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執樂觀:諾基亞轉型的創業式領導力
- (芬)李思拓 (美)凱瑟琳·弗雷德曼
- 4170字
- 2019-11-14 19:21:02
導讀自由落體般墜落危崖之邊
我們手機業務的營收幾乎像自由落體般在墜落,投資者開始把諾基亞的股票歸為“垃圾股”,甚至連媒體也在猜測諾基亞何時會破產。
在2012年5月3日舉行的諾基亞年度股東大會上,我正式當選為董事長。在我的職業生涯里,我曾組織過多次新聞發布會,也接受過數百次媒體采訪。而這次的新聞發布會卻與以往不同。雖然我的大腦做出了理性的判斷,認為自己能夠應付這一切,但身體卻不聽使喚。當走進會議廳時,我居然發現雙膝在顫抖。
這不禁讓我回想起2008年,我第一次參加諾基亞年度股東大會的經歷。那次會議也是在芬蘭最大的會展中心——赫爾辛基會展中心舉行。當時,董事會成員坐著由私人司機駕駛的豪華專車先后抵達。攝像師與攝影記者們蜂擁而至,瘋狂地按著快門,那種感覺就像我們剛剛在冰球世界杯上擊敗了俄羅斯隊,然后又捧回一項諾貝爾獎。成千上萬的人擠滿了會場。
在2008年時,諾基亞獨步天下、笑傲江湖。自20世紀90年代末,諾基亞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發展成為行業巨擘。手機行業,在當時是最熱門的新興領域。諾基亞的手機具備尖端的技術和炫酷的設計,吸引著全世界的消費者爭相購買。時至2000年,諾基亞的年營收在芬蘭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達到驚人的4%,并給芬蘭帶來了21%的出口總額,而諾基亞的年利潤更是相當于所有其他芬蘭公司的利潤總和。
在傳奇首席執行官約瑪·奧利拉(Jorma Ollila)的領導下,諾基亞比豐田、迪士尼或麥當勞擁有更強的全球品牌認知度。一位分析師曾表示:“諾基亞在移動領域的地位,不亞于舒潔在紙巾業中所處的位置。”
《時代周刊》雜志在2001年5月的一篇文章中也曾提到:“自從芬蘭的桑拿浴問世以來,芬蘭人還從未生產出其他像諾基亞手機這樣備受歡迎的產品。”
年復一年,報紙和雜志上的文章總是把諾基亞稱為推動“芬蘭奇跡”的“技術神童”
,而商界大師更是對“諾基亞模式”
贊不絕口。諾基亞的發展看似勢不可當。2008年5月,當我第一次參加諾基亞年度股東大會時,諾基亞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所占據的份額正好過半。
更重要的是,諾基亞塑造了芬蘭的全球形象,以及芬蘭人的自我認知。諾基亞向全世界展示了芬蘭人的睿智與品位。當我受邀加入諾基亞的董事會時,我對有幸成為這耀眼光環中的一員而興奮不已。
然而,到了2012年,赫爾辛基會展中心的氣氛,卻已變得昏暗陰沉。
2007年6月,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由于諾基亞在當時仍然如日中天,所以實際上,諾基亞并沒有準備去和蘋果的觸摸屏智能手機一較高下。這并不是一個技術實力的問題:諾基亞的智能手機比iPhone功能更加豐富,而且披著一身锃亮的手機外殼。此手機光滑而又堅固,可以一下子插入襯衣口袋,也可以讓機主們自毫地吹噓,即便是在倒車時,不小心碾壓了自己心愛的諾基亞手機,它依然毫發無損,可以繼續使用。即便在2008年,蘋果推出了改進的iPhone,谷歌推出了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黑莓公司(RIM)也憑借黑莓手機(BlackBerry)遙遙領先,對彼時的諾基亞來說,完全可以輕松地去應對競爭對手們在技術上的各種挑戰。
但諾基亞卻并沒有對此做出任何回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錯失了一個又一個機會。雖然我們在行業里仍然聲名顯赫,但我逐漸意識到,有種莫名的力量成了我們的羈絆,讓我們無法對全新的競爭態勢做出合理的應對。
在董事會里,我也經歷著自我轉變。起初對諾基亞不切實際的崇拜逐漸被疑問和困惑所取代,并進一步產生了懷疑。蘋果和谷歌不斷地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其市場份額在不斷地增長,同時也在吸引著最優秀的人才,并對未來展開投資,而相比之下,諾基亞的市場份額卻持續地萎縮,裁員與投資縮減也如影隨形。然而,在董事會會議上,大家很少協調一致地、系統性地去剖析諾基亞屢次落后于競爭對手的根本原因。對于尋找新的出路,或者找尋那些勇于挺身而出的領導者這類話題,大家在會議上也鮮有討論。關于公司戰略的一些擔憂沒有受到嚴肅對待,而替代方案也未曾被分析,至少在董事會的會議上不曾被提及。當我試圖引導人們去討論上述話題時,我的這些嘗試則被完全忽視。
難道一家頂尖公司的董事會就是如此運作的嗎?我不認為董事會的這種作為已經是盡了我們最大的努力。
但是,隨著危機的加劇,諾基亞人對管理預測的信心消耗殆盡,諾基亞的業績逐漸惡化。我的情緒也開始從懷疑變成了沮喪,并對此越發恐懼。
諾基亞為什么無法做出反應呢?大量的證據已經明確顯示出公司在根本性的問題上出了錯,難道諾基亞的領導者不能接受這些事實嗎?還是他們難以啟齒,或者根本就是充耳不聞?
就我個人而言,作為董事會中資歷最淺的董事成員,我幾乎感到一種生理上的痛苦,因為我既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威去推動大家展開一次特別調查。我指的是那種系統性的、基于事實的深入調查,這樣才能夠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并找出造成這些問題的真正原因,而后者則更為重要。董事會既沒有預見也搞不清楚現狀,完全不了解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來改變這一現狀。
在我加入董事會的四年里,我目睹公司的市值縮水了90%以上。在2012年的那個春天,我們接連在兩個季度里發布了兩次盈利預警。僅在2012年上半年,我們的營業虧損就已經超過了20億歐元,我們的手機業務營收幾乎像自由落體般在墜落。在裁掉一萬名員工后,僅過了一年,我們又要計劃另一輪讓人痛苦的減員,這將是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我們的股價更是慘不忍睹,從我加入董事會時的28美元,跌至不足3美元。
2008年度股東大會上的那種熱情奉迎,已演變成了2012年度大會上的一種勢不兩立。不僅公司的各級員工感到沮喪、焦慮、膽戰心驚,我們的主要投資者也開始將諾基亞的股票歸為“垃圾股”的類別,甚至連媒體都在猜測諾基亞何時會破產。
作為董事會的一員,或許我該為諾基亞的失敗承擔部分責任。而現在,作為新任董事長,我對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一切,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竟然肩負如此重任。因為從那一刻起,面對每一個人,尤其是我的芬蘭同胞們,我將代表著諾基亞,芬蘭的國家形象。如果諾基亞的情況變得更加不可收拾,我將永遠背負罵名、受國人譴責。
我是如何身陷這一亂局的?諾基亞又是如何得以絕處逢生的?
本書會揭開諾基亞的一段往事,關于它的生死存亡和它激蕩起伏的重塑與復興。有些人認為,諾基亞也會同摩托羅拉、黑莓以及其他一些昔日閃亮的科技巨星一樣,步其后塵,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對這些人,我終于可以說:“昨非今是,大謬不然。”時至今日,在蓬勃發展的全球數字通信基礎設施市場上,諾基亞已經成為其中的兩大頂尖企業之一。從2012年到2016年的四年間,我們的市值暴漲了20多倍,增長速度甚至超過許多雄心勃勃的初創企業。
諾基亞的企業文化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今天近10萬的諾基亞人中,只有不到1%的人持有2012年的諾基亞員工卡,整個諾基亞煥然一新。
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都是一名創業者。我認為任何組織,無論大小,為了適應當今風云變幻的世界,唯一的方式就是去擁抱創業式思維。在我加入諾基亞董事會之前,我在F-Secure擔任了18年的首席執行官,這段經歷使得我的一些想法得以錘煉,我稱之為“創業式領導力”。其內涵就是,你要知道,成為一名創業式領導者意味著什么,以及無論人們是在執掌一家大公司還是管理一家小公司,如何讓這些人展現出“創業式領導力”的品質。
在諾基亞,“創業式領導力”的準則就像是我們穿越風浪時的指南針,幫助我們在人心惶惶時,做出理性的應對,而如今“創業式領導力”依然繼續指引著諾基亞前進的方向。在挽救公司的交易談判過程中,這些準則確保了我和管理團隊能夠按照既定的線路航行;在諾基亞重塑復興的征途上,這些準則也一直引導著這個傷痕累累的企業度過危難。在重塑的過程中,我們面向未來提出了全新的愿景,構建了實現該愿景所需的戰略,針對戰略選擇了恰當的組織架構,并甄選出最適合的首席執行官和管理團隊,而且最終也確立了我們所期待的資本結構。
與此同時,在傳統的做法讓我們受挫失敗之際,“創業式領導力”的準則卻能夠讓我們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從而可以持續地去適應各種變化。“創業式領導力”就是要對你可用的資源認真地做出評估并物盡其用,以此提升公司的業績與競爭力。這就是為什么在諾基亞大規模的重組過程中,雖然我親力親為,兼任了八個月的首席執行官之職,或許還可以繼續留任,但我并未戀棧。我意識到自己并非未來新公司首席執行官的最佳人選。事實上,諾基亞的現任首席執行官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創業式領導力”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要把每一場挑戰、每一個問題,以及每一個壞消息都看作進行自我學習與提高的機會,我因此受益匪淺。
透過這家全球巨頭成功耀眼的光芒,我學會了找出其傾覆的種種跡象。我學會了如果能夠偏執到凡事都能為最壞情況做打算,就能做到樂觀地去面對各種機遇。特別是在錯綜復雜的局勢下,我學會了“信任”就像潤滑油一樣,可以讓事情進展得更順利,又恰似黏合劑,會把所有事情都凝聚在一起。我學會了“擔當”就如同“信任”,需要不斷地去進行鞏固。我同樣學會了一旦你通過“創業式領導力”的經驗教訓構建起堅實的基礎,就能鼓足勇氣,志存高遠,擁抱夢想,或許你的夢想應該要比你想象的還要更遠大。
我學會了用切合實際的技巧與策略,去踐行我所獲得的經驗。
我還學會了什么是幸運。我們得到上天太多的眷顧,對此應該永遠銘記于心。這是在我作為企業家的生涯中,獨特的一段時光。我們進行了一連串的重大決策,推進了三筆巨額交易,包括將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買斷諾基亞西門子通信(NSN)的全部股權,以及收購阿爾卡特-朗訊
。就算我能當一回“事后諸葛亮”,我也不會以任何一種更好的方式改變上述任何一項決定。我很少這樣說,但我確信自己以后不會再有如此這般的經歷了。
我甚至比以前更加偏執了。因為我們越是偏執,就會越努力地讓概率曲線的天平,繼續向有利于我們的一側傾斜,我們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樂觀。
并不是每個企業都會遇到諾基亞的這些錯綜復雜、關乎存亡的情況。但是我可以保證,每個領導者都會面對很多撲朔迷離、不可預知的挑戰。無論你是管理一個團隊,還是負責一個部門,無論你是領導一家小規模的公司,還是執掌一家國際化的大企業,無論你是正在領導一家初創公司,還是掌控自己一個人的生意,無論你是在支撐著一項觸礁擱淺的業務,還是正在打拼一番揚帆起航的事業,我所分享的經驗教訓都將有助于塑造你的預見力,拓展你的選擇空間。如果有必要,也能幫助你重塑自我、再造你的組織,從而使你能夠重新煥發生機,無懼未來的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