有價值。

4.用行動來克服恐懼,同時增強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懼自然會立刻消失。

5.自己推動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來推動你去做事。主動一點,自然會精神百倍。

6.立刻開始工作。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準備工作上,要立刻開始行動才好。

7.態度要主動積極,做一個改革者。要自告奮勇去改善現狀,要主動擔任義務工作,向大家證明你有成功的能力與雄心。

更快,更好,更強

假如你具備了知識、技巧、能力、良好的態度與成功的方法,懂的比任何人都多,但你依舊不能成功,這是因為你還必須要行動,一百個知識不如一次行動。

假如你終于行動了,還不一定會成功,這是因為太慢了。在現代社會,行動慢,等于沒有行動。你只有快速行動,立刻去做,比你的競爭對手更早一步知道和做到,你才有更多成功的機會。不論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你都可以輕易得到任何你所需要的知識與信息,你也會知道昨天晚上,你的競爭對手是否比你多掌握了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信息。

或許,現在的年輕人輕易就可以知道這世界上每位成功人士的經驗,就像你和別人現在看的這本書一樣,在未來,他們都將是你的競爭對手。這些事情在告訴我們:必須掌握時間,立即行動!能夠超越你競爭對手的關鍵,能夠幫助你達到目標的關鍵,能夠幫助你占領市場的關鍵,能夠幫助你成功致富的關鍵,只有兩個:一是行動,二是速度。

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拖延,失敗者的最大的弱點是猶豫不決,這些人天天在考慮、在分析、在判斷,遲遲不下決定,總是優柔寡斷。好不容易做了決定之后,又時常更改,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抓怕死,放怕飛。終于決定要實施了,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拖延,不行動,告訴自己:“明天再說”“以后再說”“下次再做”。這樣的人,不曉得多不多。也許讀者身邊就有這種人,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成功呢?必須知道拖延與猶豫是失敗的原因,行動與速度是制勝的關鍵。“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讓我們激發心中的動力,一起行動起來,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身實力變得更強……

因為行動可以改變你的命運,改變他人的命運,改變大家的命運,改變整個世界的命運。讓我們用行動打造自己,在一步一個腳印中,把握成功的真諦,認識并重塑自我。

方法總比困難多

沒有不可解決的困難,只有無法逾越的心靈堡壘。

敢于應對挑戰的開拓者個個都是解決問題,排除困難的高手。開拓者明白:困難可以把人擊垮,也可以讓人重新振作。當人沒有勇氣面對困難時,它們是不可逾越的高山;當人借勇氣,憑毅力克服那些困難后,回頭再看時,它們不過是一只只紙老虎。

作為一名出色的開拓者,他們更是敢于面對形形色色的困難。因為,說白了,他們的工作就是帶領自己的下屬,以最圓滿的方式解決瞬息萬變的商場上的問題,以無畏的勇氣去面對困難。

阿道夫·達斯勒被公認為是現代體育工業的始祖,他憑著不斷創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終身致力于為運動員制造最好的產品,最終建立了與體育運動同步發展的龐大體育用品制造公司。

阿道夫·達斯勒的父親從早到晚靠祖傳的制鞋手藝來養活一家四口人,阿道夫·達斯勒兄弟兩個有時也可以幫助父親做一些零活。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家店主將店房轉讓給了阿道夫·達斯勒兄弟,并可以分期付款。

兄弟倆欣喜若狂,可資金仍是個大問題,他們從父親的作坊搬來幾臺舊機器,又買來了一些舊的必要工具。魯道夫和阿道夫正式掛出了“達斯勒制鞋廠”的牌子。

建廠之初,他們以制作一些拖鞋為主,由于設備陳舊、規模太小,再加上兄弟倆剛剛開始從事制鞋行業,經驗不足,對市場又不是很了解,款式上也是模仿別人的老式樣,這種種原因導致生產出來的鞋沒有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銷售情況不是很好。

出師不利的困境沒有讓兩個年輕人打退堂鼓,意想不到的困難,更沒有使他們退縮。他們想方設法找出矛盾的根源所在,努力走出失敗的困境。

聰明的阿道夫通過學習了解到:那些企業家的成功之道在于牢牢抓住市場,并且創造生產人們喜愛的產品,只有推陳出新才能贏得市場。而他們生產的款式已遠遠落后于當時的需求。

兄弟倆通過市場調查,最后得出結論:他們應該立足于普通的消費者。因為普通大眾大多數是體力勞動者,他們最需要的是既合腳又耐穿的鞋。

再加上阿道夫是一個體育運動迷,并且他深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將越來越會成為人們的第一需求,而鍛煉身體就離不開運動鞋。

兄弟倆確定好目標后,就勇敢地開始轉型。大膽的他們把自己的家也搬到了廠里,在廠里一待就是一個多月,終于生產出幾種式樣新穎、顏色獨特的跑鞋。

然而,任何一種新產品推到市場,都有一個被消費者認識的過程。當兄弟倆帶著新鞋上街推銷時,人們首先對鞋的構造和樣式大感新奇,爭相一睹為快。可看過之后,真正掏錢買的人很少,人們看著兩個小伙子年輕、陌生的臉孔,帶著滿臉的不信任離開了。

一連許多天,都沒有賣出一雙鞋,兄弟倆四處奔波,向人們推薦自己精心制作的新款鞋,但都受到了同樣的冷遇。兩個人開始有些灰心了。

兄弟倆本以為在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之后生產出的鞋子,一定會暢銷,可市場卻又一次無情地打擊了兄弟倆。他們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里。無法解決的困難又一次讓兩個年輕人陷入絕境。

可在阿道夫·達斯勒的字典里沒有“輸”這個字,只有膽氣陪伴著他,去闖過一個個難關。

在困難面前,兄弟倆沒有消沉,沒有退縮,沒有棄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迎著困難而上,在仔細分析當時的市場形式和自己工廠的現狀后,勇敢地從中找出了解決的辦法。

兄弟倆商量后決定:把鞋子送往幾個居民點,讓用戶們免費試穿,覺得滿意后再向鞋廠付款。

一個星期過去了,用戶們毫無音訊。兩個星期過去了,還是沒有消息。兄弟倆心中都有些焦躁,有一些坐不住了。

在耐心的等候中,又一個星期過去,他們現在唯一的辦法也只有等待了。一天,第一個試穿的顧客終于上門了。他非常滿意地告訴兄弟倆,鞋子穿起來感覺好極了,價錢也很公道。在交了試穿的鞋錢之后,又訂購了好幾雙同型號的鞋。

隨后不久,其余的試穿客戶也都陸續上門。一時之間,小小的廠房竟然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鞋子的銷路就此打開,小廠的影響也漸漸擴大了。

兄弟倆沒有被初次創業所遭受的種種困難所嚇倒,面對資金不足、經驗不足、信譽缺乏等困難,他們憑著自己的信心和勇氣一一攻克。為日后家族現代體育工業帝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這些困難,在勇敢者眼里是不足為懼的,而在那些懦弱者的心目中,困難總是不可逾越的,他們習慣高估困難,從而給自己的無能披上一件遮羞布,為自己的懶惰搭一張溫床。而所有那些把困難壘高的人,無一例外地都把自己劃分到了失敗者的行列中。

在人生旅程中,難免會遇到或多或少的阻力和困難。但是,我們沒有必要高估困難。其實困難是一只紙老虎,你怕它,它就會兇猛,你不怕它,僅一指就可捅破。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順水行船就很方便,水流船自行,遇險處便應盡力“順水行船”,費力不多而效果大。智慧之人不鉆死胡同,此路不通,他會隨機就勢,順水行船,另謀良策。

十八世紀初期,一個晴朗的夏日,一支強大的英荷聯合艦隊,突然出現在西班牙的加的斯港。這支艦隊的作戰企圖是奪取這個港口,控制地中海的入口處。

指揮這支艦隊的是大英帝國國王威廉三世派遣的奧蒙德公爵和喬治·魯克爵士。這支龐大的艦隊在臨近港口時,由于敵情不明,兩位指揮者不敢貿然發動進攻。事實上,當地守軍并沒有太堅固的防御。如果英荷聯合艦隊發動突然進攻的話,則可一舉拿下港口,奪取制高點,輕而易舉地獲勝。然而,艦隊的二位指揮者都是貴族出身,平時吃喝玩樂在行,打起仗來卻沒有多少計謀。

魯克爵士倒還有些主見,說:“國王這次命你我遠征,我們應該盡快解決戰斗,突然占領港口,這樣才能有立足之地。否則,艦隊的水和食品用完了怎么辦?”他主張立即進攻。

而奧蒙德公爵卻說:“我看,還是穩一點為好,我們遠道而來,是為了占領這個港口,不是打一仗就走。要是貿然行動,導致全軍覆沒,國王一定會怪罪你我,割去爵位事小,丟了性命可就不值得了。”

喬治爵士聽他這么一說,也覺得負不起責任,問:“你說該怎么辦呢?”

“命令水兵乘小船分批登陸,搶占灘頭陣地,奪取要塞,逐步占領港口!”奧蒙德公爵主意十分堅定。

一聲令下,士兵們紛紛跳上小船,向灘頭發起沖鋒。開始十分順利,基本沒有遇到抵抗。英荷聯軍以為當地守軍被嚇破了膽,不敢抗擊了。

實際上,英荷聯軍的作戰企圖一開始就被西班牙人識破了,他們火速調集兵力,調整部署。但是,由于當地兵力不足,暫時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抵抗。

英荷聯軍進攻順利,得意忘形,一路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就連教堂也不放在眼里,縱火便燒。這種燒殺搶掠,褻瀆神明的行為大大地激起了當地民眾的強烈反抗,老百姓紛紛起來用自制武器對抗英荷聯軍。英荷聯軍則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奧蒙德公爵和魯克爵士指揮作戰不力,缺乏統一計劃,使得英荷聯軍一遭到抵抗,便亂了陣腳。西班牙守軍則借機從容地加強了防衛。

戰斗持續了近一個月,英荷聯軍多次發動進攻都沒能拿下港口,眼看著食品和淡水快要用完了。奧蒙德公爵和魯克爵士非常沮喪。

“再打下去我們可支撐不住了,還不如收兵回國吧!保存一點兵力也好向國王交差。”魯克爵士建議。

“只有這樣了,讓各艦清點人員和食品及淡水儲備量,計劃好每天的消耗,我們起程吧。”奧蒙德公爵最后下了決心。

當艦隊正準備掉頭返航時,兩位指揮官突然接到一份報告:“一批西班牙運寶船,剛剛停靠在離加的斯港不遠的維哥灣。”

一聽有運寶之船,奧蒙德公爵和魯克爵士頓時來了精神。公爵說:“感謝萬能的上帝,我們發財的機會來了!遠洋出征這么長時間,一無所獲,若能搶得這批寶物,大家發財不說,回去在國王面前也好說話了。”

爵士接過話來說:“登陸作戰我們沒有經驗,在海上攻擊不一定不行。況且,對手是運送寶物的商船,沒有什么防衛力量。這真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報仇之機會呀!”打敗仗的時候,他們埋怨上帝,此時,他們又都開始贊美上帝了。

“目標維哥灣,全速前進!擊沉寶船,人人有份!”這回奧蒙德公爵的命令充滿了自信心。海軍們在黃金寶物的刺激下,對維哥灣運寶船隊進行了瘋狂的襲擊,將船只全部擊沉,燒毀,俘獲。同時,劫得一百萬英鎊。

回到國內,奧蒙德公爵和魯克爵士,添油加醋地向威廉三世報告“戰況”,同時交出了部分搶到的英鎊。

威廉高興之下,不僅沒有對二人治罪,反而還大大地表揚了一番。

奧蒙德公爵和魯克爵士在攻打西班牙加的斯港時,意外遇上運寶的船,便“順風扯旗”地將一船寶物占為己有。

奧蒙德公爵和魯克爵士對港口發動了多次進攻,未能取得戰績,后來來了一運寶之船,因為船上有寶,士兵們不顧一切,奪取了勝利。奧蒙德公爵和魯克爵士回到國內不但沒有被治罪,反而受到了嘉獎。這正是東方不亮西方亮。

擺平困難之事,好比治水:事情復雜強大了,就要躲過沖擊,如用疏導之法分流;對于比較容易辦的事情,就抓住時機解決它,就像筑堤圍堰,不讓水流走。

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如果不能快刀斬亂麻,也可以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斗糾紛,最好動口勸說,避免動手參加。直面對手,應避實就虛,避其鋒芒,迂回而進,制造事端,攻其要害,使其受到阻礙,受到牽制,讓別人不得不分出精力來顧及另一件事情,方可自解,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或在別人還沒有準備時,先開拓自己視野,摒棄不合理的慣性思維。此法運用得當,可一舉多得。

疏堵結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聲奪人,先聲奪人亦即圍魏救趙戰術的運用,其關鍵就在于利益的得失。只有抓住對方的利益所在,使其看到有遭受損失的可能,對方才會改變主張,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選擇或讓步,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要擺脫難辦的事和人,此招的使用是普遍的,其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在雙方旗鼓相當或對方占據優勢的情況下,為了擊敗對方,就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此外,還要從公共關系方面下工夫,給對方造成威脅。在這樣的形勢下,對方必須要采取補救措施,這就要付出人力和物力,原有的優勢或主動權就有可能喪失。雙方的力量通過一系列戲劇性的變化,使自己的力量不斷增強,對方的力量不斷削弱,這就為自己最后獲勝開辟了平坦的道路。

在我們工作、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難纏的人和事,怎樣來擺平呢?下文中,印度畫商的“先堵后疏”術給了我們一個示范:

在比利時的一間畫廊里,一位美國畫商和一位印度畫商在激烈地討價還價,爭得不可開交。原來,印度畫商帶來的一批畫,每幅開價都在十至一百美元之間,唯獨對美國畫商選中的三幅畫,每幅要價二百五十美元,一文不讓。

美國畫商對這種敲竹杠的行為當然不滿意,不愿成交。

不料,印度畫商大為生氣,抓住三幅畫中的一幅,當場點火燒掉了。

美國畫商見他把自己喜愛的畫燒了,心里覺得很可惜。他問印度畫商,剩下的兩幅畫價格是否能低點兒。不料印度畫商毫不讓步,堅持每幅二百五十美元,一點兒也不能少。

美國畫商仍然嫌價錢太高,不愿買下。于是,印度畫商又抓起一幅畫燒掉了。

這下美國畫商沉不住氣了。他酷愛收藏名人字畫,只好低聲下氣地乞求畫商不要燒掉這最后的一幅畫,自己愿意將它買下來。

打掉了美國畫商的氣焰,印度畫商乘勝出擊,將這最后一幅畫提價到五百美元。美國畫商不敢有任何反抗,乖乖地付了款。

其實,在商品交易方面,為了使雙方達成的協議不致于反悔,采取一種“這邊疏來那邊堵”的方式是必要的。那就是不直接面對,而是采取迂回戰術,直切對手的痛處,待他接受了條件后,也就掌握了主動權,可以迫使另一方遵守協議,不得中途變卦,以保證交易的順利進行。

兵法中稱:打集中的強敵,不如把他分散以后再打;先兵出擊,不如后發制人。其基本思想是強調攻其所必救,殲其救者;攻其所必退,殲其退者,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在職場中采取此戰術,可輕松應對許多事情。

在職場中,身懷特長,要想到理想的單位工作,而這個單位又對你提出一些限制時,可以先答應部分條件,然后再提出和此單位相競爭單位的用人優惠條件,依此使原來的單位提高待遇。整個聘用過程看似“水到渠成”,實則用的是一種“先堵后疏”的高明手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墨竹工卡县| 嘉荫县| 望谟县| 随州市| 秭归县| 平原县| 象山县| 宝应县| 邻水| 中牟县| 三门县| 定结县| 乌审旗| 阜城县| 祁门县| 洛川县| 珲春市| 酒泉市| 江山市| 昌都县| 孙吴县| 罗田县| 渭南市| 乌审旗| 尚志市| 古田县| 昆明市| 贺兰县| 博湖县| 九龙坡区| 梨树县| 华坪县| 麦盖提县| 怀宁县| 兴国县| 滁州市| 张北县| 搜索| 乌鲁木齐县|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