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昭陵與乾陵

既然原來用于埋葬佛骨的墓塔建筑在唐代都已經生活化、審美化、藝術化了,那么當時用于埋葬帝王的陵墓又將如何呢?正如長安與洛陽在古代都城建筑史上所具有的開創地位一樣,唐代著名的皇陵在古代寢陵建筑史上也具有典范意義。作為唐代皇陵的代表作品,昭陵和乾陵均建造于初唐,并體現了“萬象更新”的美學特色。

我們知道,在先秦時代,帝王主要以“覆土封斗”的形式建筑陵墓,雖有大量的珍寶和藝術品埋于地下,但地面上的建筑卻非常簡陋。漢文帝首創“依山為陵”的建陵方式,并在陵墓的四周繞以環城、建造祭廟,但并未成為整個漢代的定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皇陵,大多采取“依山為陵”的方式,但“不封不樹”,地面上也沒有什么建筑。隋及唐初,因社會動蕩,皇陵的建筑也沒有什么顯著的特色。隋文帝的太陵、唐高祖的獻陵均平地而建,追求高大,以方為貴。直至太宗的昭陵,為了達到“民力省而形式雄”的效果,重又恢復了“依山建陵”的模式,且在規模和布局上與前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從而為以后的皇陵提供了范式。昭陵以后的唐代諸陵,除敬宗莊陵、武宗端陵、僖宗靖陵因地處平地而就地起陵外,其余皆依山為陵、鑿山為墓,以象征著國運的長久、江山的穩固;在地面的建筑上一般也都包括了獻殿、陵墻、四門、角樓、神道,以及石人、石馬、石獅等冥物造像,從而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十分巧妙地融匯到一起。在古代,人們受“風水”觀念的影響,在選擇皇陵的位置上是十分講究的,這雖然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但卻不乏審美的趣味和理想,從而營造出神秘而奇特的意象。從科學的意義上,今天的人們自然不再相信什么“風水”“命相”之類的東西;但是從美學的意義上,如果我們站在渭河的北岸,遙望著那綿延一百多公里、隱藏著“唐代十八陵”的暮靄繚繞的群山時,仍難免會產生出某種奇妙的遐想和由衷的慨嘆。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寢陵,由將作大匠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兄弟設計督造。墓室筑于九峻山南麓的半山腰處,深約250米,前后有5道門。墓門頂部建有神游殿,四周構筑了正方形的陵墻。陵墻的四角各建一樓,四面各開一門。南門為正門,門外筑土闕三對;其余三門外各筑土闕一對。南門內建獻殿,北門內建祭壇。祭壇內置14尊石雕像,東西廡廊陳放著著名的浮雕昭陵六駿(彩圖1)。皇陵的三個側面有皇子、公主、嬪妃和文臣武將的陪葬墓,現已發現167座,形成對皇陵的拱衛之勢。昭陵的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建筑布局上為唐代以后的皇陵提供了范式,二是在藝術作品上創作了留傳至今的“昭陵六駿”(其中兩件于1914年被盜,現存于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館;其余四件陳列在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我們知道,東漢以后的墓葬藝術即已出現了世俗化、人間化、寫實化的審美特征。這一特征不僅表現在地下的冥物造型上,而且表現在地上的雕塑裝飾中。雕塑,是古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題材、主題和表現風格上常常帶有紀念碑的性質,以閻立德主持建造的獻陵前的石虎(007)為例:

這里的石虎,是唐代第一代帝王唐高祖李淵獻陵前的石獸之一。同樣的石虎,在陵周圍共有四對,分守四門。另有犀牛兩件,置于正門(南門),這與以后各唐陵布局不同,應是當時陵前石刻排列的制度尚未制定之故。這一石虎高約2.5米,作向前行進狀,那機敏覓食的眼神和健勁有力的腿部,都刻畫出了虎的性格特點。整個造型又概括而寫實,是唐陵上卓越的石雕之一。王子云《中國古代雕塑百圖》第49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版。

007 獻陵前的石虎

顯然,獻陵石虎成功地表現了以李淵為首的關隴軍事集團在血雨腥風中廝殺征戰、開邊拓土的創業過程。那么繼此之后,同樣具有開國皇帝地位的李世民的昭陵又將如何表現這一主題而又有所創新呢?于是,便有了“昭陵六駿”。這是一組由六匹戰馬組成的浮雕,取材于李世民在奪取和鞏固政權的戰役中所乘過的六匹坐騎。從題材的選擇上看,“昭陵六駿”比“獻陵石虎”更具有真實感,而其寓意也更為豐富:即不僅襯托了唐太宗一生轉戰南北、出生入死的豐功偉績,而且也暗示了皇室對那些類似于戰馬一樣的開國功臣的褒獎與追憶,并寄希望他們在死后繼續護衛皇陵。從手法的運用上講,“昭陵六駿”也比“獻陵石虎”更為豐富、更加多樣:六匹戰馬體形健美,并且姿態各異,它們或靜或動,或奔或行,錯落有致,相互襯托。這種巧妙而含蓄的題材、豐富而多樣的手法,十分符合陵墓的整體風格,給人以深深的懷念和無盡的遐想,因而成為古代冥物造型中的經典之作。

繼太宗的昭陵之后,高宗和武后的乾陵進一步確立了皇陵的規范。自乾陵始,唐代皇陵的地面建筑開始模仿長安城的樣子,由類似宮城、皇城、外郭城的三個部分組成,使死者的居所與生前等同。與此同時,乾陵也進一步突出了墓主的個性。這是由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的陵墓,其個性突出并富有爭議者不在高宗而在武氏:一方面,武則天自唐太宗之后繼續扶植庶族地主的政治力量,使國運保持了上升的趨勢,在歷史上構成了由“貞觀之治”向“開元之治”過渡的中介環節;另一方面,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里,這位不讓須眉的女子不僅參政、議政,而且獨攬大權,一步步由皇后、皇太后直至當上了女皇帝,因而勢必招來李氏皇族乃至整個社會的非議和詬病。因此,對于她的陵墓的建造便是一件頗費心計的事情。然而建造者卻知難而上,恰恰通過這一特點而構成了陵墓獨一無二的風格特征。

首先,或許是由于一種歷史性的巧合,陵墓的地點選擇得極有特色。整個陵墓建造在陜西省乾縣西北海拔一千多米的山梁上。山梁上共有三個峰巒:其中北峰最高,有類人首;南面左右兩峰略低而對稱,酷似一對直指蒼穹的乳房。這樣一來,整個山體就像一具女子仰臥的身軀,而長長的甬道便從兩座“乳峰”之中穿行而過。這種“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的氣概確乎顯示了武則天敢于蔑視人間禮法的雄才偉略,難怪其身為“女”子,卻居有“乾”陵呢。

008 乾陵無字碑

其次,乾陵的雕刻也極具個性,其最有名者,便是那塊千秋稱頌的無字碑(008)。本來,陵墓的建造就是為了給死者樹碑立傳、歌功頌德的。但是,由于武則天一生復雜的經歷和獨特的個性,使人們無法用那些既有的套路來撰寫她的碑文。再加上她晚年迫于李氏皇族的壓力,不得不取消大周國號,還政于唐。在當時的形勢下,無人也無法為其撰寫碑文。于是,一座將千秋功過留給后人評說的“無字碑”便永遠地矗立在乾陵的朱雀門前了。此一無字之碑,既可以解釋為無功可表,亦可以解釋為無罪可罰;既可以解釋為“無有”之心,亦可以解釋為“無限”之意。當人們沿著那寂靜的山梁,經過那莊嚴的“乳峰”之后,這塊白璧無瑕的無字之碑,便像“國母”那磊落的胸襟一樣,一絲不掛地敞現在面前。它將填寫的權利留給后人,它將聯想的空間留給了后代。

除“無字碑”外,在乾陵的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門,以及長長的甬道上還布滿了精美的石刻作品。至今尚存的,有高宗的述圣紀碑1座、華表1對、翼馬1對、鴕鳥1對、鞍馬5對、文武侍臣10對、藩王造像61軀,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在唐代皇陵中可謂首屈一指。其中最具有藝術價值同時也最能體現其時代風貌的,是那對器宇軒昂的“乾陵雄獅”。這對雄獅體魄強健、神態威武,挺胸昂首、端踞雄視,以引而不發、靜以待動的造型將外在的體態和內在的力量巧妙而完美地統一在一起,給人以趨而卻步、望而生畏之感。如果我們將乾陵的雄獅與獻陵的石虎、昭陵的駿馬放在一起加以觀賞的話,便不難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萬象更新的初唐”正在一步步地向著“氣勢恢弘的盛唐”逼近。

與陵墓恢弘壯觀的地面建筑相對應,其地下建筑也具有富麗堂皇的皇家景象。然而,正是由于唐代的帝陵過于奢華,所以才引來了絡繹不絕的盜墓者。歷史上,關中唐代18陵中有17陵被盜,唯乾陵固若金湯,完好無損。據考古學家的探測,乾陵墓道深入山體六十余米,墓道由三千多塊石條層層疊砌,石條之間用鐵栓板固定,再灌之以熔化了的鐵水。所以,就連五代時期以盜墓而聞名的軍閥溫韜也奈何不得,乾陵才一直保存到今天。

在乾陵的周圍,有17座陪葬墓。其中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懷太子墓最具有典型意義。盡管這三座墓穴也曾被盜,但仍然保留下近三千件文物,墓室的破壞也較小。通過它們似能大致推測出乾陵的地下狀貌。從墓穴的結構來看,三墓均由墓道、甬道和前后墓室組成,并附有數量不等的過洞、天井和小龕。墓穴的造型可說是在漢代基礎上的完善化和制度化,其整體構思旨在摹仿地上的宮殿。公主、太子的墓穴尚且如此,國家君主的陵墓就可想而知了。

從墓穴的裝飾和隨葬的物品來看,三墓中最具有審美價值的是壁畫、陶俑和雕刻。如永泰公主墓(009)的墓道兩側繪有六組氣宇軒昂的儀仗隊和騰云駕霧的青龍、白虎,以描寫從送葬到升天的“出行”場面;前室墓壁上的壁畫(彩圖2)中的女子長裙曳地、云鬢高懸、舉止嫻雅、神態安詳,人物手中各持玉盤、燭臺、食盒、團扇、如意、拂塵、玻璃杯等器皿,顯然是職掌衣、食、住、行的宮廷侍女;后室頂部則繪有天象,以造成地下人間的生活幻覺。與之相比,章懷太子墓中的壁畫則具有更加濃郁的生活氣息。“出行圖”反映了皇家成員出行時的場面,其中四十多名扈從頭戴幞頭,身穿短袍,或抱狗,或架鷹,或持旗,或挾箭,風風火火,浩浩蕩蕩。“馬球圖”反映了在當時上層社會中流行的馬球運動,其中二十多名騎手左手持鞭,右手持杖,或擊球,或斷搶,或追趕,或守護,風馳電掣,英姿颯爽。“客使圖”則反映了當時王公大臣與國外使者交往的場景,與三位當朝官員相接觸的三位使者或光頭闊嘴、高鼻深目,或高髻名冠、紅領白袍,或皮毛大氅、革帶氈靴,顯然是來自不同地區的外國使節。與上述壁畫可以相提并論的是懿德太子墓中的近千件陶俑和木俑,其中以貼金鎧甲騎俑為前導、音聲樂舞俑隨后的“儀仗俑群”最為珍貴,它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皇家儀禮和典章制度。除了壁畫和陶俑之外,懿德太子墓的石棺墓門上還保存了一幅精美的石刻,上面的一對命婦鳳冠霞帔、玉步金蓮、體態嫻雅、婀娜多姿,不僅構圖比例相當準確,而且雕刻手法也極為嫻熟,無疑是珍貴的審美史料。

009 永泰公主墓剖面透視圖

總之,初唐皇家陵墓的地下建筑和裝飾、陪葬物品都延續并發展了后漢以來世俗化、人間化的審美旨趣,并使之更加壯觀,也更加精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蒙自县| 荥经县| 绩溪县| 浪卡子县| 庆安县| 高唐县| 梅州市| 庐江县| 汉寿县| 定远县| 淮北市| 广水市| 南城县| 锡林浩特市| 梅河口市| 泸溪县| 温州市| 丹阳市| 大竹县| 庆城县| 临夏县| 余干县| 都匀市| 宁都县| 延庆县| 乐至县| 大城县| 广宁县| 碌曲县| 合阳县| 股票| 青阳县| 永定县| 自治县| 拜泉县| 项城市| 蒙山县| 库尔勒市| 桦甸市|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