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大唐史(修訂版)
- 劉翠清
- 1659字
- 2019-11-29 21:28:37
文成公主入藏
}blc}小德有為因有累,至神無用故無功。
}blc}須知廣大精微處,不在存亡得失中。
}blr}——(宋)黃庭堅《雜詩》
大唐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是中國古代政治聯姻的典型范例,吐蕃的統治者松贊干布不僅表達了對大唐文成公主的傾慕,也對大唐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仰慕已久,這次和親不僅增進了大唐與吐蕃之間的友誼,也推動了吐蕃各方面的發展。這段歷史成為一段美談,至今還在中華大地間廣為流傳。
邊關悉數被平定,四海之內再無爭端,唐太宗寶劍還匣,他將以一種開明的政策,來處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唐太宗為此實施了許多政策,他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節日、社會制度都予以尊重;信任外族首領,根據他們的才能加封官職讓其管理部族;將優秀的農耕技術普及到各部族;采用和親的政策,以增進大唐與各國的友誼。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長安城中的百姓沉浸在一片歡騰的氣氛中,在眾人目光的注視下,一支送親的隊伍走出了皇宮,浩浩蕩蕩看不到盡頭,此時,城內歡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出嫁的是唐朝宗室之女文成公主,下嫁給大唐最強的鄰邦首領松贊干布。
吐蕃是當今藏族人民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他們是以肉為食的游牧民族,個個尚武好戰,以戰死為榮,一家數代戰死的被看作是“甲門”,是一種極大的榮耀。吐蕃的首領被稱為“贊普”,意為雄壯強悍的男子。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松贊干布的父親統一了西藏各部,但不久便遭仇敵毒害,吐蕃四分五裂,戰火燃遍雪域高原。就在此時,有一位少年,驍勇善戰,足智多謀,依仗新興勢力重整山河,還吐蕃安然。他就是松贊干布,名字意為端正尊嚴、深沉大度的君主。自此吐蕃在大唐的西北邊境迅速崛起。
松贊干布并非妄自尊大、鼠目寸光之人,他對大唐的文明非常向往,于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派使臣不遠萬里來到長安城,對大唐進行訪問,出于禮貌,唐太宗也派遣使臣回訪吐蕃。
次年,吐蕃使臣向唐太宗獻上特產,并向唐太宗提出迎娶文成公主。太宗皇帝原本已經答應與吐蕃和親,卻被同時來的吐谷渾使者給攪了局,因此改變了主意。松贊干布未弄清真相,一氣之下發兵進攻吐谷渾。弱小的吐谷渾無端地挨了一通打,一直被吐蕃攆到青海湖以北,吐蕃的友邦白羌也因此遭了殃。
事實其實是這樣的,第一次聽說吐蕃要和親,唐太宗是拒絕的,首先要試一下吐蕃的實力,因此,唐太宗比較慎重。而蒙在鼓里的松贊干布勃然大怒,給大唐寫了一封“恐嚇信”:“若不嫁公主,就派兵殺進長安城,奪取公主!”唐太宗對此很反感,命侯君集領騎兵于松洲擊敗吐蕃軍,殲敵千人。
兵敗后,松贊干布更加折服了,他再次遣使臣謝罪。其相祿東贊致禮,獻金五千兩,寶玩數百,請求和親。唐太宗通過數次交涉,發現吐蕃實力不俗;又見其態度誠懇,便決定將公主嫁入吐蕃。由于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智慧與口才讓唐太宗大為滿意,唐太宗也給他尋了門親事。江夏王李道宗將公主送至河源青海興海),松贊干布親自接親。
松贊干布為迎娶公主特意修建皇宮,即聞名于世的布達拉宮。文成公主的婚禮非常盛大。松贊干布說:“我父祖沒有和上國通婚的,我能娶大唐公主,深感榮幸”。吐蕃全國上下為得此殊榮興奮不已,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文成公主出身高貴,聰明美麗,知書達理,頗有才華。唐太宗為她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除金銀細軟之外,更為珍貴的是那些著名的典籍,包括詩文、經史、農藝、醫學、歷法、工藝、建筑等各個方面。還有大量的谷物、蔬菜的種子和相關工具。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方面,文成公主的到來,給藏區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文成公主信奉佛教,在她的影響之下,松贊干布建立了大昭寺,之后吐蕃地區對于佛教推崇備至。這種信仰扎根于西藏,流傳至今。
此次和親意義重大,增進了大唐與吐蕃之間的交流,又使吐蕃更加繁榮昌盛,真可謂“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
知識鏈接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建筑規模宏大,屬于宮堡式建筑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特意為其修建,于17世紀重建。它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也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宮內藏了各類文玩珠寶,堪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