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Pippin與羅馬教皇之攜手
羅馬教皇贊成Pippin之篡奪王位,足征當日西部歐洲兩雄——Frank王及羅馬教皇——之水乳。不久并攜手而同盟,在歐洲史上生出絕大之影響。吾人欲了解之,不能不先明羅馬教皇所以脫離東羅馬皇帝及與Pippin交歡之故。
自Gregory the Great死后百余年間,在羅馬之教皇類皆服從東帝。嘗求東帝之援助以抵御北部意大利之Lombard種人。當七二五年時,東羅馬皇帝Leo第三下令禁止教徒不得崇拜耶穌及其他圣人之偶像。蓋帝本一富有思想之基督教徒,頗不忍聞回教徒之譏誚基督教為崇拜偶像者。故下令凡國內(nèi)教堂中之偶像及壁上之畫像,一概銷毀。基督教徒,群起反對,即東都教士亦復(fù)嘖有煩言,而西部歐洲一帶之教士,尤為不服。羅馬教皇堅持皇帝無干涉教會習慣之權(quán),抗不奉命。并召集宗教大會宣言凡有“推翻,毀壞,或褻瀆神圣之偶像者”則逐諸教會之外。西部歐洲教會遂始終維持其崇奉偶像之舊習。
羅馬教皇雖不喜毀滅偶像之東帝,然仍望東帝之援助以御Lombard種人之南下。不久Lombard王名Aistulf者,不聽羅馬教皇之請求或恫嚇。七五一年入占Ravenna而進逼羅馬城,意在統(tǒng)一意大利,以羅馬城為其首都。此誠意大利半島存亡危急之秋也。意大利其將統(tǒng)一于日耳曼民族之下而文明發(fā)達如Gaul乎?觀于Lombard種人之進步,又非不能組織國家者。然羅馬教皇終不愿失其獨立之地位以附屬于意大利之王。故意大利王國之不能建設(shè),實羅馬教皇有以致之。千余年來,意大利半島之不能統(tǒng)一,教皇作梗,實為主因。當時教皇曾求援于東帝,東帝不之顧,不得已求援于Pippin,親越Alps山而入Frank王國。國王優(yōu)禮有加,偕教皇南返,以解羅馬城之圍,時七五四年也。
當Pippin北返之日,正Lombard種人再圍羅馬城之時。觀是時教皇Stephen所致Frank王之信札,尤足見當日之特點。函中略謂Pippin一生際遇之隆,均原于St.Peter之祐,故應(yīng)急來援救St.Peter之后繼者。如Frank王而任Lombard種人之割裂與摧殘羅馬城,則王之靈魂將入地獄而受鬼怪之割裂與摧殘。此種言論,頗為動聽;Pippin再南下,卒征服Lombard王國,夷為附庸。
Pippin既恢復(fù)意大利之地,乃不歸遠于東帝,而返饋諸羅馬之教皇。教皇之領(lǐng)土遂自Ravenna以達于羅馬城之南部。繼續(xù)維持至十九世紀后半期。
Pippin之在位,關(guān)系甚大。Frank王國之勢力,日有增加,為近世法國、德國、奧地利三國發(fā)祥之地。北部歐洲君主之干預(yù)意大利內(nèi)政,亦始于此時,為他日法國、德國諸國君主失足之主因。此外教皇之領(lǐng)土,雖壤地偏小,而其關(guān)系之重大及國祚之永久,亦復(fù)為歐洲所罕有。
Pippin及其子Charlemagne僅知得教皇贊助之利益,初不知其遺害之無窮。此后西部歐洲各國之民族,無不求其君主、法律與命運于Tiber河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