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學點自控力:別讓失控毀了你
- 高文珍
- 1499字
- 2019-10-30 15:47:18
第四節 控制不是一味地壓抑與束縛
控制是通過對個人的情緒、欲望施加一定的影響,按照一定的標準來要求它們。然而,如果過于追求完美,為了規范自己的行為去一味地壓抑與束縛自己,就走向極端了。
小余從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都很優異。他的父親是個強悍而又嚴厲的人,對他的管教非常嚴格,尤其是在學業上,從不允許他有一絲懈怠。他每天在家里,除了學習什么都不需要做。他的父親會在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給他安排很多練習題。每次考了第一名,會質問他為什么沒有考滿分;而一旦考不了第一名,就會把他暴打一頓,到學校找老師分析,為什么成績會下滑。在父親的高壓管控下,小余學習很認真,成績也一直保持在前三名。但是,一切在高中發生了改變。小余到了一所離家很遠的學校就讀,一個月才回家一次。他就像一只逃出牢籠的鳥兒,課外再也不學習,徹底地放松下來。高中的課程比較緊張,過度的放松讓小余的成績迅速下滑,可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他,并未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小余的成績一落千丈,高考的時候成績不佳,勉強上了一所大專學校。
同學聚會的時候,看著那些考上名牌大學的同學舉杯相慶的歡樂身影,小余落寞地說,小時候他父親一直跟他講,一定要考上最好的大學,曾經他也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如愿以償。可是,專制的父親對他的學習和生活的控制讓他喘不過氣來。他高興與否不重要,他想要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學習。他一度覺得自己被束縛得快要瘋掉了,卻又無處發泄這種情緒。于是他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厭惡,只因為父親每日如影隨形的監督和鞭撻讓他不得不打起精神,機械地堅持學習。直到高中,他終于擺脫了父親的控制,可是,一直以來過度的壓抑讓他的自我調節能力變得很差,于是他徹底地松懈了。
小余的經歷值得我們反思:無論是控制他人還是自我控制,一味地壓抑與束縛并不可取。因為大腦神經一直被迫處于緊繃的狀態,得不到半點放松,我們的精神過度緊張,反而容易產生焦慮,或者在緊張中作出錯誤的決定。
我們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目的,是要對自我進行有效管理,引導消極、負面的情緒沖動向積極、平和的方向發展,培養自己健康、成熟的心理素質。具有強大心理能量的人,必然懂得如何疏導自己的情緒,如何克制自己的沖動,而不是一味地壓抑自我。
控制的第一步是學會合理疏導自己的情緒,釋放負面情緒。情緒就像自來水管,壓力過大水管會破裂。一味地壓抑自我,我們會崩潰,一旦全面爆發,破壞的威力不容小覷。所以,情緒不好的時候要適時地發泄出來。
情緒發泄的最好方法就是大哭或者大笑。等眼淚流完,或者笑到肚子痛,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就豁然開朗了,心情也變得輕松多了。這是因為,哭或笑牽動了思維神經,使體內的抑郁情緒得到快速排解,進而緩解了不良的情緒狀態。
控制的第二步是學會傾訴。自古就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說法,一個愿意傾聽你的人是讓你保持良好情緒狀態的魔法武器。曾經有一篇報道:一個丈夫有了婚外情,被妻子發現后,妻子無法原諒他,而他內心也自責悔恨不已,但是為了孩子,兩人選擇繼續維持婚姻,彼此之間卻再也沒有交流,十幾年后雙雙患癌癥去世。醫生說他們是典型的情志抑郁誘發的癌癥。所以,我們不能把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什么重擔都自己扛,有不痛快或者不能解決的事要找家人或朋友說出來,也許他們還能幫你出出主意。
控制的第三步是學會自我約束。我們不能一味地壓抑自己,但同時也不能隨意放縱自己,要通過遵守、服從所處環境的規則來培養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
修煉箴言
自制力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們要有堅定的決心,堅持養成好的習慣,逐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一旦具備了良好的自控能力,我們就能輕松自如地管理情緒,不致走向壓抑與束縛或者放縱自己的兩種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