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天可汗暴力通絲路

}blc}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blc}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blr}——(唐)王昌齡《出塞》(其一)

自從強大的東突厥被大唐平定之后,周圍的各國、部落紛紛向大唐俯首稱臣。貞觀四年(公元630年)三月,各路少數民族地區首領齊聚長安城,請求唐太宗擔任“天可汗”,其意思是“向天一樣偉大的領袖”。

李世民登基之后,國家飛速發展,天下大治。唐太宗并未就此滿足,他非常重視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為了打通“絲綢之路”,李世民劍指西域,揮師蕩平沿路一切障礙。

吐谷渾是打通“絲綢之路”的第一個障礙,位于唐朝的西南部(青海等地),勢力很強大。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渾騷擾大唐的廓州、蘭州等地,威脅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對于和吐谷渾的矛盾,唐太宗選擇用暴力解決。

同年十二月,在家養老的李靖被李世民返聘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領侯君集、李道宗等人,揮師攻打吐谷渾。次年四月,李道宗部在庫山擊敗吐谷渾主力,可汗伏允逃跑,并將附近的野草付之一炬,打算依仗這段資源真空地帶,阻止唐軍進攻。

唐軍諸將認為,馬無草、疲瘦,不可深入。李靖卻采納了侯君集的建議,準備來一次遠程奔襲。李靖將大軍兵分兩路,親率一路大軍由北道切斷其通往祁連山的退路,命侯君集、李道宗等兵進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渾軍。同年五月,當伏允為他的妙計沾沾自喜之時,唐軍襲擊其牙帳,殲敵數千,伏允自殺身亡,其子率眾投降大唐,吐谷渾就此消失。

吐谷渾被滅之后,唐太宗還需繼續打通西域通道,其中包括西突厥統治的金山(阿爾泰山)以西、波斯以東、興都庫什山以北等地區。貞觀初年,西突厥開始內戰,西突厥十部分裂為南庭和北庭,南庭為弩失畢五部,北庭為咄陸五部,雙方連年征戰,使得“絲綢之路”無法暢通。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后,乙毗咄陸可汗向東推進,使得西域各部動蕩,原本與大唐友好的高昌也臣服于乙毗咄陸可汗,高昌調轉槍口與之聯手攻擊伊州。高昌的反戈一擊致使西域商人不能入唐,滯留長安的商人被高昌擋住無法返回。于是大唐兵發高昌,高昌被打敗,國王麹文泰不知是心臟不好還是膽子太小,被殺來的唐軍活活嚇死了。唐軍又順便將焉耆、龜茲等小國一并打包收拾了。

與此同時,西突厥又開始內斗了,北庭的咄陸五部被南庭的弩失畢五部擊敗,于是歸降了大唐,從此大唐控制了西疆。消息傳到長安城,李世民大喜:“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

為了保障“絲綢之路”長年通暢,鞏固唐朝對西疆的統治,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朝在“絲綢之路”中道的龜茲、疏勒,南道的于真、北道的碎葉分別駐軍,這四鎮被設為軍鎮,隸屬于西安都護府。

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東突厥又興起了薛延陀部落,入侵河套地區,唐太宗派李道宗將其鎮壓。次年正月,唐太宗下令設置燕然都護府與西受降城,來統治新設置的各個州、府。

根據各部落酋長的請求,唐朝又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一帶,開辟了一條參天可汗道”,沿途設置驛站,至此,漠北地區也悉數歸于大唐。

知識點思考 誰才是第一個“天可汗”

“天可汗”是中華以及周邊各部族的首領。隋朝建國以來,國力逐漸強盛,逐漸吞并中原各國,又在此基礎上統一了一些少數民族部落,其疆域之大,軍隊之強,使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在眾多部族中威望無可取代。隋朝立國之初,突厥屢犯邊境,在反擊戰中隋文帝文武并用,既有挑撥分化,又有軍事打擊,把突厥生生地給分裂成兩部。東突厥部啟民可汗稱臣,愿意內附,上隋文帝尊號“圣人莫緣可汗”,稱贊他:“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這等同于唐太宗的“天可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港市| 中江县| 澜沧| 平武县| 高邑县| 盐亭县| 普安县| 台安县| 双峰县| 会东县| 武威市| 任丘市| 石城县| 习水县| 武威市| 崇阳县| 精河县| 晋城| 磴口县| 商南县| 望谟县| 辉县市| 石首市| 慈利县| 齐河县| 鄂尔多斯市| 元谋县| 镇平县| 荆门市| 怀仁县| 临安市| 务川| 惠安县| 崇左市| 娄烦县| 巢湖市| 东台市| 乌拉特中旗| 青浦区| 福安市|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