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并購重組全流程操作實務
- 任鐵虎
- 1420字
- 2019-11-29 21:19:26
第一節 企業基本概念
本節將就企業的淵源、含義、特征、作用等相關事宜予以分述。
一、企業的淵源
為什么會有企業?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科斯、張維迎等學者們認為,企業的產生,是因為它能節省市場交易成本。企業之所以有這一功能,就在于它通過不同的生產要素在所有者及消費者之間締結了一個契約集合,從而實現了分工和專業化。契約理論是分析企業的關鍵,是現代企業的理論核心。企業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與交易費用有關。技術創新和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相結合,推動了企業制度的演進。企業在規模和范圍上是有邊界的(受制于邊際交易費用等因素的影響)[2]。
企業一詞,大致在我國清朝末年變法之際,自日本借鑒而來。而日本則是在明治維新以后,在引進西方的企業制度過程中,從西文翻譯而成的。企業一詞,西文中具有“獲取盈利的工具”之意思;而日本在引進該詞時,將“企業”意譯為商事主體企圖從事某項事業,且有持續經營的意思。因此,可以認為,企業一詞在語源意義上是作為權利客體存在的,它是“主體從事經營活動,借以獲取盈利的工具和手段”或者“創制企業和利用企業進行商事營業活動,并非商事主體的終極目標”,其最終目的無非是為了謀求自我利益的極大化?,F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系列契約關系的集合,其財務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
現代經濟法律條件下,企業的規模大小、經營項目及方式、盈利能力等,往往由市場來決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企業的含義
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企業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其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
現代漢語將“企業”一詞解釋為,從事生產、運輸、貿易、服務等經濟活動,在經濟上獨立核算的組織,如工廠、礦山、鐵路等[3]。
本書認為,企業系指依一定程序設立,運用各種經濟要素從事經營活動,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企業可以是具有獨立人格、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型經濟組織,也可以是不具有獨立人格的非法人型經濟組織。公司制企業,是企業中一種特殊類型的經濟組織,系依據現代企業制度設立的法人型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最典型的企業組織形式。
三、企業的特征
概括起來,企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企業應依據一定程序設立。否則,法律將不予認可,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企業設立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并通過盈利來實現自我積累和發展。
(三)企業通過各種經營行為(提供商品、服務等)獲得收益。
(四)企業是一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是人財物的集合體。
(五)企業是一個會計主體,但不一定享有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資格。
(六)企業既是一個契約性組織,也是一個社會經濟性組織,同時還是一個系統性組織,是各利害相關方的權利客體。
(七)企業的發展沒有明確的邊界,但從成本效益的相互制約關系上講,企業的規模不宜無限擴張,也即企業會受到臨界規模界限的制約(盡管該臨界點較為模糊)。當企業規模小于臨界規模時,企業的管理效率、經濟效益會與其經營規模呈現正相關關系;否則會呈現負相關關系,此時無效成本會大幅度增加。
四、企業的作用
企業具有以下基本功能與作用:
(一)企業是經濟社會的細胞,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者;
(二)現代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創造社會財富不可或缺的主體;
(三)企業是科技進步的主要推動者;
(四)企業直接承擔著商品生產和流通的職能;
(五)企業間的競爭,直接推動著社會進步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六)企業是解決勞動力就業的主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