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龍飛騰:高鐵改變中國
- 戴榮里
- 2814字
- 2019-10-14 18:20:58
第四節 中國高鐵強在哪里?
中國高鐵的強大,是中國鐵路自身多年技術積淀的結果,也是引進國外先進高鐵技術激發自身創新的結果,更是中國鐵路人不斷強化自身管理,走標準化建設路徑的結果,體現了中國高鐵的高度自洽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中國高鐵強在雄厚的技術積淀和人才儲備
中國高鐵之所以迅速崛起并獲得快速發展,是因為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鐵路秉持嚴格的管理程序和技術規范,幾十年來在與鐵路相關的工程技術、機車車輛制造、運行控制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和人才。這些人才經過多年鐵路工程的技術歷練和文化熏陶,在嚴格的管理制度下,保證了工作的標準化實施。特別是通過六次全國鐵路大提速的錘煉,通過秦沈客運專線的建造和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自主研制,鐵路人開始有能力迅速將技術積累轉化為中國高鐵的建(制)造品質。
雄厚的技術經驗和成熟的人才體系為中國高鐵迸發活力奠定了基礎,使中國高鐵發生巨大的質變和擁有持久的創新活力。這是中國鐵路技術代代傳承的結果,也是中國高鐵得以發展壯大并保持根深葉茂的根本原因。
2.中國高鐵強在迅速成長的年輕力量
我數次到中國中車所屬系統一線采訪,看到很多基層的技術骨干都是年輕人,不少生產廠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超出我的想象。和20世紀的中國鐵路制造廠相比,彼時的中國鐵路人尚處在拼體力的階段,而現今的中國鐵路人則進入到比智力的階段。中國的高鐵建設讓新一代鐵路人茁壯成長,使得大批年輕工程技術人員得到前所未有的鍛煉。進入智能化時代,掌握了現代信息技術和鐵路專業知識的年輕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超越傳統鐵路人的力量,在他們身上,你能感受到中國高鐵當下的信心和未來的希望。
中國高鐵是屬于年輕人的事業,是充滿希望的事業。事實證明,這一代年輕人完全有能力承擔起向未來更高速度沖刺的重任。在施工一線,擁有現代管理工具和技術管理理念的技術人員,經過較短時間的工作歷練就能走上重要的技術管理崗位。高鐵現場是他們施展本領的舞臺,網絡是他們聯系的空間,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技術是他們在施工現場游刃有余工作的技術工具。新一代鐵路人擁有現代化的技術及管理知識,正利用著各類現代化管理工具,為中國高鐵奉獻青春才華。
3.中國高鐵強在標準化的硬件建設
中國鐵路有標準化建設的一貫傳統,一方面是因為鐵路的專業特點,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國鐵路的文化傳承。這種標準化建設,應用到中國高鐵工程建設、動車組制造、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使得標準化建設成為中國高鐵的內在品質,為中國高鐵的穩健前行保駕護航。在京滬高鐵建設過程中,無論是打通一座隧道,還是處理一段路基;無論是制梁廠的標準化,還是無縫化鋼軌線路的精確調整;無論是高鐵站房的細節設計,還是跨江大橋極端天氣下的施工方案……中國高鐵建設者都遵循嚴格的施工程序和標準規范進行作業。在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每一節車廂投產前都要經過周密的試驗,沒有安全可靠的數據不會輕易投入生產;機車更是要經過多項技術試驗,只有全部通過試驗后才能付諸制造。中國高鐵動車組的可靠性試驗,為動車組在各條線路不同外部條件下的正常運營提供了保障。正是這樣一點一滴的技術試驗、驗證、積累和調整,切實保證了高速列車運行的安全性。

京張高鐵南口隧道(王兵華 攝影)
4.中國高鐵強在服務創新水平和主動意識
與普速鐵路相比,中國高鐵提供了周到、智能、創新、便捷、舒適的標準化服務,讓每位旅客乘坐高鐵時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一方面得益于動車硬件設施帶來的精準、安全和人性化,另一方面得益于服務質量的改進提升。

CRH3“和諧號”動車組的列車員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旅客(原瑞倫 攝影)
中國高鐵運行有強大的服務支撐系統,車站、動車組服務人員都經過嚴格的培訓,致力于為旅客提供暖心的服務;中國高鐵司機更是經過千挑萬選,不僅要有熟練的駕駛技術,還要有強烈的責任擔當。被譽為“中國高鐵司機第一人”的李東曉同志,他的形象代表了中國高鐵服務人員的品質。他在崗位上的一招一式都呈現出規規矩矩的“高鐵味道”。“高鐵味道”保證了高鐵的“軟服務”和“硬設施”的相互協調。為保證高鐵的正常運行,還有很多幕后人員在默默地奉獻著。例如,在夜深人靜之時,當一列列動車組進入檢修基地,動車段檢修員就會出現在現場開始工作。正是他們的仔細檢修保證了高鐵的安全行駛。電務、工務、供電檢修人員,無論冬夏,都會在每天后半夜的高鐵運行“天窗期”為列車運行提供最到位的檢修服務。正是有了這些鐵路人周到的服務和細致檢修,中國高鐵才能順暢運營。

2019年2月19日元宵佳節,在北京南站開往上海虹橋的G7次“復興號”列車上,列車乘務人員與旅客共同布置車廂,共度佳節(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5.中國高鐵強在系統的高度自洽性
如果說普速鐵路是一部大聯動機,那么高鐵則是高智能化的自洽系統。盡管旅客接觸到的只是整潔舒適的列車,但其實稍加分析就會發現,高鐵是一個完備的大系統,大系統中又包含著分系統,分系統里又有很多小系統。各個分系統自成體系,有著嚴格的管理標準,分系統之間的跨系統管理則由總系統進行控制,有著高度的系統自洽性。中國高鐵技術體現出硬件和軟件的高度融合,體現出整體的自洽性,這種高度的自洽性為中國高鐵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可靠保證。
6.中國高鐵強在優越的舉國體制
如前所言,中國高鐵建設的速度之快,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舉國體制的強大優越性。同樣是征地,中國高鐵征地實施地方土地作價入股的方案,地方政府作為高鐵建設的參與者,一方面體現了地方民眾對高鐵建設的支持,另一方面也為加快高鐵建設速度破除了制度壁壘。說到中國高鐵征地的速度,盡管各地在執行政策、法律層面有些許偏差,但總體說來,在整個高鐵的建設過程中,隨時能感受到沿線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許多國外專家羨慕中國高鐵的建設速度,但他們感慨中國方案在他們國家恐怕難以實行,主要因為在他們國家,只要有一家土地所有者不配合,美好的方案就會被長期擱置。而在社會主義的中國,高鐵建設用地被當成國家重大工程用地,政府和民眾都會給高鐵用地開綠燈,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舉國體制另一個層面的意義在于,可以為中國高鐵各個創新階段提供巨大的創新平臺和技術整合力量。宏觀而言,舉國體制可以制訂高鐵技術發展的五年計劃,也可以制訂中國高鐵的中長期計劃,從而為建設高鐵營造良好環境。中國高鐵正是在這樣的優越制度環境下得以穩健、長足地發展。社會主義舉國體制的優勢在于“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高鐵十幾年迅速發展的歷程再一次證明這一制度的優越性。
強大的硬件設施、暖心的軟件服務、巨大的國家力量,構成了中國高鐵強大的基礎。這種強大會讓每一位旅客體會到、感受到。無論是高大的站房設施,還是高鐵列車上的周到服務,以及不斷傳來的新的高鐵的開通消息,都在傳遞著中國高鐵強大的信號。中國高鐵的強大既有宏觀的氣勢背景,又有微觀的人文體現,更有國家為人民謀福祉的意志。中國高鐵的強,是國家意志走到人民心里的強,是逐漸發展的強,也是能延伸到未來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