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編者序
- 漫長的告別
- (美)雷蒙德·錢德勒
- 948字
- 2019-10-22 15:45:12
《漫長的告別》發表于1953年,是雷蒙德·錢德勒的第6部長篇,也是其風格的集大成者,曾榮獲“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并入選美國推理協會“史上百部最佳推理小說”。村上春樹曾坦言崇拜錢德勒,讀過十幾遍《漫長的告別》。2006年,他親自把這本書譯成日文出版,在日本掀起了閱讀錢德勒的熱潮。
作者雷蒙德·錢德勒是一位被載入史冊的偵探小說家,受到艾略特、加繆、錢鍾書等文學大師的崇拜。他一生共創作了7部長篇小說和20部左右的短篇小說,被譽為“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靈魂,提高了偵探小說的文學品質,突破了一般類型小說的局限。
他是美國推理家協會票選150年偵探小說創作史上最優秀作家的第一名。他塑造的偵探菲利普?馬洛被評為最有魅力的男人。他還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編劇之一,與他合作過的著名導演有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等。
《漫長的告別》是雷蒙德·錢德勒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他在人生最艱難的時期寫成的。那時他深愛的妻子因病離世,他倍感壓抑,酗酒成性,甚至一度中斷寫作。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是他在一系列偵探小說中塑造的私人偵探菲利普·馬洛。
這部小說寫了馬洛如何完成對朋友的承諾。馬洛在無意間遇到一個優雅的酒鬼特里·倫諾克斯,兩人發展出一段誠摯的友誼。倫諾克斯酒醉后被馬洛送回,他隨后寄來一張5000美元的銀行券作為感謝和告別,然而,一連串的離奇案件使他們的告別綿綿無期。馬洛被脅迫,被監禁,被毆打,但他始終相信朋友與謀殺無關,并用自己的方式證明這一切……
整部小說的語言簡潔精煉,又有絕妙的聯想和比喻,比如:“那個女孩盯了他一眼,那犀利的眼神好像能刺穿他的身體。”富有哲理的句子也很多,例如:“人生的悲劇不是美好的東西早早逝去,而是美好日漸老去,變得卑賤。但我不會重復這樣的悲劇。”還有這部小說中最為人們熟知的一句:“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值得反復品味。而這些思想的光芒,讓他的作品遠遠超越了一般的偵探推理小說,進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
本書的譯者郭應喆和馬孝文都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英語和新聞專業背景,熱愛英文,在雜志、網絡上發表過作品。書中所有注釋均為譯者注,可以幫助你理解文中的時代背景、特定概念等。希望閱讀這部小說能讓你更了解雷蒙德·錢德勒,感受到他與黑暗的對峙,以及面對世界的精神困境,從而對生命的意義有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