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書通識中國五千年趣聞傳說(圖文典藏版)
- 劉翠清
- 1037字
- 2019-10-30 15:54:32
孫臏奉老母壽桃使其返老還童
在中國,凡家中老人大壽,晚輩們必要進獻壽桃,祝老人家健康長壽、福祿安康。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送壽桃的傳統(tǒng)是怎么來的嗎?這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據(jù)說,送壽桃的傳統(tǒng)始于孫臏。相傳,孫臏十八歲時離開家鄉(xiāng)到千里之外的云蒙山拜鬼谷子為師學(xué)習(xí)兵法,一去十二年杳無音信。在一年的五月初五那天,孫臏猛然想起這天是母親的八十歲生日,而后他又想起烏鴉十八日反哺母鳥,羊羔吃奶跪乳,心想禽獸還知恩達禮,而他自己卻有十二年沒報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因此,孫臏十分愧疚,于是向鬼谷子請假回家看望母親。孫臏離開的時候,鬼谷子摘下了一個桃送給孫臏,說:“這桃我是不輕易送人的,你在外學(xué)藝未能報答母恩,我送給你一個帶回去給令堂祝壽。”
壽宴當天,孫母原本以為自己的兒子又回不來了,正暗自傷神,沒想到卻聽到了孫臏呼喚母親的聲音。孫臏看到自己的母親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再不復(fù)當年的模樣,當即就在堂上為母親磕頭拜壽,并從懷里捧出師父送的桃給母親,說:“孩兒一去十多年,無以為報,這是師父臨行前送給孩兒的,特帶來孝敬母親!”
孫臏的老母親聽后十分高興,接過桃子就吃,還沒吃完,容顏就變年輕了,滿頭白發(fā)也重新變成了青絲。這讓在場賀壽的人十分好奇,眾人也都感到高興。后來,人們聽說孫臏的母親吃了壽桃變年輕了,便紛紛效仿孫臏,在父母過生日的時候送鮮桃祝壽,也希望長輩們能夠長壽平安。但是由于鮮桃的季節(jié)性強,在沒有鮮桃的季節(jié)時,人們便用面粉做成壽桃給父母拜壽。這便是送壽桃的由來。
趣味鏈接 鬼谷子的桃子從何而來
我們都知道孫臏母親食用的具有延年益壽功效的桃子是鬼谷子所贈,那么,有如此神奇功效的桃子,鬼谷子又是從哪兒得來的呢?
古時候,民間流傳西王母是中國昆侖山上的仙女,農(nóng)歷七月十八日是她的誕辰。每年這個時候,西王母都要設(shè)蟠桃宴款待眾位大仙。據(jù)說,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有三千六百株桃樹。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細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傳說凡間享用過“仙果”蟠桃的只有三個人,一位是周穆王,一位是漢武帝,還有一位就是智慧通神的鬼谷子了。
當然,我們平常食用的鮮桃并沒有延年益壽的功效,但是由于它里面的果糖有滋補強身的作用,含有的纖維素對老人的常見病亦有好處,因此,民間有“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的諺語。此外,據(jù)史考證,人們認為桃是“五木之精”,有驅(qū)邪扶正的功用,所以,用桃祝壽也有祝頌保安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