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富的起源
- (英)埃里克·拜因霍克
- 2297字
- 2019-10-18 20:15:48
序言
百余年來最深刻的變化
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經濟學正經歷著百余年來最深刻的變化。我相信,這種變化代表著世界思潮的重大轉變,這將對我們以及后面幾代人的生活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此外,我還相信,正如生物學在20世紀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那樣,經濟學也將在21世紀成為一門科學。
偉大的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曾指出,科學探索不是在平穩、平坦的進程中展開的。研究庫恩作品的一位學者說過,科學的進步中只有“些許平和的插曲,這些插曲是被思想上的激烈革命不時打斷的……在每一次革命中,舊的觀點將被新的觀點取代”。庫恩將這些劇變的階段稱為“范式轉移”,盡管這個詞語因為被濫用而失去了威力,但本書將闡明,我們所見證的今日的經濟學,事實上只是這樣一次范式轉移的初始階段。
為何經濟學的范式轉移如此重要?為何我們即便不是經濟學家也要關注?大多數人將經濟學視為一個枯燥、高深的領域——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給它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慘淡的科學。經濟學的理念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深刻地注入了社會結構之中。從進行何種類型的抵押,到人們為退休所做的投資,再到我們為誰投票,經濟學理念會影響每個人的選擇。經濟學理念還為商界和政府領導的決策提供了關鍵框架,這也會對所有人造成影響。就像抽象的科學理論會通過我們乘坐的飛機、服用的藥品和使用的電腦而化虛為實,經濟學理念也會通過機構、商品和服務以及公共政策而在生活中變成實際的存在。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其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的結論部分寫到:“經濟學家和哲學家的思想無論對錯,都比世俗理解的更有影響力。事實上,世界就是由這些思想統治的。”
綜觀歷史,糟糕的經濟學理念曾導致數百萬人遭遇苦難,而優秀的經濟學理念則為繁榮奠定了基礎。
盡管經濟學思想十分重要,但很少有人在學術殿堂外能夠意識到今天該領域正在經歷根本性的變化。本書是關于我眼中的復雜經濟學革命的故事,書中講述了復雜經濟學究竟為何物,揭露了經濟學者的一些深層的奧秘,以及經濟學對于整個商業和社會的意義何在。
某些科學革命天生就是完整的,是個別天才的成果,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另外一些則是許多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得出的成果,比如1900年至1930年的量子物理學。復雜經濟學革命與后者類似,它是全世界許多研究者多年工作的結晶。盡管復雜經濟學里的許多思想有著深厚的歷史根源,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晚期,這場革命才開始醞釀,當時物理科學的進步使得一小部分經濟學家、社會科學家開始思考是否存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看待經濟。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大規模、成本低廉的計算工具的出現允許研究者利用新式的、不可預見的方式來探索他們的理念,從而推動了復雜經濟學革命的發展。
這場革命尚未成功,本身也充滿了爭議。部分經濟學家將會同意本書提出的觀點,部分將會堅決地反對,而大部分人將會同意某些觀點,同時反對另一些觀點。正如一個老笑話所說的那樣,如果你想要得到四個觀點,只要詢問兩位經濟學家就夠了。盡管如此,我仍然相信,思潮正堅定地朝著復雜經濟學的方向涌去,并且復雜經濟學的概念將在未來數十年為經濟學理論和實踐奠定基礎。本書的目的在于講述復雜經濟學的故事,使之更容易為普通聽眾接受。與此同時,我還將提出自己的觀點,說明這些思想的意義為何,以及如何將它們應用到商業、金融和公共政策的現實世界里。
在寫這本書時,我在腦海里設定的是三類讀者。第一類是商業領袖、發明家以及政策制定者之中熱衷于了解經濟和科學將如何影響他們的工作的人。對于這類讀者,我想說的是,這不是一本指導你周一上午該做什么的書。復雜經濟學包含一套非常有力的概念,它們與高管和政策制定者所面臨的大部分棘手的問題是高度相關的。然而,讀者將不會在本書中看到龍頭企業應用復雜經濟學的具體案例,也不會看到什么十步輕松成功法。許多管理學著作承諾讀者,它們的理念是最前沿的,同時也被許多公司多年來的成功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毫無疑問,兩者是不可兼得的。我的主張是,復雜經濟學確實是前沿的,但這也意味著它沒有獲得廣泛的應用。一些公司已經利用它進行了實驗,另外一些公司基于直覺和巧合,無意中也進行了與復雜經濟學思想相一致的實踐。盡管人們有過一些將這些經驗轉化為管理工具的嘗試,但我認為闡述如何應用這些思想還為時過早。我的關注點不在于案例和工具,而在于幫助讀者更新他們關于經濟系統如何發揮作用的認知。我希望這本書是一本“周日上午指南”——其目標不在于告訴你具體應該怎么做,而在于改變你的思考方式。
第二類讀者是對經濟學、社會組織、公共政策以及科學感興趣的任何人。見證科學革命的發生,尤其是這樣一個將對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革命的機會并不易得。對于這類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前沿視角,來見證這場21世紀最激動人心的變革。本書并沒有預設讀者擁有經濟學或科學背景,相關討論也不會過于技術化。然而,我會介紹大量對于讀者來說并不熟悉的術語。事實上,復雜經濟學的其中一個重要貢獻就是提供了一套討論和理解經濟學、商業和社會組織的新語言。
第三類讀者是學者和學生。對于這個群體,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一份有用的非技術性綜述,即我們身處何處、將要去向何方。同時,我還希望本書能夠澄清(盡管我們肯定無法解決)當前某些關于經濟學的爭辯,并提出一些新的論題。如果學者和其他讀者想要進一步了解相關內容,注釋應被當作討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提供了參考,以及在正文中并未呈現的更多技術討論和延伸。如果讀者對于到原始素材中尋找答案感興趣,我們也將提供完整的參考文獻目錄。

掃碼下載“湛廬閱讀”APP,搜索“財富的起源”,獲取本書參考文獻。
- 美國外來移民的勞動力市場與經濟影響(1965-2005)
- 全球大趨勢2:被債務挾持的世界經濟
- 壓垮世界的泡沫
- 日本央行的光與影:央行與失去的三十年
- 世界經濟體系:演進與發展趨勢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Countries=東亞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英文版)
- “一帶一路”環球行動報告(2017)
- 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研究專題
- 親歷危機
- 獨聯體區域一體化:路徑與進展
- 瞄準日本財團:發現中國的對手與榜樣
- “一帶一路”戰略下充分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研究
- 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
- “一帶一路”:從愿景到行動
- 俄國工業壟斷(1914~1917):媒體記錄的歷史(俄國史譯叢·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