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大隋史(修訂版)
- 魏婷
- 2404字
- 2019-11-29 20:20:49
起于凡而非凡
}blc}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blc}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blr}——(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站在長安的城樓之上,仰望著穹頂,楊堅已手握無上的權力?;叵朐浨鄣耐?,不禁感慨萬千。在政治的夾縫里,不知有多少次險象環生;在漫長的煎熬中,不知多少次獨嘆孤燈。曾經的少年雄姿英發,曾經的政敵灰飛煙滅,那些榮辱都隨著時光的流逝成為過去。當下的光景,是終點也是起點。
公元580年,楊堅終于迎來他最輝煌的時刻。周靜帝特賜其劍履上殿,見皇帝不下跪,加九錫之禮。走到這一步,楊堅的待遇早就超出了大臣應有的待遇。
古人進行婚喪嫁娶之類的大事時,總要選個好日子。楊堅的建國大業更不能馬虎。他請精通天文星象的庾季才為他挑選吉日,庾季才將時間選在二月。他認為,二月太陽進入天之正位,天子繼位應該選在二月,日期選在甲子日,那天又逢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是萬物復蘇的節氣。曾經周朝武王就是這一天繼位,而周朝可以綿延七百余年,這也是想討個好兆頭。
楊堅以周靜帝的名義起草了一份禪位詔書。大概意思是說:天下非一家人之天下,北周氣數已盡,周靜帝平庸無為,現在無論是天意人心都應傾向于隨王,所以周靜帝禪位于隨王楊堅。搞了一套“三讓而后受”的形式之后,楊堅接受了北周的傳國玉璽,正式稱帝。
新王朝首先要有一個國號,一般來講這個并不難,通常新朝的國號會根據開國者在前朝的封號而定。新王朝就叫“隋”。原來的隨是隨便的隨,楊堅覺得不吉利,最后改一個同音字,成為后來的“隋”。
開國年號也非常講究,楊堅改年號為“開皇”,表面上看只是一個名字,但其中意義深遠,在佛教的經文中有記載:“圣皇起運,佛法再興?!边@明顯是在向佛教表態,表示建國后將大力弘揚佛法。不僅如此,“開皇”也是道教名詞,億萬年輪回之后又起自開皇,這是希望大隋能夠千秋萬代長盛不衰。也就是說,希望新王朝能夠得到佛道兩教雙重保佑。
從如履薄冰到人生巔峰,楊堅已是名副其實的皇帝。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登上皇位的楊堅無意中損害了親生女兒的利益。楊堅的女兒楊麗華曾經是北周皇后,在北周危急存亡之時,楊麗華希望父親能幫她一把,這才讓楊堅有機會矯詔輔政。她本是為了穩定北周的社稷,沒想到卻促使楊堅篡位成功。
楊堅一旦改朝換代,楊麗華前朝皇后的身份將會無比尷尬。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楊麗華既然嫁給了北周皇室,就要替北周說話。但是,沒有權力就改變不了眼前的態勢。楊堅覺得對不起女兒,建國后封楊麗華為樂平公主,原本打算給她另謀一門親事,但是楊麗華不愿意再嫁,就在樂平公主的位置上終老。
楊堅建立隋朝不僅僅是宮廷政變,更是一個歷史的改變。建國之后,楊堅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式的改革。他以周靜帝名義宣布詔令,讓漢人恢復漢姓。此前楊堅的名字都叫“普六茹堅”,不僅楊堅恢復漢姓,其他漢人也恢復了漢姓。
楊堅還改進官職制度,經過一番準備,于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宣布施行漢魏時期的官職制度。大冢宰、大丞相、大司馬之類的官職都取消,三師三公等職位重新進入官職系統。各個部門重新建立,成為新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漢文化發展程度不是其他民族可以比擬的,而且漢人占據全國人口的大多數,因此這一切的政策都是在恢復漢人的原有體制。
此前的亂世中,王朝更替早就是家常便飯,楊堅對于前朝的元老大臣秉持寬容的態度,希望以此提高他們對大隋的忠心。但是,對待北周宗室,楊堅就沒那么客氣了。雖然北周遺少已經沒有反抗的資本,但是他們身份特殊,萬一被一些野心家利用,很可能引發內戰。經過商榷,楊堅打算將前朝遺老遺少斬草除根,以絕后患。
大臣李德林對此表示反對,他認為楊堅并非是金戈鐵馬打下的天下,而是以篡位的方式上臺,如果再誅殺北周宗室必定遭天下人唾棄。此番言辭不僅沒有勸阻楊堅,反而惹得楊堅大怒,曾經混跡官場的青年已經變成說一不二的皇帝,楊堅認為這些知識分子是死腦筋,不懂政治,于是決定堅持自己的想法。他下令將以周靜帝為首的皇室全部殺掉,即使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沒放過。楊堅從此以后亦逐漸疏遠了李德林。
表面上看,楊堅當了新皇帝是一個接一個的偶然所致,實則又是歷史的必然。從天下大勢來看,魏晉南北朝分裂也到了結束的時候。那時,中原胡風彌漫,北魏孝文帝漢化被迫中斷,東魏、西魏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表現出胡化。北周時期漢化更加明顯,其中允許讓漢人參軍,改變了北周軍隊的構成。周宣帝也在漢化,他本人登基時就是身著漢人衣冠,從此百官也隨之改成漢服。周宣帝又打擊元老大臣,起用漢人,官僚隊伍構成也發生變化。
隋朝雕塑
支持楊堅的人大多是漢人,這說明漢族人在官僚中占據很大比例。漢人官僚多了,那皇帝當漢人也未嘗不可。而鮮卑人的生活習慣、文化傳統也已根深蒂固。因此,新皇帝既需要是漢人,又不能是純粹的漢人。而楊堅恰巧符合這個條件,他不僅得到漢人的擁護,而且與鮮卑人締結錯綜復雜的關系,從而得到認可。總之,楊堅本身就是民族融合體。
楊堅出身于關隴貴族集團,其父楊忠就是赫赫有名的十二大將軍之一。周宣帝時代的政治局面也為楊堅創造了條件。首先,周宣帝為了加強皇權,疏遠宗室,寵信小臣;其次,周宣帝荒淫無道;最后,周宣帝將北周宗室全部貶到地方。所以,周宣帝死后,朝中沒有北周宗室接管,這就給楊堅篡權創造了機會。又由于周宣帝聲名狼藉,楊堅篡權之后并沒有遭到臣民太大的反抗。
新的朝代已經誕生,此時楊堅正直壯年,他改革的步伐會邁向何方呢?
知識鏈接 從南北朝時期到大隋
南北朝時期,北朝是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南朝為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北魏又分為東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和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6年),東魏改國號為北齊(公元550年—公元577年),西魏改國號為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南朝從宋改為齊(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又改為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最后改為陳朝(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公元577年,北齊被北周所滅。公元581年,楊堅篡權北周建隋朝。公元589年,隋滅陳朝,統一華夏,結束了南北朝。