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基本薪酬的兩種類型
基本薪酬是企業根據崗位的性質、創造價值、作用等因素為員工支付的合理報酬,其目的是保證崗位的正常運行和員工的基本生活。一般來說,根據工作性質和支付形式的不同,基本薪酬可以分為薪金和工資。
3.1.1 薪金:白領的勞動報酬
在談薪金之前,不妨先來聊一個群體,那就是白領。相信很多人對白領并不陌生,因為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在電視上就經常能看到一群人:穿著整齊筆挺,或者是對著電腦,或者是一手抱著文件,或者是在會議室討論問題,臉上始終帶著優雅從容的表情,置身于明凈亮堂的工作環境,做著不忙但也絕對不輕松的工作。很顯然,這群人就是我們要說的白領。
實際上,大多數人對于白領的那種認識和感覺雖然不是錯誤的,但也只看到了其中優雅從容的一面。從某種意義上講,白領只是對上述一群人的稱呼,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也要擠地鐵上下班,也必須在繁忙的時候加班,也會為了某些工作而精疲力竭,也希望可以通過努力獲得肯定,而并非都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狀態。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種用來支付給白領的勞動報酬——薪金。其實,無論怎樣對其進行定義,都不如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概括:薪金是現金,是錢。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企業為員工支付薪酬的方式已經由線下轉到了線上,而薪金之所以被稱為薪金,則主要就是因為其支付對象和支付時間與工資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在支付對象上,薪金主要針對那些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在支付時間上,薪金并不是一天一支付,也不是一個工作周期(比如一周、半個月、兩個月)一支付,而是在每月固定的日期進行支付。因此,出于體現差異和表達方便的需要,企業通常會用薪金來區別不是針對腦力勞動群體和在固定日期發放的其他薪酬。
3.1.2 工資:藍領的勞動報酬
基本薪酬的另一種類型就是工資。不過在當下的語境中,它和薪金有些混淆,或者說在口語語境里已經取代了薪金。我們經常在和朋友或者同事聊天的時候,使用工資而非薪金一詞。例如,“你現在的工資怎么樣啊”“你們什么時候發工資啊”等。甚至我們經常談論的工資已經不只是指基本薪酬,像補償薪酬(加班費、津貼)和激勵薪酬(績效工資、獎金)也被包含在其中。不過,出于區分概念的需要,我們還是要對薪金和工資進行不同的定義。
一般來說,工資指的是藍領的勞動報酬,因為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它包含了一個“工”字,這讓我們容易聯想到工人。另外工資還包含了一個“資”字,也就是錢,會讓我們想到“工錢”。對中國歷史比較熟悉的人應該知道,以前有很多被稱為“工”的人,例如,長工、短工、碼頭工、織布工等,從這些人的口中經常可以聽到“工錢”兩個字,這是他們的勞動報酬。
在今天,雖然長工、碼頭工這樣的群體已經不存在,但是仍有很多依靠體力勞動來獲取報酬的群體,例如,建筑工人、工礦工人等,還有一些制造企業的一線工人或者其他一些技術工人等。針對這類群體的基本薪酬,可以稱為工資。
在支付形式上,有一些是按時間計算,例如建筑工人,該形式有利于其隨時領取工資離崗;還有一些是按照數量來計算,例如,從業人群正不斷增加的外賣配送員,都是根據自己配送訂單的數量來進行最終的工資結算。
另外,因為工資與體力勞動掛鉤,而體力勞動又不像腦力勞動那樣,可能前10天還沒有成果,但第11天成果就可以出來。所以,體力勞動要更加容易量化和計算,比較適合采取按時間或勞動量來計算的支付形式。而且這種支付形式比較靈活,不容易出現由于一位負責人離職,導致整個模塊出現工作不銜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